林云高 四川省威远县靖和镇小学校 642450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191-01
小学科学总是神奇,充满着奥妙的色彩,很多教师都认为科学课难上,科学课抽象单调,尤其是科学课中的实验更难上,要想上好小学科学课教师就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去准备实验,有些实验需要的时间很一长,如观察月相就要一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并且每天晚上都必须坚持观察并记录,最后才能得出其规律,有些实验要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准备材料,去做实验,去观察,去发现如:小学六年级上册的《毒的形成》。
一、第一个环节观察实验是基础
在上三年级上册《校园里的小动物》时,在学生预习时,提出了一个问题: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在上这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学生回家去认真观察蚂蚁,并将观察到的情况记录在笔记本上,同时我也带着问题去查阅了一些资料,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它的蚂蚁,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沿途到达到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原地打转寻找着什么,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也做了个试验,首先准备了一根十厘米左右的细小树枝,在树枝的一端放上一颗小糖果,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我把它引上树枝后,它到达了糖果的地方,闻了闻,我趁此机会将树枝移到了别一个地方,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候,就在树枝的别一端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通过这两次实验,我终于知道了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秘密了。原来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辩别方向的。正式上课时,我就先问了学生回家观察的结果,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的,各说不一,有的学生说蚂蚁能用它们的特殊语言进行传递信息,有的学生说:它们是靠身子进行传递信息让其它蚂蚁得到信息所以不会迷路等等,于是我就将结论告诉了学生,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并将我做的实验告诉了他们,让他们再回家去做同样的实验,还让他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动物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二、第二个环节认知探究是关键
除了认真做好实验外,利用兴趣的科学实验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我们教师的科学课堂教学单边性强,模式性活动较多;多边性,主动性较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活动总是受到传统教学的束缚,气氛沉闷,封闭,机械,随着新课程的呼唤,课堂不再教师主宰着学生活动了,而是创设兴趣的实验活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共同培养探究能力,在平时,我设计了一系列学生主动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增强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领悟了学习科学的乐趣,能尽情地探究,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使学生学起科学来兴趣更高了。
三、第三个环节激发兴趣是保障
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探求知识的能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留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使学生对科学的奥妙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实验观察,积极探究和应用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科学课里,我重视创设兴趣的实验观察,因为这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老师和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探究能力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来源,又由于很多科学现象抽象,复杂,多变,使学生会实验观察,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科学的奥妙,探究活动的奥妙,从而学习运用实验的方法观察研究物质,体会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时,一开始我让全体学生猜个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模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人人的生命离不了,这种物质是什么呢?”这时学生一听是猜谜语,兴趣马上就来了,我这时告诉他们这是空气,那么你们己经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疑点?这时学生就各抒己见,我从而引导学生,“空气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到底怎样?”这时我让全体学生做一个在平静时与跑步后每个人呼吸次数有什么不同的实验,而且做好记录,并提出不同情况下呼吸次数说明了什么?从而引出空气对我们的重要性。没有它我们就不能话下去。这堂课使我感悟到让学生在实验活动的兴趣中去探究知识的重要性。
四、第四个环节质疑问难是重点
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思维是发现问题的开始,学生提问表明在对事物进行探索,思考,在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正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始。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探究,去寻找;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质疑,对于我们农村学生有很多机会去接触大自然里的许多动物、植物可以多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观察去寻找所要的答案。我倡导教师要有民主的教学作风,创设情感交触的课堂气氛,教师要给学生参与表达创新的机会不要把个人意见强加于学生,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唤起学生创新的兴趣,要给每个学生评价的权力,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无错原则”。对差生的发言以表扬和纠正为主,不要简单批评。
我在科学课教学中,运用创新思维和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对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求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题,创新能力等方面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一各教师不要一味地教书上的知识,应运用新课理念,使科学课上起来更顺手,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和潜能,竭尽全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论文作者:林云高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学生论文; 蚂蚁论文; 科学论文; 兴趣论文; 气味论文; 教师论文; 树枝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