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股动脉与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梗的疗效观察论文_赵玉然

天津市胸科医院 天津市 300222

摘要:目的:分析经股动脉与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急性心梗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成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其中实验组进行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而对照组进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 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手术时间、穿刺点压迫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手术有效率86%,组间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梗患者采用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可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缩减治疗时间,提升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桡动脉冠脉;经股动脉;治疗效率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疾病[1],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而导致中断血流部分的心肌因为缺血时间持久而引起的急性坏死症状,本病具有发病急、并发症多、病情险等特点[2],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目前临床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冠状动脉植入支架治疗是临床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3],效果良好。为此我院在本次调查中我院对患者进行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并对本护理方式进行讨论和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急性心梗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的样本人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包含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55-88岁,平均(71.5±1.2)岁,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15例、初中18例、高中或高中以上12例、大学及大学以上5例,对照组孕妇年龄为56-87岁,平均平均(71.3±1.3)岁,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16例、初中17例、高中或高中以上11例、大学及大学以上6例,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签署手术知情书,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等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采取对患者右腹股沟区的股动脉搏动下方进行穿刺,采用利多卡因1%剂量对患者的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进针速度缓慢,取7/F动脉鞘管插入,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适当给予肝素,随即进行PCI,患者手术结束后4/h-6/h,可将鞘管拔出,并按压局部20-30/min后,采用弹力胶布、纱布卷对患者进行压迫止血,患者平卧24/h后可以下床活动,实验组进行桡动脉介入治疗,选取患者桡骨茎上方1-2/cm处,取患者桡动脉搏处进行穿刺,采用利多卡因1%剂量对患者的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进针速度缓慢,取6/F桡动脉鞘管插入,采用剂量为200g的硝酸甘油常规注射于鞘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适当给予肝素,随即进行PCI,患者手术结束后可立即将鞘管拔出,并迅速采用弹力胶布、纱布卷对患者进行压迫止血,止血时间为4/h-6/h。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术后并发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迷走神经反射、出血和血肿。

1.32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

1.33观察两组患者穿刺点压迫时间。

1.34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调查的100例患者涉及数据均输入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计数资料如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应用(x士s)表示,行t检验;计量资料以对比率(%)的形式进行描述,行X2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人数为3人,并发症发病率为6%,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人数为11人、并发症发病率为22%,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156,P<0.05)。

2.2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5.5±8.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9.5±9.1,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高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t=3.4071,P<0.05)。

2.3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穿刺压迫点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者穿刺点压迫时间为7.57±5.3、对照组患者穿刺点压迫点时间为21.1±4.1,对照组患者穿刺点压迫时间高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t=14.2777,P<0.05)。

2.4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有效率

实验组患者手术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属于冠心病[4],本病在发病之前会出现先兆症状,常见的先兆症状为:心绞痛,疼痛部位为:由胸骨后到心前区,向左臂、左肩放射,部分患者的疼痛部位体现在剑突处或上腹部,同时胸骨下段的后部出现憋闷感[5],由于本病发病较急、病发发展迅速,病情严重者会出现死亡且死亡率较高[6],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为介入治疗,其治疗方法可以进行及时有效的开通患者血管梗死部位,确保患者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降低梗死面积,并对左室功能起到改善和保存的作用,从而起到降低狭窄、残留的作用。介入治疗主要途径为经桡动脉或经股动脉两种,多为经股动脉径路进行介入治疗,但股动脉附近血管神经较为丰富,穿刺后会有局部损伤出现,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假性动脉瘤、血肿等术后并发症,在肝素的使用下,处理并发症较为困难。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提升,医疗技术的提高,经桡动脉进行介入治疗逐步在临床中应用,本种介入治疗方式可行性较高,术后可以将鞘管立即拔出,不限制患者下床活动,减少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及心理负担,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治疗效果良好。

在本次治疗中发现,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手术时间、穿刺点压迫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手术有效率86%,组间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梗的治疗中可采取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志强.经桡动脉实施冠心病介入诊疗发生经桡动脉痉挛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1(21):213- 214.

[2]董金虎.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痉挛的发生及其预测因素[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1(8):34- 35.

[3]朱可,张娜,付强等.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痉挛的发生及其预测因素[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6,23(02):138- 140.

[4]邓玉婷,张纯全,刘玉昊等.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发心绞痛的介入治疗疗效[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0):1044-1047.

[5]姚远,梁峰,沈珠军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5,23(9):508-511.

[6]夏里丰,吴国红,胡霞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 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7):821-822.

论文作者:赵玉然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  ;  ;  ;  ;  ;  ;  ;  

经股动脉与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梗的疗效观察论文_赵玉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