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疗效对比观察论文_贾福宝1,刘延东2

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疗效对比观察论文_贾福宝1,刘延东2

贾福宝1 刘延东2

(1单县中心医院;2单县蔡堂镇中心卫生院;山东菏泽274300)

[摘要] 目的 研究卡马西平与奥卡西平单药治疗对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服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观察组服用奥卡西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脑电图表现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癫痫样放电与累及导联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奥卡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关键词] 脑卒中;继发性癫痫;卡马西平;奥卡西平

脑卒中继发性癫痫指患者之前并无癫痫病史,在脑卒中发病2周内出现癫痫症状,具有较高致残率与致死率[1]。目前治疗癫痫手段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外科治疗及高压氧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案。以往药物治疗一线药物为卡马西平,但近年来临床数据表明,三分之一癫痫患者单独用药无法有效控制癫痫[2]。而奥卡西平作为卡马西平临床替代药物,已被广泛应用。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卡马西平与奥卡西平单药治疗对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临床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继发性癫痫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9.16±8.33)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病程(4.16±2.74)年。对照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59.20±8.41)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病程(4.18±2.7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活血化瘀、扩张血管及保护脑部等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辽宁格林生物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2463)治疗,0.2g/次,2次/d。观察组口服奥卡西平(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124)治疗,0.15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之后根据患者癫痫发作次数调整剂量,一天最大剂量不得超过1.2g,共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分别于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脑电图表现,运用脑电仪扫描患者脑部,观察并记录其癫痫样放电与累及导联数。②不良反应: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头昏、呕吐及轻度皮疹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脑电图表现 治疗后,观察组累及导联数(0.98±0.18)min、癫痫样放电(2.27±0.44)t/min,均低于对照组(1.83±0.63)min、(3.78±0.85)t/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73、11.156,P均=0.000)。

2.2 不良反应 治疗后,对照组发生4例头晕、3例恶心及2例轻度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0%(9/50);观察组发生1例头晕及1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2/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25)。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大脑因血氧供给不足,脑组织细胞膜钠泵功能受到不可逆损伤,大量钠离子流入脑组织细胞膜内,使脑部神经元过度去极化,开启离子通道并释放电流,最终导致大脑短暂性功能失调,即癫痫[3]。癫痫发作突然,一次发作持续时间短至数秒,长至半小时以上,部分性发作患者意识清醒或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全身性患者发作时表现为面色青紫及口吐白沫等,停止后陷入昏睡,醒后无法回忆[4]。

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早期进行脑卒中基础治疗后,实施药物治疗抗癫痫是医学界普遍认可的治疗方案。传统首选药物卡马西平易引发头晕及恶心等不良反应,且一定程度上易引发肝功能异常[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单位时间内癫痫样放电与累及导联数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采取奥卡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较卡马西平可显著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分析原因在于,奥卡西平能加强钠通道灭活作用,抑制丘脑负荷点活动性,减弱神经元去极化作用;阻断钠通道,减少神经元动作电位与神经递质释放,降低细胞组织兴奋性,起到抗外周神经痛及抗胆碱作用;加速钾离子内流入细胞内,稳定钠钾平衡,阻止神经元异常放电,最终实现抗癫痫。另外奥卡西平对肝脏细胞酶诱导作用低,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低于卡马西平,从而保证了患者的药物耐受度与依从性[6]。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采取奥卡西平单药治疗较卡马西平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缓解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顾翠,王继华,杨美丽,等.奥卡西平治疗癫痫患者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04):47-49.

[2]艾艳萍,丁涛.艾司利卡西平对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及作用机理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7,27(10):1063-1065.

[3]田苗,张丽,徐玉,等.奥卡西平和丙戊酸钠对成人部分性癫痫患者脑电图及相关血液学指标水平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1):1477-1479.

[4]袁婕,陈丹,李红,等.托吡酯、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疗效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25):4956-4958,4989.

[5]郑燕学,陈锡阳,梁世福,等.奥卡西平治疗过程中MHD血药浓度变化与患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14(05):66-69.

[6]石建,张彦,陈之遥,等.卡马西平所致不良反应49例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9):4880-4881.

论文作者:贾福宝1,刘延东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下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8

标签:;  ;  ;  ;  ;  ;  ;  ;  

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疗效对比观察论文_贾福宝1,刘延东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