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物保护过程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及对策论文_冯周

试论文物保护过程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及对策论文_冯周

冯周 四川省宣汉县文物管理所

[摘要]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值得珍惜的宝贵财富之一。保护文物就是保持我们的文化遗产,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但是,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天生就是一对矛盾,在追求经济腾飞的今天,基本建设过程破坏文物的报道屡见不鲜,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基于对文物保护行业的深入调研,浅陋地分析文物保护过程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及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抛砖引玉,为提升文物保护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聊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文物保护 问题 原因 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一些大型水利建设工程、长距离能源输送工程、高速铁路、公路网等基本建设项目纷纷上马,新农村建设、大规模城乡建设如火如荼开展起来。与此同时,经济利益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遭到毁灭性的破坏。那么,二者矛盾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去解决这些矛盾问题,进一步提升文物保护水平呢?笔者结合本行业实际提出一些拙见。

一、文物保护过程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及原因浅析

(一)文物保护意识不强。个别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文物保护意识淡薄,文物保护工作拖沓滞后,基本建设中存在随意破坏文物的现象;广大群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不够、意识不强、参与度不高。

原因浅析:一是相关部门对《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物保护工作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二是个别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观认识不到位,视文物保护为包袱,是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障碍。三是普通群众根本没有“文物保护、人人参与”的意识,认为文物保护是政府的事情,与己无关。

(二)文物保护现状堪忧。绝大多数基层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境况较差,自然损毁、人为破坏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古建筑、古墓葬因年久失修,濒临倒塌和消失。其它的“二普”、“三普”登录在册的文物点平时几乎无人问津。

原因浅析:一是缺乏文物保护经费。一些普通的县、市、区由于财力薄弱或领导不够重视等原因,每年安排的文物保护经费实在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辖区内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修缮需要,可移动文物征集、保护经费更是无从谈起。二是基本建设对文物的破坏。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本建设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一些大型基建项目纷纷上马,直接导致一些地方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消失的速度加快。三是人为因素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物价值的认知度越来越高,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心存侥幸,盗掘、走私、破坏文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普通群众在生产生活活动中无意识破坏等一系列叠加因素,使很多文物损毁甚至消失。四是自然因素破坏。地震、水灾、泥石流、雷击、冰雹、风雨侵蚀等自然因素也是导致文物受损的重要原因。

(三)文物保护网络尚未形成。目前,一般只有县级以上才有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文物管理局(所),而绝大部分的基层乡、镇仅分管副乡(镇)长作为文物保护联络员和县级文物主管部门有联系,文物点所在的村、组几乎没有专门的文物保护联络员。因此,县、乡(镇)、村、组四级文物保护网络尚未形成,文物保护责任无法层层落实。

原因浅析:一是专业人员严重不足。文物保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基层文物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且缺乏系统的文物知识培训,无法满足文物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是各级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针对文物保护制定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各乡镇“重经济建设,轻文物保护”的现象普遍存在。三是文物分布点多面广,保护难度大,构建文物保护网络存在着很大的难度。

(四)文物行政执法力度不够。涉及文物保护的相关职能部门间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保护合力不够。文物损毁、盗掘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文物犯罪活动时有发生,文物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文物行政执法任务非常艰巨。

原因浅析:一是执法队伍建设滞后。很多基层区县幅员面积广,文物点多,分布偏远,而文物行政执法人员却很少,没有一支专业的执法队伍,很多诸如盗掘古墓葬的小型案件执法根本鞭长莫及。二是执法水平不高。现有的行政执法人员中,大部分均未接受过专业的文物行政执法培训,未参与过实际的文物违法案件执法,执法水平参差不齐。三是难以形成执法合力。文物行政执法主体涉及文化、公安、国土、工商、建设和规划等职能部门,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权责不清,相互推诿。往往使文物犯罪得不到有效遏制或及时处置。

二、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基层政府及部门应深刻领会习总书记专门针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到文物保护的极端重要性,成立相应的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政策,完善措施,狠抓落实,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二)规范程序,健全体制。严格遵循文物保护“五纳入”要求,不断加强文物保护机构建设和职能配置,规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程序。按照“属地管理、分级管理、权责一致、监管到位”的原则,建立责权明晰、效能统一的文物保护管理体系。

(三)培养人才,建设队伍。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运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大力培养文物管理和保护工作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努力打造一支思想正、作风好、业务强、水平高的文博事业专业队伍。

(四)畅通渠道,加大投入。一方面,基层政府要吃透政策,多渠道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资金,解决文物管理和保护所需的基础性投入。另一方面,基层文博部门要积极争取本级财政的支持,加大对文博事业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区域文物保护工作切实有效开展。

(五)广泛宣传,强化意识。基层文物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和宣传品等各类媒介,向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阶层大力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提高全社会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使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形成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强大合力。

论文作者:冯周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7

标签:;  ;  ;  ;  ;  ;  ;  ;  

试论文物保护过程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及对策论文_冯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