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支持,抚平孩子心里的伤口论文

人际支持,抚平孩子心里的伤口

文|龙迪

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女性主义运动让“儿童性侵犯”现象浮出水面以来,全球40多年的研究表明,性侵犯给儿童造成的心理伤害,并不完全取决于性侵犯事件本身,还取决于周围成年人的态度和做法。如果孩子能够及时从家庭、学校、社区中得到足够的人际支持,不仅可以避免伤害再度发生,还有利于消除性侵犯造成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存在不同案例。2011年白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下属子公司因同伊朗签署5亿美元合同受到美国制裁,但该制裁未追溯至其母公司[12];同年美国对以色列Ofer Brothers 集团公司的制裁仅限于其直接参与伊朗油气贸易的控股公司,也未追溯其母公司[13]。2012年7月,美国以为伊朗银行提供“重大交易协助和重大金融服务”为由,对中国石油集团旗下昆仑银行进行制裁,也未追溯至其股东中国石油集团公司[14]。

人际支持,是指成年人为孩子提供疗伤止痛的心理支援,包括采取有效的保护行动、相信孩子说的话、肯定孩子错不在他/她、在交流中增加孩子的驾驭感、协助孩子尽快回到正常生活等。需要强调的是,老师是孩子生命中仅次于家长的重要成年人,因此老师的人际支持对孩子而言非常重要。

采取保护行动,给予安全感

儿童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中,才有可能疗愈创伤。因此,得知孩子遭受性侵犯后,老师要立即上报学校或教育管理部门,尽快采取保护行动。例如,及时报警、协助司法部门尽快控制嫌疑人或把孩子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等,不让侵犯者再有机会接触到受害儿童。

性侵犯事件披露后,孩子特别需要得到周围人的理解和支持。此时,家长尽量不要把孩子长时间安置在别处或立即转学。因为按照孩子的逻辑,被要求出局的人是有错的,如果家长把孩子送到其他地方,孩子可能会产生“受到性侵犯和披露性侵犯都是自己的错”的想法。另外,陌生的新环境也不利于心理创伤的疗愈。如果实在需要离开原居地的话,应该安排孩子与他/她所信任的家人生活在一起,避免让孩子产生被遗弃的感觉。

让孩子回归正常生活的状态,是最有效、最自然、最经济的疗愈方法。

如果孩子主动和老师或家长提起这件事,便说明他/她希望在安全信任的环境中处理过去受到的伤害。这时,老师或家长要找一个安静、安全的地方,关掉手机,保持平静和耐心,听孩子倾诉,跟随孩子叙述的脉络,回应孩子想要谈论的话题,肯定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分析、评判孩子所讲述内容的对错。最后,老师或家长要肯定孩子的勇敢,并感谢孩子对自己的信任。

相信孩子说的话,肯定错不在他/她

有时,老师和家长为了保护孩子,会背着孩子处理性侵犯事件,但这样做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内疚感和自责感。正确的做法是,老师和家长在做相关决定时,要考虑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及时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事情。这样,孩子就会更有安全感,并真实地感受到老师和家长有意愿、有能力保护自己。

老师和家长还需要不断地让孩子知道:受到性侵犯不是他/她的错,而是侵犯者的错。即使孩子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抵制性侵犯的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侵犯者有侵犯孩子身体的权利。老师和家长应坚定、平静地让孩子知道——侵犯者对他/她做的事是错的,这样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和对成年人的信任感。

在交流中增加孩子的驾驭感

受到性侵犯的孩子可能会有一系列“不讨人喜欢”的表现。比如:出于恐惧和愤怒,会突然发脾气、打人、骂人;缺乏界限感,随便动别人的东西;甚至做出自残、自杀行为等。这些都是性侵犯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反应,包括性创伤(扭曲的性态度、性观念、性行为)、背叛感(破坏对自己、他人及世界的信任)、耻辱感(觉得自己是“残次品”)、无能为力感(缺乏自我效能感和掌控感)。长期遭受性侵犯会更严重的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表现在情感联结及信任受到干扰和破坏(依附创伤)、自我调节功能失调(情绪、认知、生理、人际关系)、产生负面自我感(缺乏自我价值感)等。

当孩子说出受到性侵犯的秘密时,老师和家长要相信他/她的话,这会给孩子很大的心理支持,从而相信老师和家长愿意保护自己。研究表明,对于受到性侵犯孩子而言,周围人不相信他/她所带来的伤害甚至胜于性侵犯事件本身。研究还显示,在孩子说出性侵犯经历的案件中,绝大多数是真实的,他们通常不会拿性侵犯经历来说谎,或诬告别人。

另外,语言是成人习惯的交流方式,孩子不一定擅长。老师和家长可以阅读游戏治疗和艺术治疗的相关书籍,用孩子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如此更容易让孩子有驾驭感。例如:如果看到孩子心情不好,老师或家长可以让他/她选择彩笔,画出自己的心情;或者让孩子在一张人体画像上,用笔标出哪个部位不舒服。

Why does toothpaste become the first choice for drug cross-boundary enterprises? 3 58

为了让学生掌握药学服务的要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改变传统一根粉笔一黑板字的教学方法,在多门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灵活而实用的教学方法。如PBL、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法等,在药学服务能力提高中,角色扮演以药物咨询模拟和现场操作为中心任务,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体验“准药师”的职业环境。[3]通过综合训练,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

至于“要不要和孩子谈论性侵这件事”,应尊重孩子本人的意愿。如果老师和家长无法肯定孩子是否想要说这件事,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想找人说说这件事,我愿意听你说。如果你不想说,就可以不说。什么时候你想说,你可以告诉我。”

回归正常生活,增加正面生活经验

汉日IT新词的词义表达,符合语言修辞理论中的明晰性原则(clarity principle)(leech 1983:67)。每个词汇除了语音结构和语义之间维系一种透明、直接的关系外,在词义上也避免了歧义的出现。原因在于IT新词所表达的是前所未有的新概念和新事物,新词与新概念、新事物之间呈明确的对应关系,因此词义本身具有很强的明确性,很少有歧义发生的情况。

在得知孩子受到性侵犯后,老师和家长在处理性侵犯事件时,要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即不要求孩子为成年人守密,也不强制孩子接受成人的决定。因为未成年人性侵犯通常发生在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中。侵犯者利用自己的“权威”地位,对孩子进行心理操控,强迫孩子被动服从,要求为其保守秘密。因此,避免重复强制、操控、隐秘和无选择的关系模式,就是避免再度伤害。

面对孩子的上述行为,老师和家人不要因此羞辱、惩罚孩子,如此反而会增加他/她的恐惧、愤怒情绪。老师可以善用自己的权威身份,倡导和平友善的校园/班级文化,教导学生不要对有心理创伤反应的孩子及其家人评头论足,而要理解他们的难处,给予实质帮助和心理支持。

研究表明,同伴友谊、学校生活的正面经验有助于培育受害儿童疗愈创伤的抗逆力。老师可以利用在校园开展的班级活动、社团活动、教学活动、学生工作等载体,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受害未成年人多参与学校活动,从中获得成功经验,建立正面的自我感(成就感、价值感、荣誉感);创造条件协助他们建立同伴友谊。

班主任、科任老师、德育老师可以配合心理老师或学校社工,帮助受害未成年人用舒缓的方法处理紧张、不安的情绪。例如:让孩子用深呼吸平静猛烈的情绪,用游戏或艺术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用自我对话的方式安慰自己等。当孩子平静下来后,老师应告诉孩子——破坏性行为或自我伤害行为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反而会破坏人际关系,增加他们的痛苦;并与孩子讨论如何用建设性方法替代不适当的行为,去满足自己合理的需要。当孩子改正时,老师要立即肯定和鼓励。

王凯和杨一凡将赵天亮扶了起来。赵天亮向后一甩胳膊,把二人甩开,接着又向张连长扑去,却被沈力一把拽住了胳膊:“干什么你!”

总而言之,老师和家长须谨记:受到性侵犯,只是孩子人生中的一段受伤经历,并非他们生命的全部。我们不要去强化他们的创伤记忆,而应善用家庭、校园、社会的资源,增加他们的正面生活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量去转化伤痛。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保护儿童及家庭研究服务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王梦茜

标签:;  ;  ;  ;  ;  

人际支持,抚平孩子心里的伤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