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启示_社会资本论文

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启示_社会资本论文

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给我们的启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给我们论文,启迪论文,资本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论证了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对我国现阶段实现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三点启迪意义:不能以有无货币资本投入作为实现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企业可通过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两种方式实现扩大再生产以促进经济增长;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实质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一切有利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举措都是实现集约型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资本 经济增长 启迪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论述了他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有极为丰富的内容,对指导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当前学习这一理论对理解和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无启迪意义。

启迪之一:不能以有无货币资本投入作为实现扩大再生产的条件。

马克思在论述资本扩大再生产时指出:“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按其实际内容来说,就是规模扩大的再生产过程。”〔1〕同时, 非积累的折旧基金等也可作为货币资本用于资本扩大再生产。但是,不增加货币资本能否实现扩大再生产呢?对此,马克思明确指出:“并入资本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扩大,在一定界限之内,不是取决于预付货币资本的量,在劳动力的报酬相同时,可以从外延方面或内含方面加强对劳动力的剥削。”“生产上利用的自然物质,如土地、海洋、矿山、森林等等,不是资本的价值要素。只要提高原有劳动力的紧张程度,不增加预付货币资本,就可以从外延方面或内含方面,加强对这种自然物质的利用。”〔2〕

这就是说,各单个资本的扩大再生产,进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或社会经济增长,不以有无货币资本投入作为条件。这对我国同样是适用的。直到如今,我国每年有大量资金或用于创办新企业,或用于原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来实现扩大生产。同时,不少国有企业,在不增加货币资本投入条件下,或通过定岗定编、减少用工数量、提高原有劳动力的紧张程度,或通过扩大土地、海洋、矿山、森林等自然物质的利用,来实现扩大再生产,从而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

启迪之二:企业可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扩大再生产,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首先,马克思认为,单个资本或企业可通过并入资本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量的增加来实现外延扩大再生产,或者说:“在旧工厂之外添设新工厂”〔3〕。 这种只依靠增加企业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实现扩大再生产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方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粗放型经营。

其次,马克思在谈到企业剩余价值的流通时指出:“生产规模的扩大可以小部分地进行,如使用一部分剩余价值来从事改良,这种改良或者只是提高所使用劳动的生产力,或者同时更加强对劳动的剥削,”〔4〕在谈到局部更新, 中小企业逐渐扩大问题时又指出:“固定资本价值中这个转化为货币的部分,可以用来扩大企业,或改良机器,以提高机器效率。”〔5 〕这种只依靠提高企业生产要素的效率来实现扩大再生产、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方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集约型经营。

马克思在批判李嘉图的积累理论时指出:“生产逐年扩大是由于两个原因:第一,由于投入生产的资本不断增长;第二,由于资本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在再生产和积累期间,小的改良日积月累,最终就使生产的整个规模完全改观;这里进行着改良的积累,生产力的日积月累的发展。”〔6〕

近代世界经济发展证实了马克思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随着单个资本或企业生产的扩大,社会经济相应增长,其增长方式无非是两种:一种是单纯依靠资本增长、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实现扩大再生产的粗放型方式;一种是单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来实现扩大再生产的集约型方式。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必须正确处理这两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关系。一般来说,一个经济落后的新兴国家,起初(10年甚至20年以上),其经济增长方式总是以粗放型为主,同时也不忽视在已建企业中提倡通过集约型方式继续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待国民经济总体达到一定物质生产力水平后,便应提倡以集约型方式为主来进一步扩大社会生产规模以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同时也不应忽视粗放型方式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每年继续投入一定量资本用以新建企业,以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就我国而言,建国后的头一、二十年,由于原先的经济基础差,生产力水平相当低,以粗放型方式为主扩大社会生产规模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是十分必要的,问题在于:一方面,与此同时没有及时提出在已建企业中通过集约型方式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以推动社会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没有及时将经济增长方式转到以集约型方式为主的轨道上来。当前,值得注意的是,正当我们提出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到集约型轨道上来的时候,不应一概否定粗放型方式,而放弃以粗放型方式推动某些部门、某些领域的经济增长,从而保证与人口增长相适应的就业率,减少失业人口,以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

启迪之三: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实质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因而一切有利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途径就是实现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具体途径。

生产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生产力的诸要素,按照一定的数量组合,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形式内互相作用、互相依存,构成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正是这种生产力的整体性决定了微观生产过程中生产力诸要素必须实行均衡配置,即配置的生产力诸要素能够按规定满足整体合力的数量要求(生产要素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和品种或功能要求(生产要素的品种或功能必须匹配),否则,就不能形成生产力的整体能力。实现了完全均衡配置或基本均衡配置,生产力整体能力就能大于诸要素能力的总和;反之,破坏了均衡配置,生产力整体能力就会小于诸要素能力的总和。生产力的整体性,还决定了宏观社会生产力只有通过微观生产力的协调配置才能实现,即使配置的一个个微观生产力处于互相连接、适应、配合的关系之中,以实现全国的宏观的社会生产力的最佳的整体能力。实现了诸方面生产力的协调配置,就能使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能力大于各个局部生产力的总和,发挥最大效果;反之,破坏了诸方面生产力的协调配置,就使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能力小于各个局部生产力的总和,不能发挥应有效果。

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实质是通过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利用率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因而一切有利于提高微观生产力和宏观生产力的途径都是实现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具体途径。

正是生产力的整体性,规定了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具体途径。马克思在论述社会资本再生产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的具体途径。主要是:

第一,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充分发挥生产力诸要素的效能。马克思指出:“各种不费分文的自然力,也可以作为要素以或大或小的效能并入生产过程,它们发挥效能的程度,取决于各种方法和科学进步,这些也是不花费资本家分文的。”〔7〕显然, 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可以发现和利用本来未发现和未被充分利用的生产力要素。从而既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对象、提高原材料利用率,也可以充分利用劳动资料、提高劳动资料的利用率。几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就微观来说,一个企业,无论原先的技术基础如何,在生产过程中重视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其劳动生产率,以及经济效益就能不断提高;反之,其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就会下降。就宏观来说,当国家(或政府)重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时,社会劳动生产力以及社会经济效益就会不断提高,反之,社会劳动生产力以及社会经济效益就会下降。因此,国家理应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出发,大力发展先进科学技术,加强科学技术投入,企业理应从科学技术进步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力出发,加强应用科学技术的投入。

第二,提高劳动力素质或单个工人的熟练程度。谈到提高劳动生产力时马克思还指出:“关于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结合和各个单个工人积累的熟练程度,情况也是如此。”〔8 〕微观生产过程是劳动者按照预定目标操纵生产工具加工改造劳动对象生产劳动产品的过程,工人的素质、劳动熟练程度,必然影响劳动生产率。因此,联系到我国,当前企业必须重视劳动力的合理配置,进行上岗前培训,经常性的在职技术培训,那种旧体制下的政府向企业硬性安排劳动力的举措必须彻底根除;同时,固定工制度必须废除,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这既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自觉提高自身的劳动素质,又有利于按照劳动者的素质实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最佳结合。

第三,完善劳动力的社会结合或社会劳动组织。如前所述,马克思强调劳动力的社会结合也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并进一步提出,社会劳动组织本身,也会直接影响社会劳动生产力。这就是说,要实现微观生产力均衡配置,企业的劳动力必须按照内部分工协作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否则就会影响企业劳动生产力水平;而要实现社会生产力协调配置,社会劳动力必须按照社会生产分工协作的要求组织起来,否则就会影响社会生产力水平。几十年来,影响我国劳动生产力水平的症结,也正在于此。为此,一方面,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造我们的国有企业,使之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商品生产者,能够按照内部分工要求,定岗定编,公开招聘考核录用员工,杜绝一切人浮于事现象,使企业内部劳动力组合处于最佳状态;另一方面,政府必须实行政企分开,履行应有的社会经济职能,通过制订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科学配置,从而为完善社会劳动组织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四,通过增大个别资本,实现规模经营。马克思指出:“社会劳动组织本身,从而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要求生产大规模地进行,从而要求单个资本家预付大量货币资本。”〔9〕关于增大个别资本,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论述资本积累理论时指出,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来实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的发展,微观生产过程的规模必须相应扩大,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否则,包括生产设备、原材料以及劳动力在内的生产力诸要素的潜力就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也正是几十年来我国企业经济效益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规模小,科技力量有限,很难形成拳头产品,即使有了拳头产品,因产量有限,也不能有效占领市场。特别在对外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同国外生产供应同类产品的厂商、大公司进行竞争。为此:(1 )当前政府要根据国内外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供求情况,引导现有企业进行重组,有条件的行业都要建立自己的大规模经营的若干个企业集团,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系列参与世界市场竞争。(2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根据“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的要求部署新建项目时,不能再撒胡椒面,应该集中有限资金,搞规模经营,从建立行业的企业集团着眼进行投资组合。 (3)各级政府要致力于搞好公共产品生产、服务,为各类企业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从而使企业投资集中于生产经营活动,避免不必要的“小而全”、“大而全”的非生产经营投资。

收稿日期:1996-09-27

注释:

〔1〕〔2〕〔3〕〔4〕〔5〕〔7〕〔8〕〔9〕《资本论》第2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56、393 —394、356、192、394、394、395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Ⅱ分册,人民出版社, 1973年,第598页。

标签:;  ;  ;  ;  ;  ;  

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启示_社会资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