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32例临床分析论文_吴比佳

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32例临床分析论文_吴比佳

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剖宫产术患者1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各项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剖宫产的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术后恢复,降低了二次手术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剔除术;

Clinical analysis of 32 cases of uterine myomectomy in cesarean section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uterine leiomyoma resection during cesarean section surgery.Methods:From June 2016 to June 2017,16 patients with uterine fibroid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observation group 16 cases of cesarean section were treated as control group.Observe the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0.05)(P> 0.05).Conclusion:at the same time cesarean section uterine myoma rejection is safe and feasible,is conducive to postoperative recovery,reduced the secondary The incidence of surgery,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words:pregnancy combined with uterine fibroids;cesarean section;uterine fibroidectomy;

子宫肌瘤病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30-50岁的妇女,我国子宫肌瘤的发病率为3.5%-20.5%,其中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病率为0.05%-5%,且发生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故近年来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病例明显增多。剖宫产术中同时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也越来越受到医患双方的关注,患方迫切希望同时剔除子宫肌瘤,一举两得,而医疗界对此手术始终存在争议。本研究随机抽取我院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6例,在剖宫产术中同时剔除子宫肌瘤,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经B超检查和病理确诊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6,设为观察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为(28.1±2.2)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7.2±3.4)周,初产妇15例,经产妇3例。所有患者另选取同期行剖宫产术患者16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9.8±4.5)岁,孕周36-43周,平均孕周(38.7±5.1)周,初产妇15例,经产妇3例。两组年龄、孕周、产次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肌瘤部位和类型

肌瘤单发6例,多发5例,肌瘤大小0.5~3c m,位于前壁7例,宫底2例,浆膜下肌瘤3例,肌壁间7例,肌壁间加浆膜下2例。

1.3手术方式

所有患者的麻醉方式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所有产妇先行剖宫产术,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缝合子宫切口后,常规探查子宫。肌瘤剔除方法:手术采用下腹部竖切口。浅表小的(<1c m)肌瘤用止血钳钳夹根部,切开子宫包膜剔除瘤核,根部用7号丝线结扎止血。较大的(>1cm)深入肌层的肌瘤则切开子宫达瘤核,剔除瘤核后,1号可吸收线缝合子宫止血。>2c m的肌瘤在剔除肌瘤前先在肌瘤四周基底部注射垂体后叶素12u,后再剔除瘤核。位于子宫前壁间肌瘤可娩出胎儿后从子宫下段切口处深向肌瘤切开剥出瘤核,再缝合关闭瘤腔,不必另行切口。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组间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5.3±8.1)min,长于对照组(42.4±7.9)min,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66.5±32.3)ml;与对照组(251.8±47.6)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为(35.3±8.1)h,住院时间为(6.5±2.4)d,产褥感染率为5.7%;对照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为(36.4±7.9)h,住院时间为(6.8±3.5)d,产褥感染率为5.7%,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子宫肌瘤发病因素和流行病学的深入研究,子宫肌瘤的发病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雌激素是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之一。由于子宫肌瘤患者通常无临床症状,除了在孕前的体检中可以发现外,肌瘤较大时可在妊娠期腹部触诊时发现子宫大于停经月份或子宫呈不对称性增大,但多在妊娠期超声检查时以及剖宫产时发现。在妊娠中晚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可能有所增大,但由于肌瘤软化,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不清,无明显包膜,超声也容易漏诊。在后壁的肌瘤,更可由于增大的子宫影响超声波的检测而引起漏诊。另外,孕晚期超声科医生容易把注意力放在胎儿及其附属物的观测上,而忽略了对子宫本身的检查,容易漏诊,特别是不太大的肌瘤。

有关剖宫产术中发现子宫肌瘤是否剔除,多年来存在两种观点。不主张同时剔除学者认为:妊娠子宫高度充血肌瘤变软,手术剔除瘤时出血活跃,甚至难以控制,易造成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产褥期感染、子宫晚期出血等并发症,此外胎儿娩出后,子宫收缩变形,肌瘤位置改变,肌瘤与周围界限不清,增加手术难度。主张剔除的学者认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包括肌瘤直径大于 6 cm,阔韧带肌瘤,宫颈肌瘤和后壁肌瘤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局部子宫血管收缩,肌瘤变硬,界限清晰,出血少,术野清晰,缩短止血时间,术后住院时及并发症无明显差异。而且剖宫产术后肌瘤虽可缩小,但在生育年龄期不可能自行消退,如留下肌瘤不处理,必然影响子宫的复旧及影响子宫的收缩和恢复,并增加盆腔感染及日后再次手术机会。且孕期子宫血流丰富有利于切口愈合,孕期子宫肌肉对催产素敏感,子宫肌肉拉长,有利肌瘤的剔除和瘤腔的关闭。否则需二次手术,增加产妇心理及经济负担。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除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难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其操作是安全可行的。

综上所述,与单纯剖宫产比较,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这样既避免了产后子宫肌瘤影响子宫复旧、产后出血,同时又可以终止肌瘤继续发展及恶度,降低了病人二次手术及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减轻了病人带瘤生活的心理负担和二次手术的经济负担,有利于产后恢复,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云芳.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剥除36例临床分析[J].母婴世界,2016(14).

[2]鲍旭东.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32例临床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3):227-228.

[3]许冬娣,汪艳.76例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4(11):2157-2158.

论文作者:吴比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7

标签:;  ;  ;  ;  ;  ;  ;  ;  

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32例临床分析论文_吴比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