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用道德建设_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信用道德建设_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信用道德的建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德论文,信用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世界各国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大体相同,但是,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整体竞争实力的差异较大,其深层次原因就是信用经济发育的程度不同。在我国虽然已初步具备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环境与竞争机制,但是,尚未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信用制度、信用体系,特别是企业、公民乃至全社会的信用观念还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培育信用观念健全信用制度、构建社会信用道德体系,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一、社会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经济。实现公平与有序竞争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其外在的规制是法律体系,其内在的约束机制则是社会信用。社会信用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一般是指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社会如果没有信用,企业如果不加强自身的信用管理,市场经济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并“自毁长城”。从假烟、假酒到假数据、假政绩,从商品市场到资本市场,从生活领域到经济、政治领域,假冒伪劣横行;偷税骗税、走私欺诈、恶意逃避债务、股市黑幕等贻害无穷,所以这些严重地侵蚀了市场经济的基础——社会信用。社会信用的基本内涵是指诚实不欺,遵守诺言。社会信用包括国家信用、政府信用、经济信用和个人信用等。经济信用又称信贷,是社会信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它属于纯粹的经济范畴,表示一种经济关系,是定期以偿还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转让运动,这种价值转让运动必须以诚实守信为基础。中国是礼仪之邦,诚实守信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本来发展市场经济应该可以从传统文化中,获取这种宝贵的人文财富作为市场经济的内涵,可为什么在实践中,出现了如此众多与现代市场经济规律背道而驰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造成社会信用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政企不分,产权不清,客观上给市场主体失信提供了体制和政策“合理性空间”。这种体制的因素是最根本的原因。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取向对过去传统的“义”、“利”观提出了挑战,导致了人们传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迷失,削弱了信用的基础。市场经济社会是交换价值的社会,交换价值支配着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容易导致原来道德关系的虚无和危机。人的思想道德观念是由一个社会的经济形态决定的。在农业经济时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儒学义利观占主导地位;在计划经济时代,个人利益和物质利益被人为地忽视了;在市场经济时代,崇尚利益最大化,人的趋利性和务实性倾向凸出。由于资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最稀缺的,增值最快的资源,容易使一些人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资本而不惜牺牲信用。

3.长期以来,我们没有重视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的建设,信用立法滞后,信用管理手段单一,信用管理中介服务机构不成熟。特别是没有有效的失信约束后惩罚机制,以致市场主体失信的“成本”太低,失信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这是我国当前信用缺失最直接的原因。

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的信用经济,高度发达的信用体系在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市场经济必然走向信用经济,讲求信用观念,不仅带来良好的信誉,可以增强竞争实力,而且能够带来丰厚的回报。

二、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的核心

市场经济最主要的主体是企业,企业信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交易成本和社会信用。社会信用,对政府而言,是其制定的信用制度,体现为维护信用的法律体系;对社会而言,是人们交易中逐步形成的信用观念和信用体系,体现为社会化的信用服务网络。我们知道,原始社会已开始讲信用,现代市场经济更讲信用,但是二者的区别点不是有无信用观念,而是信用观念的普遍程度。决定信用观念普及程度的基础就是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如果没有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就不可能由无序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信用经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就不可能实现自身的信用管理。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市场经济将打破国界改以“地球村”为地域,所以,信用制度也由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向跨主权国家的经济区域乃至全球化转变。社会信用是保证信用活动有序进行的道德规范,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自然更应该是信用经济的主体,企业领导人在其中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讲信用,守合同,诚实经营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对一个企业家来说尤为重要。由于企业的个人出资者与经营者的信用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信用,所以企业信用往往也包含个人信用。一个企业既是信用的提供者,也是信用的获得者。因此,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市场经济向信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首先提高企业的信用观念,加强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在日常经营中必须时时刻刻树立信用意识,牢牢把握住诚实守信这一商业道德底线,一旦失信将面临市场出局的风险。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识,是企业信誉和社会责任。注重信誉是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需素质,增强社会责任,也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和成功的核心战略。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竞争的、法制的经济,它的主导方面是能够激发人们的竞争意识、开拓意识和效率意识。同时它又伴有趋利性的弱点,容易一切向钱看,见利忘义,出现与社会道德相背离的行为,严重的还可能损害公众利益,导致经济秩序混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包括它的法制规则,还包括其必需的道德伦理体系。离开了相应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市场经济就会无法正常运行。正像江泽民总书记所指出的:“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完善的市场经济,必须有良好的企业信誉和社会公德来支撑。企业信誉是各国公司刻意塑造的文化形象,是人类共同追求的文明成果。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所能够在国际舞台上长盛不衰,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恪守商业信誉和公认的道德规范,讲究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并把它看成是企业价值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全世界正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联合国机构、国际劳工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正在结成合作伙伴,制定共同的价值观和原则,目的是促成世界级公司对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担负起责任。过去企业成功的惟一标准是利润,今天的成功标准则是需要更多地关注社会责任。

三、社会信用道德的建构

我国加入WTO后,解决信用问题相当紧迫,政府部门、企业界及整个社会都要把信用原则放在重要位置。因此,必须采取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多管齐下,用必要的行政监督与处罚,使那些失信的企业和个人不能“准入”市场经济的舞台,进而形成良好的信用体系,最终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1.加大市场改革力度,提高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发挥市场在培育信用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当前信用缺失严重的现象是我国在市场化取向改革中出现的,要重塑信用,最根本的还要依靠市场化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使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清晰,职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市场主体;改革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使股权分散化、多样化,增强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流通性;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优化财务状况,增强企业的偿贷能力,从而夯实信用制度的微观基础。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建立一个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市场体系,使企业根据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实行优胜劣汰,发挥市场在建设信用方面的内驱力作用,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社会信用环境。20世纪80年代处于原始积累阶段出现的“温州模式”,在一定意义上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渐成熟,温州打出了创“品牌”争“名牌”的旗号,这是市场对市场主体内驱力发生作用的结果。信用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产生,而信用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体系的发育程度与信用发展水平有正相关关系。

2.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在信用管理和监督方面的作用。我国目前的状况是商会对市场主体的约束力不够,行业协会的政府色彩太浓。在市场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所有市场主体都在众多同业协会的监督之下,一切不讲信用者都要受到同业协会的排斥和处罚。在信用管理方面,他们有一套较为健全的失信惩罚机制,失信必罚。所谓失信惩罚机制就是把各种与信用有关力量包括法律、制度、政策、道德评价等有机组合起来,共同促进信用的完善和发展,制约和惩罚失信行为,增加市场主体的失信“成本”,从而保证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有序运行。政府的作用就是用法律和政策保证失信惩罚机制的实施,加紧制定有关法规,规范涉及信用信息的记录、使用及评估活动机构及其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对欺诈和非法侵占等恶意背信行为进行严惩,切实保护信用关系中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信用管理机构要建立一个包括社会各类企业在内的统一、开放的信用数据库,并能够及时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市场主体进行处罚,而且这种处罚不会简单地随着个人和企业的破产、停业而消失。

3.加紧建立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信用体系和信用结构。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广义的信用体系包括信用记录、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保证以及信用制度、信用管理在内的信用系统;狭义的信用体系指以独立中介机构为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收集和分析个人及企业的信用资料,为客户提供当事人信用状况等证明资料的社会化的信用系统。我国一些金融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一些资信调查业务,也成立了一些从事信用调查、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担保等业务的信用中介机构,但未能形成一个以信用中介机构为主体的市场化的征信服务体系,信用信息共享性差、中介机构规范性不够,授信评级也缺乏一个权威的机构,各项信用制度十分不完善。在我国,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占主导地位,国家信用是近几年随着宏观调控的需要逐渐发展起来的,而消费信用的发展相当滞后,当前要扩大内需,必须要消除消费信用的“瓶颈”,实现各种信用形式的协调发展。

4.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确保信息的双向流动和多向流动。建立有效的交易者行为的信息传递对建立信用制度非常重要。健康的市场秩序客观上要求建立信用机制。假冒伪劣横行、欠债不还等不良现象都是社会缺乏信用观念的表现。缺乏信用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通病。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交易往往发生在互不相识的人群中间,在这个地方行骗一次,下次换个地方就行了,这就要求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传输手段。市场经济在使信誉复杂化的同时,也造就了很好的信息传输手段和组织,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特别是IT技术为信息的传输起了了不起的作用。当然,仅有技术是不够的,人们必须有积极性利用这些技术,建立起专业化的信息机构和系统,为提供交易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信息服务,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中介机构主要功能是为市场服务提供信息,他们是市场成熟和壮大的重要一环。要想改变我国目前信用环境差的局面,加强资信评估和建立资信信息的传输机制成为当务之急,资信评估机构如果能够客观、公正、独立地为企业和个人传导信息,整个信用体系的建立就有了一定的信息保障。

5.加大社会信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信用意识。“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治”。培养信用意识是职业道德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信用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市场主体的自律和对信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当前要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向社会宣传信用作为一种资源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长远战略意义,使企业珍惜已有信用,努力创造新的信用。要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得尊,悖信遭耻”的舆论环境。

总之,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信用经济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实现。

标签:;  ;  ;  ;  ;  ;  ;  ;  ;  

社会信用道德建设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