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囊团为地方政府服务的路径与对策--以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所为例_大学论文

高校智囊团为地方政府服务的路径与对策--以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所为例_大学论文

高校智库服务地方政府决策的路径与对策——以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州大学论文,为例论文,广州论文,地方政府论文,路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 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94X(2011)12-0042-05

近年来,我国各地高校纷纷成立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的科研机构(简称高校智库),已成为当今我国决策咨询行业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据初步统计,广州地区高校设立的各种基地、研究院(所、中心)就有近100家,那么,地方高校智库如何确定自己的发展定位?如何利用高校资源更好地服务地方政府决策?未来高校智库发展的空间和路径何在?本文以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为例,对上述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高校智库必须确立服务地方政府决策的基本定位

(一)地方高校的性质、特点和优势,决定高校智库必须以服务地方政府决策作为基本取向

1.从地方高校的性质看

地方高校一般是省、市地方政府根据辖区内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创立的,具有明确的区域需求指向。地方高校数量较多,学科涉足领域广,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地位举足轻重,既肩负着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重任,也承载了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因此,地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地方特色学科和人才引进等,历来受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2.从地方高校的特点看

地方高校从办学经费供给、人员编制管理、领导班子配备、办学条件与环境建设等都由地方政府提供,是地方政府工作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地方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教学科研实践、产学研活动等,除了适应一般高校发展规律外,主要依托或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而进行。此外,地方高校的主体生源、学生就业、社会活动对象和往来关系等也主要体现为地方性。地方政府之所以更关注地方大学的发展,主要是希望多为地方生源提供更多更好的受教育机会,希望人才和科研更多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3.从地方高校的优势看

地方高校的优势主要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和科研实力,最终表现为科研的优势与特色、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地方高校的发展速度取决于其优势能否适应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各地经济社会水平不同,对地方高校的发展需求也必定不同;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必定逐步转换成地方高校的优势与特色,这既是地方高校的生存空间,也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动力之源。

(二)地方高校的科研特色决定高校智库必须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任务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两大基本任务,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学为科研提供新发现,建立新平台,科研充实和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质量。教学和科研的双翼驱动,推动了地方高校的健康发展。因此,就地方高校而言,不仅要追求科研的高水平,更要追求科研的应用性;不仅要追求科技成果对地方的服务,更要追求对地方政府决策构智库咨询服务。

1.从高校科研发展史看

大学科研大致经历了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进入到目前的成熟阶段。其标志就是大学逐渐摆脱威廉·冯·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时提出的“纯科学”理论研究的设想,将大学科研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技术创新,解决各种社会实际问题。大学科研活动完全走向社会和公司企业,跨入产学研结合,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的新阶段。这表明,大学智库只有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直接服务政府决策,才会有发展前途。

2.从科学研究类型看

大学科研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从长远来看,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应该并重,因为应用研究若脱离了基础研究,往往会成为无源之水。但在现阶段,世界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各类大学都加强了科研的应用性,以应用研究为优先考虑,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在这种情况下,地方高校智库机构必须迎头赶上,把为地方服务的决策咨询研究作为发展的重点。

3.从大学科研的导向看

大学科研一直有学术导向和社会导向之分。前者是指科研应以增进人类知识、探索规律和真理而进行高深学术研究为首要任务;后者是指科研的宗旨在于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服务,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更重视科研的应用性和社会性,这正是我国各类大学科研的薄弱环节。我国地方大学智库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加强应用对策研究,既是克服大学科研的薄弱环节,也是大学科研的基本导向。

二、高校智库服务地方政府决策的基本路径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成立于2005年,是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也是广州大学贯彻“服务荣校”理念的窗口单位。近一年来,研究院强化了服务地方政府决策的办院宗旨,通过调整科研扶持奖励政策,建立多种科研支撑平台,鼓励科研人员研究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和重点,发布了一批有质量的决策研究报告,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政府部门的采纳,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一)要明确服务地方政府决策的方向定位

2010年以来,研究院依据地方高校智库的特色和所承载的“服务荣校”的使命,进一步明确了“立足广州、服务决策、重点突破、追求影响”的办院宗旨,强调要以研究广州现实问题,服务政府决策作为工作突破口,把研究院的发展目标确定为:对事关广州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争取在重点领域拥有一定话语权和影响力,成为政府倚重、社会认可的专业智库。这个定位,一方面突显了研究院作为地方高校智库在科研、人才和资源配置上的特色,另一方面也确定了基本的办院路径,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具体做法上,研究院根据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确定研究选题,并根据现实情况的发展变化,适时对选题进行调整;同时,重点抓决策咨询报告的质量,在认真调研、数据充分的基础上,提出客观理性的对策建议。

(二)要理顺服务地方政府决策的工作思路

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大学的定位,研究院确立了“三管齐下、均衡发展”的工作思路,即重点主攻应用对策研究,统筹安排基础理论和长效跟踪课题研究,鼓励开展横向委托课题研究,力求做到三足鼎立,既不偏废学术理论研究,也能抓住应用决策重点,使每个科研人员逐步形成从基础理论研究到长效跟踪课题研究,再到应急性对策研究与横向委托课题研究的“多面手”,建立起科研人员成长进步和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当然,研究广州现实问题,既要立足广州实际情况,努力服务地方政府的科学决策,也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使之成为决策咨询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理论研究是应用对策研究的基础,应用对策研究是学术理论研究的最高形态。同样,研究院也重视长效课题的设置和社会横向委托课题的争取,以此作为科研人员实操练兵和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为科研积累一手资料,更好地为地方政府决策服务。

(三)要进行服务地方政府决策的制度设计

为促进应用决策研究,研究院经过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科研管理模式,科研课题做到定人、定指标、定经费,即把课题安排到个人,把经费落实到个人,把责任分解到个人。一是明确科研工作任务。规定从院领导到每位科研人员都要完成量化了的基础研究课题、长期跟踪研究课题和应用对策研究课题任务。二是明确科研经费配置。对于个人申报并且获得院务会议通过的应用研究选题,根据“公平、透明”的原则,一律给予科研经费补助。三是明确科研奖励条例。为鼓励科研人员早出成果,多出成果,研究院制订了奖励规定,对基础研究、长效跟踪课题成果以及获得领导批示和政府有关部门采用的研究报告给予重点奖励。

(四)要建立服务地方政府决策的支撑平台

搭建平台既是推动研究院科研工作的需要,也是服务地方政府决策的需要。研究院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建立了三个制度化的工作平台:一是编辑出版《决策内参》,作为向省市政府领导报送研究成果的平台。一年来,研究院向省市政府部门报送了16份研究报告,得到了省市领导近50人次的批示,其中有7份报告得到政府部门的采纳。二是推出《广州蓝皮书系列》丛书,作为与政府部门互动合作的平台。研究院继2010年推出社会、文化、科技等3种蓝皮书后,2011年又推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城市等5种蓝皮书,不仅形成了研究广州蓝皮书的完整系列,而且还构建了包括广州地区所有科研机构、政府研究部门共同参与的开放式的研究网络;由于该蓝皮书系列各卷均由广州大学与各相关政府部门联合组稿、共同编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出版后受到本地主流新闻媒体和全国各大网站的热情追捧,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三是创办“广州发展论坛”,构建面向海内外的研究广州的高端学术平台。该论坛是一个开放的、以研究广州现实问题为主的学术平台,主要是就广州发展的现实问题,邀请省市领导、国内外专家、同行学者举办讲座或学术高峰论坛等形式进行。

(五)要整合服务地方政府决策的人才资源

人才是应用决策研究的基础。在大学编制相对紧缺、应用研究人才不足的情况下,研究院采取人才整合措施,吸纳校外高端人才加盟。首先,研究院邀请一批广州地区社科界精英代表加盟该院第三届学术委员会,为研究院开展应用决策研究提供高端的咨询;其次,在学校支持下,研究院聘任了多位有机关工作和应用研究经验的人士担任“特聘教授”;再次,为整合校内人才资源,构建“广州发展研究”的大格局,研究院还从校内有关学院聘请了51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研究员;最后,研究院根据“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从国内外大学、政府部门和其他机构,选聘了一批人士作为特聘研究员。通过整合,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劣势,而且这些专家学者积极为研究院推荐选题、审读报告、参与研究等,提高了研究院决策研究报告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六)要确立服务地方政府决策的学科优势

研究院在全方位开展决策咨询研究的基础上,重视基础研究和学科建设,这既是高校智库与其他智库相比的优势所在,也是提升高校智库决策研究水平的有力保障。研究院将基础研究作为与应用研究并行不悖的“两轮”和“双翼”,通过两轮驱动、双翼齐飞,实现可持续发展。近一年来,研究院科研人员成功申报了2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省部级社科规划课题和重大攻关课题,6项市社科规划课题和委托课题。

三、促进地方高校智库建设的建议

目前,广州地区地方高校智库虽然数量众多,但发展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其根本症结在于一些地方高校仍然固守“象牙塔”式的研究模式和考评标准,重学术理论研究而轻应用决策研究,重模型设计而轻实际效果。在开展决策咨询研究时,轻调查研究重理论学说,轻实际对策重模式构建,使得高校智库的研究成果与社会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转变地方高校智库的科研模式,创新地方高校科研的评价机制,树立主动服务地方决策的理念,不断产出高质量的决策研究成果,推进地方高校的智库建设工程。

(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转变地方高校智库的科研模式,树立主动服务地方政府决策的科研理念,并不是要与传统的科研模式完全割裂,而是要重视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处理好应用对策研究与基础理论研究的关系

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不是对立而是互补的关系。应用对策研究的重点是社会关注、领导关切、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应用研究报告在为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咨询建议的同时,也为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现实资料。而基础理论研究的重点是瞄准学术发展前沿,不断开拓研究视野,通过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在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同时,也为应用对策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和人才支撑。因此,地方高校智库要积极推进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的融合,充分发挥大学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不断提高服务地方政府决策的深度、高度和水平。

2.处理好短期对策研究与长期战略研究的关系

长期战略研究和短期对策研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长期战略研究离不开对各类短期的现实问题的掌握与研判;而做好短期对策研究,也离不开对长期战略问题的把握。地方高校智库具有多学科建设的基础优势和对长期战略问题的关注优势。因此,要把重心放在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重大问题上,加强对短期对策问题的研究,突出应用对策研究的针对性、前瞻性,既立足当前现实问题又关注未来长远发展趋势,努力提供高质量的对策研究成果。

3.处理好公益性导向与市场性竞争的关系

地方高校的性质、特点和优势决定高校智库的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导向,地方高校智库会承担大量的国家、省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也会承担地方政府交办、大学自行确定的研究项目,着力于解决国家和地方出现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这既是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应用对策研究的基础。同时,咨询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参与市场性竞争的成效也是衡量高校智库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地方高校智库要主动走出校门,积极参与咨询市场的竞争,主动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在市场竞争中既密切高校智库与社会、与企业的关系,也锻炼科研队伍提升研究能力。

(二)要抓住几个关键

地方高校智库建设是增强高校社会属性的必然选择,也是地方高校通过服务地方政府决策获得发展空间的关键因素之一。地方高校智库要获得可持续发展,从高校特别是智库自身建设来说,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

1.牢牢树立主动服务地方政府决策的理念

习近平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提出,高校要充分发挥智库、人才库的作用,发挥知识密集和智力优势作用,主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服务于科教兴国和科教兴市战略,在服务中谋发展,在贡献中求辉煌,在重视基础学科建设的同时,面向经济、社会建设,实现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因此,地方高校智库建设的关键就是进一步转变高校科研理念,提高主动服务地方政府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将基础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2.充分利用高校学科建设与人才集中的优势

与其他科研机构相比,高校智库的突出优势就是学科齐全、人才集中,服务地方政府决策的半径较大,腹地广阔,能形成大兵团、全方位的服务优势。因此,高校智库只是高校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一个窗口单位和外显平台,高校智库的建设决不能看成是某一单独研究机构的事情,而必须是依托大学的学科与人才资源的优势,构建服务地方、开展应用决策研究的大格局;同时,还需要根据高校智库的学科配置,构建高校智库依托学院共同发展的格局和模式,形成教研相长、人员互通的发展局面,进一步提升高校智库的服务优势和服务能力。

3.创新高校智库应用决策成果的考核评价机制

高校现行的成果评价考核体系存在着明显的重学术轻应用、重模型轻实效的弊端,这是当前高校智库建设和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由于高校智库建设主要依托于大学,需要严格遵循大学的科研考核指标体系,这就使得决策研究成果完全游离于高校成果考评体系之外,既打击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不利于科研人才的快速成长。因此,地方高校智库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高校现有成果评价考核体系重学术轻应用、重模型轻实效的突出问题,把应用性研究成果纳入考评体系,使之与其他考核体系实现互融互通。

4.着力打造地方高校智库的服务品牌

高校自成一体,与社会有一定的隔绝,所以才有“象牙塔”之说。地方高校智库要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政府决策,就必须走出“象牙塔”,与社会各方面特别是政府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关系。要善用媒体平台,扩大宣传地方高校智库的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和突出人才,提升高校智库的知名度,打造高校智库的服务品牌。

(三)要推动建立几个机制

推动地方高校智库的建设和发展,使之成为地方咨询行业的一支生力军,还应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和各类智库的参与下,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使大学智库获得可持续发展。

1.共建地方智库人才的共享机制

人才是智库发展的关键因素。受编制因素的制约,地方高校智库在人才引进方面不可能无限扩张,这就要根据“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引社会之智为高校智库所用,通过整合校内外人才资源实现共同发展。建议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牵头筹建地方咨询行业人才库,建立人才合理流动的共享机制,将现有智库人才和未来储备人才都放在人才库里,供各类智库挑选,择优录用;同时,也可以借助人才库,封杀那些以咨询之名行欺诈之实的“害群之马”,维护智库的社会信誉,这样,高校智库可以更合理有效地配置人力资源,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建立地方智库成果的市场定价机制

高校智库的研究报告属于高端研究成果,当然具有其市场价值。高校智库成果的定价水平,既反映地方高校智库的研究实力,也决定地方高校智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议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开展调查研究,尽快建立智库成果的定价参考标准和成果交易机制,推动政府部门、社会机构用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来购买智库研究成果。因为,按照市场的方式规范智库成果的价格与交易,可以避免“私相授受”式的权利寻租的腐败,也可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怪圈。具体的做法:一是可以由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政府及相关部门委托,发布一批需要研究的选题,按照市场价格让各类智库参与投标;二是对于智库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由政府出面购买;三是政府部门可以将同一个选题委托多家单位参与研究,推动咨询行业形成竞争机制,提高决策咨询水平;四是在成果评估和定价方面,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估,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公正性。

3.建立政府决策信息的共享机制

信息的客观可靠是科学研究的基本保证,政府信息的透明更是决策研究的基础,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制度化的信息发布机制和共享平台,推动各智库之间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特别是要定时、定向地向各智库发布政府的决策信息、需求取向、选题要求等,这样既可以让各智库能相对明确研究方向、路径,组建研究团队,也可以让智库预知地方政府的决策方向,早作调研准备,随时提供有准备的研究成果。

4.建立智库研究成果的评价反馈机制

对智库研究成果的评价和反馈是规范和保障咨询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建议建立决策咨询成果的评价机制,根据成果质量、采纳情况及效益,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并与学术评价的指标挂钩,实现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标准的互通互融;二是建立智库研究成果的反馈机制,这就类似于人大、政协的议案提案处理制度。一个研究报告呈交上去,决策者反应如何?有没有采用?采用到什么程度?这是需要及时反馈的,以便智库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可持续发展。三是建立智库研究成果的奖励制度。对于优秀的决策咨询成果要进行政府奖励,并做到广而告之,既让社会明确政府的政策取向,也可提升智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尽快筹建“地区智库联盟”

为尽快整合地方智库资源,建议由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智库社团组织牵头,筹建“地区智库联盟”,或者“咨询业联席会议”,也可考虑恢复或利用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但这个中心不再是像原来那样,自己接课题做课题,与其他智库争资源,而主要是起联络协调作用,具体的功能就是联系智库、发布选题、征集成果、设立标准、评价奖励等。

标签:;  ;  ;  ;  ;  ;  

高校智囊团为地方政府服务的路径与对策--以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所为例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