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级转诊、分级诊疗的现状论文_陈靖

逐级转诊、分级诊疗的现状论文_陈靖

陈靖

(襄阳市结核病防治院 湖北 襄阳 441000)

【摘要】 逐级转诊,分级诊疗作为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产物,为患者有序就医提供了保障,实施至今取得了一定成效,也还有壁垒,文章中统计出了其成效,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对策。

【关键词】 逐级转诊;分级诊疗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9-0388-01

逐级转诊、分级诊疗是为了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指导参合农民就近就医,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就医目标,进一步降低医疗成本,高效利用基层医疗资源的一项惠民措施。2015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做为一名新农合窗口服务者,亲历了逐级转诊、分级诊疗的现状。

1.主要成效

1.1 住院患者流向比逐步稳定、有序,趋于合理

市、区和乡镇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比例2011年为:28.88%、16.63%和45.42%;2012年为:26.22%、23.5%和47.7%;2013年为:26.52%、24.81%、45.65%;2014年为:26.83%、24.26%和46.53%

1.2 住院实际补偿比例逐步提高

区内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和整体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2011年分别为63.82%和38.56%,2012年为:75.47%和55.79%;2013年为71.95%和55.98%;2014年为72.12%和57.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患者对分级诊疗工作存在抵触情绪,参与意思不强。目前,很多患者自主选择医院、选择医生的就医模式根深蒂固,且对自身疾病和医疗服务信息所知不多,潜意识认为省级、县市级大医院医务人员技术水平高,宁愿扎堆大医院,不愿分诊到基层医疗机构。[精品]论文文献,分级诊疗,一个美丽的神话?透漏全国三甲医院每天接诊的患者近70%可到社区医院或者一二级医院接受治疗。

2.2 基层医疗机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这是制约诊疗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环境、医疗设备、服务质量、医疗水平往往不如大医院,这也是患者不愿在基层就医的根本。丁香园网站一项13288人参与的数据显示仅27.6%的受访者会选择去一级医院,62.9%的受访者表示在当前分级诊疗体系下不会选择基层医院[1]。

2.3 双向转诊机制不畅,存在“上转容易、下转难”的症结[2],下转上的病人多,上转下的病人少。究其原因,一方面上转的患者自身不愿意下转;另一方面,因逐利上级医院不愿主动把病人下转,结果上转证明“难求”,下转证明“难见”。

2.4 分级诊疗的机制尚未形成。卫生行政部门至今尚没有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推行分级诊疗指导性意见和实施办法,仅在口头上倡导分级诊疗,没有实质性行动,各级医院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统一协调、分工明确、转诊有序的分级诊疗机制。

3.促进对策

3.1 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基层首诊是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基础,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质资源匮乏,可通过对口支援、建立医联体、医疗集团、远程医疗等手段,促使城市三级医院优质资源下沉,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培养全科医生队伍、推动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等方式逐步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造血功能,提高人民群众对基层的信任度,自觉自愿到基层就诊。

3.2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分级诊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改变原有的就医观念和习惯。通过公共媒体等手段,提升广大社会群众的疾病防治知识和对医学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引导患者树立科学就医理念,提高科学就医能力,合理选择就诊医疗机构,适应分级诊疗的新常态,自觉遵守分级诊疗制度。

3.3 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协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常见疾病入出院和转诊标准的制定;价格部门对医药价格政策,分级定价措施的完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推进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财政部门对财政补助政策的落实等,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是分级诊疗达到预期目标的支柱。

【参考文献】

[1]黄德圣,潘小妹.医院分级诊疗的现状和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4):4727-4729.

[2]吕键.论深化医改进程中分级诊疗体系的完善[B].中国医院管理,2014,34(6):1-3.

论文作者:陈靖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7

标签:;  ;  ;  ;  ;  ;  ;  ;  

逐级转诊、分级诊疗的现状论文_陈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