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社会视角分析论文

性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社会视角分析论文

性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社会视角分析

崔文琴/广西师范大学

摘 要: 我国学校教育中性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总体比较迟缓,从社会的角度分析,究其原因,性教育课程内容与社会中的主流观念、社会行为都存在冲突,从而制约着性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本文致力于从这两种冲突中寻求出解决方法,使性教育课程与社会相互适应,促进性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性教育课程 社会背景 社会冲突 社会适应

一、性教育课程开发的社会背景

随着1966 年性科学的确立,现代性教育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时代。性教育开始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文明程度、经济发展情况紧密联系起来,成为社会进步文明的标志之一。于是各国各地区纷纷展开了对性教育的研究,期望能走在这片领域的前列。

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护理后两组产妇抑郁情况进行评定,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0~3分,总分30分,评分越高,表示产妇抑郁症状越严重[3-4]。采用本院自行设计拟定的护理满意度问卷对两组护理后产妇的满意度进行统计,总分100分,分数在9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分数在70~89分为满意;分数不足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一)国际背景

现代意义的性教育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了,欧洲的英国、瑞典、荷兰和美洲的美国以及亚洲的日本,性教育起步较早,但是相对于学校其他学科教育的发展,性教育课程并没有相应地蓬勃开展,对于性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一直都在摸索中进行,发展的程度参差不齐。

(二)国内背景

性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已有若干年的历史,受到政府层面的鼎力支持,周恩来总理非常关心性教育的发展,曾经三次指示教育者和医务工作者,要把青春期的性卫生知识交给男女青少年,让他们能用科学的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健康,促进正常发展。伴随着我国政府的支持、法律的保护以及性学的不断发展和繁荣,中国社会开始全面系统地关注和研究性科学,性教育课程开发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也由此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人们终于开始全面地探索性教育这在国外早已纳入课程体系的教育问题。但是从它的发展情况来看,对性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关注得更多的是政府和学校层面,社会层面虽然也有参与探讨,但是却远远少于政府和学校。长此以往,社会与性教育课程缺乏一个良性的互动过程,社会民众不了解、不参与、不监督性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没有了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它的发展举步维艰。

二、性教育课程开发的社会冲突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世界上一切无知都是令人遗憾的,但是对性这样的事无知,则是严重的危险”在中国这个性观念还比较保守的社会环境里,对有关性的问题相当忌讳,更无法全面普及性教育。在这样社会“性封闭”的环境里,必然产生更多的性无知和性愚昧,继而又造就了不当的性行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使得性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效果难尽人意。究其原因,是社会中落后的观念与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的文化知识,两者产生冲突的结果。

2、封闭保险论

(一)观念冲突

不良信息的传播:当青少年的性教育不能得到满足自身需求的时候,他们一般会寻求其它的渠道去了解。经过观察发现,网络、电视和电影等这些现代媒体是青少年获取性相关知识的主要渠道。然而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很多现代媒体为了博人眼球,制造出许多色情、暴力、粗俗的文字、图片、视频以及游戏等。另外,市面上还流传着大量打着“性健康知识”的刊物,其中很多都是商家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免费发放的小册子,典型的就是医院派发的有关堕胎信息的小册子。这些青少年容易获取却又不适宜获取的性知识充斥在社会中,歪曲着青少年对性知识的准确认知,使得性教育课程的发展步履维艰,难以获得教育实效。

这种观念认为性是与生俱来的,性是人的一种本能,青少年会随着身体的发育自然而然地了解性知识,不需要专门进行性教育课程的学习,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课本知识上。这种观点仅仅着眼于性的自然属性,即性的本能角度来认识性教育课程,把性教育课程的学习视为是传宗接代的教育,认为青少年婚前的性教育对他们只能起到变坏的作用。在这样的认识下,性教育课程的发展只能无疾而终。

1)生源减少。在城镇化过程中,城市人口由于农村人口的涌入而不断增加,本着城市教育质量优于乡村的思想,大量的学生随父母外出读书,大量的农村学校呈“空心化”的状态,农村学校的在校生人数日趋减少,农村教育资源被闲置或浪费成为普遍现象,教育效率极低。以某市C镇为例,各校在校学生数量逐年下降,其中完全小学、普通小学和中心小学的生源数量皆呈下降趋势。有的小学2015年秋季在校生仅83人,为2006年秋季在校生的39.5%。

3、淫秽教唆论

这种观点将性健康课程的学习等同于淫秽教唆,认为学习性教育课程会产生难以启齿的性教育语言和文字,引发严重的问题,甚至是犯罪。但是两者是有明显区别的,淫秽文字是诉诸情欲的故作姿态的煽情描写。性教育课程中的文字是诉诸理智的、客观的、冷静的,只把人们必须知道的性科学事实告诉大众。读了性教育课程中的文字能使人沉思而冷静,知道应取的态度和该走的方向”。但是社会中有些缺乏性教育知识的民众将两者强行联系到一起,将性教育课程视为洪水猛兽,在这样的观念引导下,性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将会受到社会的重重阻碍。

这种观点认为青少年的心智尚未成熟,对事物缺乏把控能力,如果让青少年接受性教育课程的学习,很可能会使孩子误入歧途,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干脆不进行学习,等出现问题时再补救。这种观点是担心性教育课程会产生副作用,害怕给青少年造成更坏的影响。但是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青少年是发展中的人,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需要了解的性知识,人为的干涉或者封闭孩子的获知渠道,是无法完全隔绝青少年获得性教育的。而且青少年是社会中的人,社会中充斥着无数的性信息,没有接受过性教育课程正向引导的青少年,难以分辨信息的好坏,对他们会产生更大的副作用。很多学者都承认这种做法会愈加膨胀青少年的好奇心,越封闭越会引发孩子对这方面的关注与追求。

从生活中学习古诗词知识,比如在组织学生进行郊游的时候,在高山之上,根据当时的场景来引发学生的诗词情怀,比如此时教师可以进行引导,让学生来用杜甫的古诗词来表述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有的学生便随口说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以此与自身的感受相结合,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考试失利时引导学生通过古诗词来表达自己悲伤和激愤的情感,比如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表达自身的情感。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事来不断带领学生学习古诗词知识,从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二)行为冲突

1、无师自通论

三、性教育课程开发的社会适应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生育制度》中指出“性和社会常处于相冲突的地位,性可以扰乱社会结构,破坏社会身份,解散社会团体。所以,维持社会结构的安定和完整,不容它紊乱和破坏,性这个力量,无论如何得加以控制。”但是,对于性的控制,并不能通过强制和打压,而是要通过性教育课程来实现。性教育课程实施得法,人们的性文明程度得以提高,那么社会的稳定和完整才能得以实现。反过来,在社会上形成一个良好的支撑环境,民众对性教育课程多加理解和支持,那么对性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也会大有裨益,可见,性教育和社会是一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那么促进社会对性教育课程的支持,需要从社会民众的观念和行为两处着手。

(一)观念适应

德国学者布洛赫粉早在本世纪初就已指出:“考虑到性在个人生活及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与人类文明进化的关系,性科学应成为人类科学的一部分”。可见,性教育课程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忽视或抵制性教育课程都是不科学的,基于这个认知,社会民众应该先从落后的性观念中解放出来。首先,通过正确的渠道获取性教育知识,并且积极地学习和吸收,明白性教育课程是什么、性教育课程的意义所在,在脑中树立正确的性取向和性观念;其次,作为一名社会公民,需改变性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与自己无关这种旧观念,应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去,主动地建言献策,促进青少年性教育课程的发展;再次,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小圈子,应该积极发挥家庭在性教育方面的作用,作为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接受性教育课程的第一站。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这样的性教育应该怎样进行呢?这里,最重要是以身作则:父亲和母亲间的真正爱情,父母相互间的尊重、帮助、关注以及温存和爱抚的适当的公开表示。”在家庭中接受的初步性教育课程,将为孩子未来接受系统的性教育课程打下夯实的基础。

从供给与消费两方面分析老龄化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影响存在的差异。供给角度,劳动人口占比每提高1%,第Ⅲ类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将上升2.378%,第Ⅳ类地区上升0.023%,说明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受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较大,存在人才缺失问题。消费角度,老龄人口的消费每提高1%,第Ⅲ类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水平下降0.375%,而第Ⅳ类地区上升1.972%,说明东部地区老龄人口消费有利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二)行为适应

关于社会中不良信息的传播,应该加强社会文化的监管力度,从源头上切断不良性信息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冲击。首先,要呼吁和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出台相应政策,加大对网络的监管,严密防止网络黄毒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其次,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影视、光盘、书刊等传媒物品的管理,严厉打击不良性文化的散播;另外,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性骚扰学生、猥亵学生等恶性事件,除了加强对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外,还需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加大惩罚力度来遏制此类事件的发生,通过立法、执法,狠抓落实,从而为性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创造一个健康良性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靳琰.中国与瑞典、美国学校性教育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2]陈铭德,朱琦.性教育的困惑与对策[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106~107.

[3]崔彬彬.青春期性教育存在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崔文琴(1992-),女,汉族,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广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标签:;  ;  ;  ;  ;  

性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社会视角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