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建筑工程来说,结构加固主要是对承载力不达标或者受到破坏的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原有建筑结构进行诸多操作,因而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落实,有助于降低施工风险,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创造优良条件。探讨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就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管理策略进行简要探究,旨在推进建筑结构加固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
关键词: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
引言
由工程实践可以得知,加固工程本身就是在结构已经破坏或满足不了承载力要求的情况下进行的,其过程中还必不可少地要对原有结构进行凿打、开洞等操作,因此施工存在一定的风险。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施工局限于原有建筑或在建工程之下,其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受建筑现场内外环境的重重约束。因此,若要提高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在结合建筑工程自身结构和施工特点的基础上,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案,确保施工各环节的顺利开展。
一、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1)具体要求
加固施工质量管理主要是施工过程管理。施工过程管理千头万绪,怎样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管理人员最需要了解掌握和熟练应用的。根据加固工程实际通常分四部分进行。
1)施工方案的制定。加固施工方案编制的基本思路应该建立在:a.最大限度利用现有构造物进行加固。b.尽最大的可能避免拆除、敲打、撞击、振动损坏原构件。在具体编制时首先要熟悉图纸,吃透设计意图,并应去实地仔细地观察、实测,最终定出符合实际的可行的施工方案。切记不要凭经验,靠想象或照葫芦画瓢。这样的方案往往是不符实际甚至会造成返工的。
2)在操作中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不能想当然,或自行其是。尤其是工序不能减少,材料更不能少用。施工中有时也会遇到现场实际与图纸要求不相符或有出入的情况,这时应及时与设计、监理、甲方进行沟通,施工人员不得自行作业。
3)做好技术交底。计术交底是通过文字把图纸表示的要求或图纸不宜表示的方法,写成作业人员熟悉的“施工语言”表达清楚、具体,使操作人员明确自己干什么,如何干,并对不清楚的地方通过技术交底进一步明确。所以在开工前要认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领会有关要求、规定并做好记录,双方履行签字手续。同时技术交底也是质量事故分析、工艺改进及技术总结的重要的原始资料,所以我们在进行加固作业时,对技术交底应高度重视,认真仔细做好这一工作。
4)做好自查、自检工作。自查自检主要包括两方面。a.对文字资料及记录的检查。主要是看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有否漏签、漏写、漏报或格式是否符合要求等方面。不符要求应及时纠正。b.在现场通过目测或借助仪器、设备对实体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使其达到要求。
(2)了解加固目的
要做好加固施工还应了解加固的目的,只有了解加固的目的,才能更好地完成加固作业,才能发现施工方案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工序是否合理。根据工程经验和实际效果来看确有必要,并非多此一举。这是因为在进行具体操作时能够清楚自己为什么做。这样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又能提高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有时还能发现设计人员因种种原因忽略或遗漏的问题。使作业人员更能体会到身上的责任和作用。把被动作业转变成主动作业,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由单纯的听领导指挥转化为“群策群力”,无形中增加了质量管理人员,使加固工程质量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控制。
(3)质量通病的控制
在结构补强施工中对混凝土置换,增大截面作业时要足够重视。原因是这两种方法在加固作业中应用得非常广泛,同时,也是加固作业中质量事故多发的环节。这两种方法在作业时,都会受到工作面狭窄、模板几何尺寸较小及模板空间有限的影响。另外在进行混凝土置换、增大截面作业时一般混凝土用量不大,很少使用商品混凝土,通常采用人工搅拌混凝土。而人工搅拌混凝土往往受场地、环境操作人员熟练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使浇注混凝土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尤其是目前施工现场大量使用商品混凝土,作业人员对人工拌和混凝土的要求基本不清楚。这种现象在大、中城市尤为突出。所以保证混凝土质量是该方法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要做好人工拌和混凝土,首先要做好“干三”、“湿三”的操作。所谓“干三”就是按照配合比完成称料后,将各种材料进行混合干拌三遍,将其混合均匀。判断效果的标准是观察混合材料的颜色是否相近。然后按比例加水再拌三遍,即“湿三”。这二个步骤按要求完成后可以满足混凝土的匀质性。在进行混凝土震捣时,由于受模板空间小的限制不宜操作时,可在模板外,通过均匀适度地敲打、振动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形。
(4)其他加固方法
采用其他加固方法施工作业时,除按上述要求进行,还应严格遵守加固施工规范给出的框图顺序作业。这是因为工序排列的顺序对加固质量有显著的影响。但加固工程由于其特殊性,作业方式和工序往往不具备固定模式的特征,而是随着结构受损程度、方式、环境影响、空间限制等因素及业主要求千变万化。所以框图的要求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时,可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修改后的方案应以书面形式报设计、监理、甲方审批后方可作业。必要时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确保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
二、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安全管理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分为以下3个环节:
1)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环节;
2)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环节;
3)施工中的安全检查环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为严格确保加固工程的安全施工和管理有效落实,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应以制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为参考依据和指标;需要建立安全生产组织管理机构,完善安全保证体系,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完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风险源识别评估
(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安全交底工作是指对施工现场现有的隐患和风险以及潜在的危害隐患进行说明,并制定完备的安全防范措施,展开安全施工作业的防范和规避工作。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确保做好安全管理的最基本保证,同时也是进行安全事故分析和界定责任主体的重要原始依据。安全技术交底是做好安全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这是因为安全交底是把施工现场的隐患及风险通过文字表达使作业人员一清二楚。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是把防范措施交待得非常明白具体,使参与施工的作业人员知道施工现场在什么位置存在哪些隐患,如何防范。所以做好安全技术交底是做好安全工作最基本的保证。同时也是安全事故分析、追踪、责任界定的重要的原始资料。
(三)施工中的安全检查工作
施工中的安全检查工作的工作内容如下:
1)需要严格审查特种施工人员是否持证就岗;
2)需要对施工场地一些具有安全隐患的部位进行检查,确保设置了安全标识和警示标志;
3)需要对脚手架的立杆基础、组传闻距和防护栏杆等进行安全检查,确保符合施工安全的基本要求;
4)需要在室外或高空作业时设置警戒线,并安排安全监管人员进行监护作业;
5)需要按加固施工的基本要求来选购安全网、安全带和安全帽等专用安全防护用具;
6)需要在施工现场的楼板、阳台等部位设置防护设施;
7)需要确保施工机具的保护装置的灵敏度;
8)整体堆放加固施工的材料,导电型材料要注意远离电源和火源。
9)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危险。危险源又分两类,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的主体,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如受损梁的修复加固,修复加固前受损梁变形有继续增大的趋势,属第一类危险源。而防止梁变形增大,裂缝发展增多而增设的临时支撑强度、稳定性不足导致的支撑变型、倾斜或断裂酿成事故应属第二类危险源。掌握了解危险源的辩识是我们如何进行安全防范工作的基本要求。
结束语
(1)随着加固技术的发展,应用范围日趋广泛,从业人员数量快速增加,加固队伍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相对传统的建筑业,结构补强已独立成为一门综合多个工种、多种技能和多门学科知识伴随人类生活水平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是处理解决因种种原因导致结构安全问题的首选方法之一。
(2)结构补强看似修修补补,零敲碎打,小打小闹,实则是一项风险较大,对质量要求严,操作水平要求高,非常精细的工作。“细节决定一切”是对结构补强施工恰如其分的描述。这是因为需要加固的工程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构件出了质量事故。二是使用功能发生了变化。三是危房改造,抗震加固。不论哪种类型,提高受损构件强度,增强结构刚度和承载力是基本要求。与新建工程相比,工序增加了、工艺复杂了、基本条件发生了改变。难度加大了,要求自然提高了。加固工程一般工程量较小,工期不长,其重要性往往被忽略。要保证加固质量,达到加固效果就要在细部上做好文章。工程实践证明在实际施工中总是会对既有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或破坏。而加固作业就是在已有问题的构件上,或需要提高承载力的结构上进行作业。操作中稍有不慎将会导致结构不安全因素得到叠加和放大,使其形成破坏性合力。所以在编制补强施工方案时要尽可能地细化工作程序,分解工作步骤。作业时每道工序都要一丝不苟,认真对待。尤其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要求,不但不能省略、遗漏,反而要格外小心,高度重视。在进行混凝土凿毛剔出作业时,要轻敲细打,“点到为止”,“见好就收”。在进行施工分段时,一个细微而鲜明的特点是根据建筑物受损情况按尽量小的原则进行划分。在进行钻孔植筋时要做好清孔、封孔灌胶等工作,并注意对原构件钢筋的保护,避免造成新的伤害。同时要做好自检、互检,保证工序之间的有效连接,使完成的加固补强作业链条形成连续、光滑、完美的闭合。
(3)加固过程中结构施工完成前,结构或构件的安全可靠性会大为降低,如果不采取可靠的措施,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结构安全问题。不引起足够的重视,盲目作业,加固行业有可能成为安全事故新的高发区。所以在进行加固作业时,对加固部位增设临时支撑,施工过程中注意观察构件及结构体系的变化是安全生产防护工作的要点。
(4)结构补强技术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但也存在提高改进的地方。现阶段加固范围一般是局部或少量构件。大多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加固后个别构件、局部强度得到加强,对相邻构件,整体结构是否有利?另外加固工程通常在旧的建筑中进行,这类建筑大多通风条件差,在进行混凝土打磨时粉尘高,不易及时排除,对作业人员会造成一定伤害。再有加固施工的主要依据是加固设计施工图,加固设计的依据是鉴定报告,鉴定报告则依赖于实际调查结果。但受到检测条件及场地限制,任何抽样检测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很难十分准确地反映所有结构构件的现状。因此,在加固作业时,都会或多或少遇到一些实际情况与检测结果不符,或一些质量缺陷在检测报告中未充分反映的问题。这些都需要设计、检测、施工及有关方面在工作中不断总结逐步完善和持续改进的。
参考文献
[1]建筑结构施工质量水平与结构安全性能分析[J].彭源水.建材与装饰.2017(45).
[2]探讨建筑结构施工质量水平与结构安全性能[J].杨艳.智能城市.2016(09).
[3]探讨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吴启荣.建材与装饰.2017(05).
[4]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质量评价分析及应用[J].马健翔.建筑技术开发.2017(13).
[5]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管理的研究[J].尹继鹏.建材发展导向.2019(08).
[6]论当代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发展[J].孟宪福.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5).
[7]建筑结构的加固方法与施工[J].于险峰.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3).
[8]谈建筑结构的加固方法与施工[J].何志吉.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6).
论文作者:潘彩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作业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结构论文; 危险源论文; 混凝土论文; 工程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