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装业发展思考论文_姜彦

——威海市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调查

◆ 姜 彦 山东省威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64213

2017年我们组织力量对山东省威海迪尚集团、威海汇泉服装和台舒朗时装有限公司等10企业进行调研。

一、调研目的

研究服装行业的社会需求情况与发展前景,了解企业对本专业的从业人员的学历、年龄、专业、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了解企业对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情况,为确定专业培养规模、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调研结果分析

1.人才市场需求分析。在调研中发现服装产业建设的最大瓶颈仍然是人才不足。人才不足的状况直接制约着服装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企业期望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大批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服装人才,以迎接产业的发展与挑战。

2.企业的岗位需求分析。

(1)企业常年招聘的岗位。见图1。这些岗位对于中职服装专业学生来说胜任难度较小,可以作为学生实习岗位,以适用和完成学生角色向工人角色的转变,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图1. 企业招聘岗位分析图

(2)企业设岗及人才需求。被调研企业的岗位设置中,工艺员、跟单员、检验员、仓管员、版型师、样衣师等岗位人才需求,还能够得到有效满足,服装设计、模版师、终端管理及销售岗位人才非常缺乏。

3.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随机抽调的毕业生,大部分在学校所在地及周边地区的服装企业就业,一部分学生能够在实习期过后,竞争上岗调入技术、管理、销售等岗位。毕业生就业的第一个工作岗位见图2。二年以上的迁移性岗位见图3。

图2. 服装专业学生首岗分析图  图3. 服装专业学生迁移性岗位分析图

4.服装专业职业资格认证技术等级调研。

服装专业职业资格认证技术等级汇总表

5.服装专业职业教育基本状况分析。

(1)中职学校开设服装专业课程情况。调研过程中,调研小组对10所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进行了调研,对各校开设的课程进行了汇总和分析,见图4。

图4. 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分析图

(2)服装专业的几种典型教学模式。①模块教学:教材采用中职国家规划教材与高职大学教材相结合的模式。②项目教学:某一个服装款式作为一个项目,课堂上围绕这个款式进行设计、打版、缝制等知识进行学习。③升学就业分层模式:升学与就业的学生,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学习比例不同,升学以理论为主,就业以实践为主。

三、调研建议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1)工学结合。借鉴服装企业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创新教学模式,结合企业岗位分析设计教学任务,强化“生产性实训”和“综合性实训”,实现校内学习内容与实际岗位任务相对接、学校学习过程与企业实习过程相对接、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对接。

(2)校企合作。学生实训采取以企业为主的新型实训形式,建议校企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承接服装设计及生产任务,为在校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项目和岗位,实现“教、学、做”合一,并为实现企业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建议建立长期稳定的顶岗实习校外实习基地,增加校外实习时间,校企共同管理,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熟练技能。

2.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建议。

(1)成立服装专业建设委员会,邀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行业协会领导、教研室和教学骨干等人员加入,论证和分析调研数据,为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进行指导,实现岗位任务向学习情境的转换。

(2)与知名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结合服装企业岗位分析,以“岗位工作程序”、“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能力和素养”为依据,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建设课程,开发和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3.教学条件建设建议。

(1)师资队伍建设建议。建立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重点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有计划地引进年轻的专业教师,培养在行业企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职业技能过硬、专兼结合、校企互通的专业师资队伍。

(2)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建议。按照专门化方向建设融“教、学、做”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模拟真实的服装企业生产车间场景。保证学生至少顶岗实习半年以上。

论文作者:姜彦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7

标签:;  ;  ;  ;  ;  ;  ;  ;  

我国服装业发展思考论文_姜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