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黑人处境探析——谢国荣《民权运动的前奏》评介论文_彭凤林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黑人处境探析——谢国荣《民权运动的前奏》评介论文_彭凤林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450000)

本书全称为《民权运动的前奏—杜鲁门当政时期美国黑人民权问题研究》,作者谢国荣,现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多年来主要从事美国政治史和种族关系史研究,是当今国内美国种族关系史坛上最有颇具影响力的中年学者。谢国荣先生在《民权运动的前奏》一书对于美国自新政时期至杜鲁门总统执政时期的美国黑人问题发展状况,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谢郭荣先生将20世纪40年代视为黑人民权运动的起源这一观点为当代学者研究黑人民权运动的爆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一、前瞻性的视野---“前奏”的铺垫

本书由北京人民出版社于2010年印刷出版,主要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主要讲述了新政至二战时期黑人所处环境以及民权运动的发展:第二章主要讲述了战后黑人处境的变化以及黑人政治力量的崛起以及美国社会内部对该问题的回应,第三章主要内容为杜鲁门执政后总统民权委员会的成立以及其所进行的一系列与黑人相关的活动;第四章主要包括杜鲁门总统在1948年大选中所发表的民权咨文以及其反响;在最后一章中作者对民权事业的进展进行了概述,以及民权运动的近期发展进行展望。

曾任美国历史学家组织主席的利昂·F.利特瓦克曾说过“种族问题在美国历史研究上的重要性怎么指出也不过分”。 在我国对美国黑人发展研究当中,大部分历史学家多着眼于六十年代民权运动的斗争,而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美国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内状况,黑人的民权运动同样迎来了新的契机,在黑人民权运动史上,二战一会自以来被称为“被遗忘的年代”,在近年黑人民权运动史研究中,多数学者的关注点往往集中于20世纪60年代黑人争取民权运动取得的成果之上,较少有人意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杜鲁门总统执政时对黑人民权运动的激化与推动作用,詹姆斯·鲍德温曾说过:“二战期间给予黑人的待遇,是黑人与美国关系的转折点。 时至今日,种族问题仍然是美国社会中亟需解决的焦点问题,李剑鸣教授曾经指出:“不分析种族问题就难以看清美国史学的动向,甚至无法把握美国历史的特征”。 因此,研究黑人民权运动开展的深层次原因对解决当今中存在的种族问题大有裨益。

二、追根溯源的全展性视野

谢国荣先生此书对黑人民权运动爆发的推动因素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书中将60年代运动爆发归因为黑人自身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的爆发,以及20世纪30、40年代中,国际局势对黑人问题的关注以及美国社会中民主思潮的发展对美国人自身种族观念的影响的助力,从内外两个角度对黑人问题进行分析。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对于美国黑人的冲击尤为猛烈,失业的黑人干起了“低人一等”的白人工作,失业成为黑人生存的首要难题。而《全国工业复兴法》和给黑人带来了新的困境,以至于在1935年当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时,“没有几个黑人感到惋惜”。 在新政第二阶段,由于种族事务办公室以及黑人顾问团等的出现,黑人情况有所改善。二战中美国提出四大自由理念,也成为美国参战目的的官方宣言,罗斯福致力于推进美国接受多元文化。这一系列措施使得美国种族问题在官方上得到政府的关注与积极解决,使之与国际社会所倡导的口号相一致。但是依据“民权”的界定而言,民权指的是“与个人自由相关的一些基本的权利,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拥有财产的自由、签约的自由以及要求(司法程序)公正的自由等”, 依据这个标准,在罗斯福“新政”的计划中,黑人的民权问题根本没有受到罗斯福政府的关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黑人看似获得诸多就业机会与发展优势,而民主的口号并没有改变国内种族歧视的现实,黑人依旧处于“最晚受雇,最先被解雇”的地位。 。在第二次黑人大迁徙之中,大量黑人流入北方,然而他们并没有见到报纸中描述的那种“机会与平等”之乡,随之而来的却是黑人与白人就业、住房、以及公共设施中竞争的加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黑人聚居区的形成使黑人的住房以及受教育条件更为恶劣,但是在北方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住房限制性”条约被政府视为有利于维护种族和平相处而不加以。瑞典经济学家贡纳·缪尔达尔曾直截了当地指出,“美国的价值观和种族政策之间存在冲突和差距。” 可以说,二战刺激了黑人对争取平等权利的渴望。大迁徙运动中,黑人人口的流动极大改变了美国南部北部的人口比重,对使种族问题成为一个全国性问题,黑人的城市化装大了黑人力量,促进了有色人种协会的发展,黑人在西部和北部的公工业城市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得以在政治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在罗斯福执政时期,其始终未在公开场合表达过他对黑人问题的看法,在反对私行立法问题上拒绝向国会施压时,罗斯福曾表示:“若果我现在站出来反对私刑的话,那么,他们(指南部议员)就会阻碍每一项我要求国会通过得以避免美国崩溃的立法议案,我不能冒这个险”

三、追根求源—细节见真知

二战后黑人状况部分,该书在杜鲁门当政时期美国政治的变动、政府和社会对黑人民权问题的态度、黑人社会政治力量的兴起及民权问题在政府政策中和194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的反映等方面做出了细致的梳理,明确指出,正是在这一时期,黑人民权问题从一个全国政治中的边缘问题走向了中心舞台,成为全国性的重大问题 。正是在这一时期,联邦政府的行政部门和最高法院的立场发生重大变化,成为黑人民权事业的支持者,取消了武装力量和联邦政府行政部门中的种族隔离,为民权运动的开展吹响了前奏。

谢先生一书将杜鲁门总统特殊的身世背景作为及其政治经历作为研究起点,使读者在理解杜鲁门当政时期民权问题的同时从总统其人出发,有力地增强了文章的代入性,从读者角度视之,对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其政策初衷起到引导。杜鲁门总统独特的家庭背景,以及早期的政治生涯决定了在杜鲁门总统当政时期对于黑人的友好态度,虽然其出身带有深厚的南部背景,从小被灌输的就是对联邦和联邦领导人的仇恨,但通过在成长过程中对《权利法案》和《独立宣言》等历史文献的阅读,他开始质疑种族主义教育。杜鲁门执政期间不仅在私行上对黑人给予极大帮助,总统民权委员会更是为黑人问题的解决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总统民权委员会的出现以及《保障这些权利》的出台为黑人更好的接受公平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契机,在不与南方保守派人士直面冲突的基础之上,杜鲁门逐步推动有关黑人权利的各项法案的实施。在1948年杜鲁门再次赢得总统大选后,在取消武装力量中的种族歧视和隔离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虽然并没有实现在武装力量部门全部取消了种族隔离,但是对于军事领域此项措施起了很好的衔接与促进作用,对黑人民权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由“点”到“面”

民权运动不只是只有黑人参与的一场运动,更是一场美国各种政治力量共同参与的民权运动,在杜鲁门当政时期,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和战争的困扰,使得黑人问题成为重要的国内政治问题,杜鲁门政府所承担起来的保障民权的责任是杜鲁门对黑人事业所作的重大贡献之一,在其执政时期,美国政治的变动、美国社会对黑人民权问题态度的转变、黑人政治力量自身的兴起、民权问题对黑人美国大选的影响以及对美国冷战外交的影响等,都促成了联邦政府的行政部门改变了以往对民权问题的立场,成为黑人民权事业的支持者,,对其后几位总统对待民权问题的态度、黑人积极争取民权活动的展开、美国社会对黑人平等权利的逐渐接受等诸多方面起到了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Leon F. Litwack, “Trouble in Mind: the Bicentennial and the Afro-American Experience,”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 Vol.74,No.2, Sept. ,1987, p.317.

[2]William Brink and Louis Harris eds,The Negro Revolution in America,New York,1964,p50.

[3]李剑鸣:《种族问题与美国史学》,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编:《1979 ~ 1999 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89页。

[4]John Hope Franklin, From Slavery to Freedom: A history of Negro Americans,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74, p.393.

作者简介:彭凤林(1998.09-),女,职称:学生,河南南阳人,单位: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专业:世界史专业。

论文作者:彭凤林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黑人处境探析——谢国荣《民权运动的前奏》评介论文_彭凤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