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远端前后轴线的影像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论文_印丽莉,张毅

重庆市铜梁区中医院 重庆市铜梁区 402560

【摘 要】目的:分析股骨远端前后轴线的影像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均经由CT扫描,收集数据后计算前后轴线,观察并测量其与后踝轴线、外科踝上轴线之间的外侧夹角,以及后踝轴线与前后轴线、外科踝上轴之间的夹角,分析角度差异。结果:ATA(89.80±1.23)°、APA(84.85±1.88)°、A-PA(5.18±1.84)°、PCA(4.87±1.26)°;常数90°与APA之间差异明显( <0.05),与ATA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 <0.05),常数3°与后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显著( <0.05)。结论:在股骨假体旋转对线标志设计中可将股骨远端的前后轴线作为其中重要一环,临床价值较好。

【关键词】股骨远端;前后轴线;CT;旋转力线

在膝关节手术中如何设计合适的手术方案,选择合适的旋转角度,需要术者具备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还需准确良好膝关节及邻近组织的解剖机构。当发现股骨后踝出现畸形或变性时,可经由后踝轴线作为膝关节的旋转标记。若股骨后踝侵蚀比较严重者,则需考虑植入假体进行治疗[1-2]。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6年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志愿者50例,均经由CT扫描,收集数据后计算前后轴线,观察其ATA、APA、A-PA、PCA,并与常数90°及3°进行比较,获得一定研究成果,先把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6年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0例,其中男27例(32膝),女23例(30膝),年龄20-54岁,年龄平均(34.85±7.63)岁。纳入标准:(1)经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明确受检膝盖无异常。(2)意识清楚,能够与人正常交流,能够阅读文字资料,精神系统正常;(3)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意识障碍,精神系统疾病,出血倾向等(2)传染病,感染性疾病,肿瘤。(3)既往膝关节手术史。

1.2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取仰卧位,嘱咐其保持被检肢体始终处于解剖中立位,保证膝关节处于完全伸直位,常规CT扫描膝关节;所有受检者体位均完全一致,CT图像清晰、统一;将CT头照线位置进行一定调整,促使其与股骨干垂直状态,从远端股骨踝开始逐层扫描,直至股骨踝上方5cm处;扫描层厚及层距分别为5cm、0.75mm[3-5]。

1.3测量角度参数分析

本次研究测量角度参数分析:前后轴线VS外科髁上轴 外侧夹角、ACT;前后轴线VS后踝轴线 外侧夹角、APA,前后轴线的垂线VS后踝轴线 A-PA,外科髁上轴VS后髁轴线 PCA[6]。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经由( )及率(%)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及技术资料,施行 检验以及 检验,当 <0.05,提示差异显著,能够获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夹角参数范围

ATA(89.80±1.23)°、APA(84.85±1.88)°、A-PA(5.18±1.84)°、PCA(4.87±1.26)°;常数90°与APA之间差异明显( <0.05),与ATA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 <0.05),常数3°与后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显著( <0.05),详见表1-3。

表1 不同夹角参数总范围(°)

3.讨论

目前,在关于股骨远端旋转对线解剖标志时,现已经STEA作为公认的膝关节旋转时的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7]。因此,为探查APL在实际应用中的临床价值,在试验中安排测量ATA、APA、A-PA、PCA,观察并记录不同侧别、性别的角度范围及平均值,并与常数90°、3°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提示,ATA、APA、A-PA、PCA在不同性别与侧别间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0.05。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APL与STEA之间多呈垂直关系,角度差异平均值约0.2°。而APLP与STEA之间接近平行,与受检者膝关节公认的旋转中心之间距离较近,而且与胫骨机械轴之间呈垂直关系。这提示在膝关节疾病手术治疗中,可将APLP与APL看做处于捅破股骨踝前平面,具有定位准确、迅速、便于放置截骨模块等优势,而且在骨性关节炎时,也可作为比较完整的骨性标志物[8]。因此,在关于膝关节疾病的治疗中,可将APLP作为判断股骨假体旋转时产生力线的具有良好可靠性的骨性参考标识物之一。

TKA是指全膝关节置换术,在治疗前需要掌握膝关节旋转力线及相关标志物,而APL是目前很多学者认可的股骨假体旋转定位的重要参考依据,可作为股骨后踝截骨处置的参考依据,而APL在股骨假体旋转对线标志设计中可将股骨远端的前后轴线作为其中重要一环,临床价值较好。

参考文献:

[1]邵宏翊,杨德金,郭盛杰,等.膝关节骨性关节患者股骨旋转力线的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19):1756-1761.

[2]秦晓平.膝关节骨关节炎伴内翻畸形患者股骨旋转截骨的定位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5.

[3]纪小孟,刘璠,刘雅克,等.基于磁共振对股骨远端旋转参照轴线的确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6(3):393-398.

[4]宋兵华,孙俊英,倪增良,等.国人股骨远端旋转轴线的影像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骨伤,2016,29(1):41-47.

[5]张涛,黄华扬,王庆,等.外侧髌旁入路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合并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分析[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10(3):249-254.

[6]宋兵华,孙俊英.股骨远端前后轴线的影像学研究及临床意义[J].临床骨科杂志,2014,17(1):29-32.

[7]胡猛,李彦林,仝路.股骨远端旋转力线定位标志研究进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27(1):54-57.

[8]纪小孟,王健,胡勇,等.确定股骨远端旋转力线在膝关节置换中的意义[J].临床骨科杂志,2016,19(6):689-692.

论文作者:印丽莉,张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8

标签:;  ;  ;  ;  ;  ;  ;  ;  

股骨远端前后轴线的影像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论文_印丽莉,张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