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数据库的分布特点及问题分析论文

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数据库的分布特点及问题分析

黄萍莉

(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

摘 要: 文章以少数民族特色数据库为调查对象,采用网络调查法,概括出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数据库具有地域分布不均衡性、建库主体集中性与建库主题偏好性等特点,调研过程中发现我国少数民族特色库存在稳定性弱、揭示性差等问题。

关键词: 少数民族;特色数据库;分布特点

近年来,建设独具特色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已成为文献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少数民族特色数据库(以下简称“民族库”)的调查研究也时时见于文献。但以往的调查研究都是以区域、学科或行政归属为前提进行的小范围采样,不能全面反映我国民族库的整体发展现状。因此,笔者对我国民族库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对我国民族库的分布特点以及调研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1 调查路径、入选条件、范围及时间

本次调查重点采用网络调查法,并通过文献调查法、参考咨询等实时交流方法进行补充和核实。网络调查主要选取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系统[1]、国家数字文化网[2]、公共图书馆网站、我国相关研究机构网站、CALIS专题数据库[3]及各地区CALIS文献中心。入选的数据库是以反映少数民族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或地区特色为主要内容的信息资源库,同时也收录我国少数民族比较集中地区的含有较多少数民族信息的数据库。调研以中国大陆为主,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民族特色库。调查时间为2018年8月3日-9月4日。

事件统计分析平台可根据需要对内外部施工经验记录和报告进行深入对比、分析,统计对比多个维度的事件属性和趋势图表,揭示异常和事件产生的共性原因或发展趋势等,旨在为核电工程项目提供一套先进、实用的施工经验管理、分析工具,对事件进行专业化分析和处理,提高经验反馈信息利用的有效性。

2 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数据库的分布特点

2.1 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

调查发现,截至2017年底我国共建有282个民族特色库,分布于23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别由116个机构建设。其中,建库数量最多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有39个民族库,占民族库总数量的13.8%,内蒙古自治区(32个)、贵州(28个)、北京(24个)、甘肃(21个)、广西壮族自治区(20个)、四川(19个)、云南(18个)紧随其后(见表1)。另外,全国有8个省/直辖市没有建设民族库,分别是安徽、河北、山西、江苏、山东、河南、陕西和上海。可见,我国民族库建设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分布不均衡性。

民族库数量位居前五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中,除北京外皆为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地区;民族库数量排名前十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多分布在我国西部。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种类、人口较多,民族文献资料、文化现象保存相对完整,为数据库资料的搜集提供了便利。如西藏图书馆的《唐卡多媒体资源库》《藏医药文化多媒体资源库》、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文化体育局《格萨尔传人数据库》、四川大学图书馆《中国藏学研究及藏文化数据库》、四川省图书馆《藏族唐卡数据库》、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青藏高原研究文献数据库》《康区藏族研究文献数据库》《藏族信息资源数据库》等。民族库鲜明的地域特色充分体现了特色库建设主要依托当地优势资源的特性,也说明民族库正发挥着传承和传播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功能。

表1 我国省、直辖市、自治区民族库建设数量统计表

2.2 建库主体分布的集中性

(1)对不同民族的信息揭示程度有差异。282个民族库中有191个或以某区域多个民族或以全部少数民族的信息为收集整理对象,明确标明采集对象的民族库共计87个,其中以反映单一民族为主题内容的民族库共计81个,包括藏族(15个)、蒙古族(10个)、满族(5个)、维吾尔族(5个)、彝族(5个)、壮族(5个)、土家族(4个)、畲族(4个)、羌族(3个)、朝鲜族(3个)、瑶族(3个)、苗族(3个)、哈萨克族(2个)、侗族(2个)、水族(2个)、赫哲族(2个)、黎族(1个)、鄂伦春族(1个)、纳西族(摩梭族1个)、哈尼族(1个)、达斡尔族(1个)、柯尔克孜族(1个)、鄂温克族(1个)、仫佬族(1个);围绕2个民族收集信息的民族库有4个,分别是贵州凯里学院图书馆的《苗侗研究论文资料全文数据库》(苗族、侗族),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的《羌族藏族研究文献数据库》(羌族、藏族)、羌藏歌舞曲集锦(羌族、藏族),甘肃省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库》(裕固族、东乡族);对3个民族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的民族库有2个,包括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的《“三少”民族文献数据库》(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的《甘肃特有民族研究数据库》(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可见,民族库对我国少数民族信息的揭示有一定的覆盖面,但对不同少数民族信息的揭示程度并不均等,说明建设者们对各民族的关注有强有弱。

(1)各类图书馆是民族库建设的主力军。如表1所示,63所高校图书馆建设民族库145个,26所公共图书馆建设民族库92个,4所科研图书馆建设民族库11个。这三类图书馆共建民族库248个,占民族库总量的87.9%;共有建库机构96个,约占建库主体总数的82.8%。

术前准备也一改传统的方式,以往术前3天进流食或半流食、禁食12小时、禁饮8小时、3天给预防用药、进行常规灌肠,现在术前12小时进流食或半流食、禁食6小时、禁饮2小时、术前30分钟给预防用药、肺部手术不鼓励灌肠(食管手术根据情况选择性灌肠)。

(1)民族库从门户网站上消失。近年来,许多机构的门户网站都进行了更新,更新后的门户网站虽有自建资源或特色资源栏目,但民族库却不见踪影。如2016年,四川大学图书馆门户网站有《中国藏学研究及藏文化数据库》和《巴蜀文化特色库》,2018年新网站上没有这两个数据库;不过,后者在CALIS西南中心网站上仍能查到。北方民族大学图书馆原网站上有《回族学特色数据库》《西夏学特色数据库》《宁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等民族库,新版网站却都未显示。据笔者初步统计,在2016年调查所得的248个民族库中,因网站更新而于2018年无法查找的民族库有34个,占比达13.7%。

(2)建库主体在选择建库类型方面各有偏好。笔者依据本次调查收录资源的主题和重点,将民族库分为四种类型。①馆藏特色数据库,即以馆藏某种文献的优势为依托而建立的数据库,所收录的资源都是本馆所特有的;②地方特色数据库,主要收录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自然资源、名胜古迹、民族宗教、人物典故、风土人情、物产资源、重要事件及方言等各方面的文献资料;③专题特色数据库,为满足读者的特定需求,围绕某一特定的研究专题而建立的数据库,提供有针对性的专题信息服务;④学科/专业特色数据库,以某一学科或专业特色来聚集信息资源,并为该学科或专业发展服务的数据库。经调查归类,282个民族库中有地方特色数据库117个、专题特色数据库104个、馆藏特色数据库34个、学科/专业特色数据库27个(见表7)。

据丁正江[17]测得5组含冰点温度气液两相包裹体数据,结合矿区斑岩型矿床成矿特点,直接利用静岩压力下成矿压力与成矿深度关系,计算得该矿床成矿深度范围大致2.78~3.52km。地球化学分析也表明香夼岩体相对富集Rb,Ba,U,Th,K,Nd;相对亏损Ba,Nb,Sr,P,Ti[12]。

表2 部分民族大学图书馆建设的民族库

表3 建库数量居前六位的公共图书馆

表4 科研图书馆所建民族库

表5 科研与教学机构所建的民族库

表6 其他类型机构所建的民族库

2.3 建库主题分布的偏好性

调查显示,我国民族库的建设者主要由图书馆、科教机构、政府机构和企业构成,建库机构数量多达116个。但分析发现,我国民族库的建设主体在构成和分布上有着很强的集中性。

(2)参与民族库建设的科教机构集中于西部多民族地区。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等17个教学科研机构参与了民族库的建设,共建民族库28个,约占全国民族库总量的10%(见表5)。

表7 各类机构建库类型及占比

调查发现,地方特色库和专题特色库是民族库的主要类型,这说明建设者在确定民族库选题时,并没有局限于机构馆藏,而是更多地将目光锁定在民族区域信息资源以及围绕某一民族专题资源的组织与揭示上。进一步分析发现,五类机构的建库偏好有异有同。高校图书馆比较重视地方特色库(47个)和专题特色库(55个)的建设,分别占高校图书馆建库总量的32.4%与37.9%;高校图书馆是五类机构中最注重馆藏特色库建设的机构,建有24个馆藏特色库,占该类民族库总数的70.6%。公共图书馆对建设地方特色数据库情有独钟,所建92个民族库中有53个属于地方特色库,占比57.6%,占地方特色民族库总量的45.3%。科研院所图书馆偏好于专题特色库的建设,所建11个民族库中有8个是专题特色库;科教机构的建库偏好与高校图书馆类似,专题特色库(10个)与地方特色库(12个)占比较大,分别占建库总量(28个)的35.7%与42.9%。“其他”机构偏好于地方特色库的建设,6个民族库中有4个属于地方特色库。

3 少数民族特色数据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16年,笔者对我国民族库进行了首次全面调查,当时我国共有248个民族库;2018年,笔者进行第二次调查,共查得民族库282个,说明我国民族库建设仍处于增长阶段。但通过两次调查,笔者发现我国民族库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3.1 稳定性弱

笔者进一步分析发现,民族大学及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是民族库建设的中坚力量,建设5个及5个以上民族库的民族院校图书馆有7所,这7所图书馆共建民族库56个,占高校图书馆建库总量的38.6%(见表2)。公共图书馆建设民族库92个,其中西部地区图书馆贡献最大。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建设12个民族库,其次分别是甘肃省图书馆(10个)、贵州省图书馆(9个)、西藏自治区图书馆(9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8个)、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图书馆(7个)等(见表3)。这6个公共图书馆建设民族库55个,约占公共图书馆建设民族库总量的59.8%。科研图书馆共建设11个民族库,建库的主导力量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图书馆,该馆建设7个民族库,占该类机构所建民族库总数的63.6%(见表4)。

(4)民族库整合。如,海南医学院图书馆原有的《海南黎药资源库》成为了《海南医学院机构知识库》中的一部分、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的《羌族民间音乐数据库》成为了《四川音乐学院特色资源库》中的一部分;也有将多个民族库整合为一个民族库的,如,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将原来的《藏学专题全文数据库》《藏学图书全文数据库》《藏学多媒体资源数据库》等整合成为《西藏文化特色数据库》。

(3)参与民族库建设的其他机构集中于西部多民族地区。本文中归属为“其他”的民族库建设者主要包括政府机构和企业,这两类机构目前建库数量虽不多,但却代表着民族库建设的一种趋势,这两类民族库建设机构主要集中于云南、新疆和青海(见表6)。

(3)民族库名称、采集范围发生变更。两次调查对比发现,部分民族库在名称上发生了变更,如,萍乡学院图书馆的《萍乡市傩文化数字资源库》更名为《赣傩文化资源库》、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图书馆的《海南少数民族资源库》更名为《海南少数民族研究特色资源库》、大理大学图书馆的《南诏大理文献专题数据库》更名为《大理大学南诏大理文献特色数据库》,等。有些民族库则在名称、采集内容到展现形式上都发生了变化,如,丽水学院图书馆的《畲族研究资料索引》变成了《畲族多媒体数据库》。

主要表现在:一是难以控制采砂量。水中作业获取的砂石难以通过计量设备来计量,导致实际采砂量大大高于许可采砂量。二是难以限制夜间采砂作业。夜间采砂作业容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而目前无法律法规对夜间采砂作业作出禁止性规定。三是违法成本过低。由于目前法律规定不完善,对违法采砂处罚力度不大,如《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对未按规定采砂的罚款最高额是1万元,处罚力度远远起不到惩罚违法采砂的作用,违法采砂仍频频发生。四是难以缓解各类矛盾。由于自由开采、无序开采导致采砂权人与渔民、芦苇场业主、周边村组矛盾不断,而这些矛盾引发纠纷后直指政府,政府为此要付出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处置。

(2)民族库内容消失。如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所建的《西南少数民族信息系统》《西南少数民族数据库》《影视人类学影片库》,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建的《壮医壮药数据库》等民族库,网站更新后,栏目还在却无内容。

(5)数据库网站化。这是一种好的趋势,不仅使数据库的收集范围有所扩展,而且使数据库走向开放共享。如,敦煌研究院的《敦煌遗书数据库》扩展升级为“敦煌学信息资源网”、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的《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资源库》发展成“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网”。

3.2 揭示性差

(1)互联网上无链接。网络是获取和共享信息资源的主要平台,但是一些建成的民族库在网络上却因无链接而无法寻其踪迹。如,云南民族大学的“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数据库”[4]、贵州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技艺资源数据库”[5]、内蒙古社科院的“蒙古语语料库”“内蒙古民族文化数据库”[6]、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图书馆的“楼兰特色数据库”“东归特色数据库”等,[7]这些民族库或被媒体报道,或有建设者的经验撰文,或在机构主页概况中有介绍,但都无链接入口。

(2)有限使用的民族库较多,共享利用性不强。从调查结果来看,有95个民族库仅限本机构内部访问,35个民族库因各种原因无法访问,2个民族库需要付费访问。总之,通过互联网不能直接使用的民族库接近半数。

换届以来,机关各委室启动实施了“一委室一亮点”工程,每年重点抓好一项创新性工作,为机关建设创造条件、注入活力。

(3)少数民族语言信息揭示性有限。在被调查的282个民族库中,绝大多数都是汉文数据库,少数民族语言数据库不足20个。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新疆高校图书馆建设民族库22个,其中仅有3个是少数民族语言库,分别是察哈台文契约文书资源库(新疆大学图书馆)、维吾尔族医学文献库(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少数民族电子书(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新疆财政大学图书馆合建)。这主要是由于少数民族语言的文献文字种类比较多,语言处理比较复杂。如何将这些少数民族语言文献归并在一个综合性系统中进行录入、储存、查询、分享,仍是目前的一大难题。[8]

除本文表述的这些不足外,民族库调研发现的其他问题,如部分数据库数据量小、数据库平台软件不统一、建设的可持续性弱等,在其他文献中多有提及,本文不再赘述。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研究组各症状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提示采用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小儿肺炎疗效确切,可明显促进患儿相关症状消退,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系[EB/OL].[2018-10-12].http://libdata.scal.edu.cn/login.html.

[2]国家数字文化网[EB/OL].[2018-10-12].http://www.ndcnc.gov.cn/.

[3]CALIS特色资源中心服务系统[EB/OL].[2018-10-12].http://scs.calis.edu.cn/tskportal/pages/tsk/tsk item.html.

[4]陈锡周.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数据库[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12-114.

[5]石玉昌.创建少数民族文化数据库[N].中国教育报,2014-02-08(4).

[6]中国建成8000万词级蒙古言语语料库已上线运行[EB/OL].[2018-10-12].http://www.chinane ws.com/cul/2016/01-22/7728593.shtml.

[7]王军.关于开展宁夏、新疆两省区图书馆地域民族特色资源数据库联合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5):73-75

[8]郑荣,阿热依古丽.新疆地区高校图书馆少数民族语言文献数字化建设研究[J].情报科学,2018,36(5):41-46.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Minority Characteristic Database in China

Huang Ping-li

Abstract: The paper takes the minority characteristic database as investigation object,by using the method of network and literature survey,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atabase,such as the unbalanced regional distribution,centralization of database builder and preference of the database theme.During the investigation,it is found that the minority characteristic databases are poor in stability and revelation.

Keywords: Minority;Characteristic Database;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 G250.74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5-8214(2019)09-0041-05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6年湖北省高校图工委科研基金项目“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组织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6YB1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黄萍莉(1967-),女,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学科服务,民族文献学。

[收稿日期] 2018-12-18

[责任编辑]徐 娜

标签:;  ;  ;  ;  

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数据库的分布特点及问题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