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收费审计_审计软件论文

浅谈高校收费审计_审计软件论文

高校收费情况审计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况论文,高校收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象一:超标准收费

所谓超标准收费是指高校在对学生收费时,实际执行的标准大于应该执行的标准。在进行超标准收费审计时,审计人员要把握两个“标准”:一是应该执行的收费标准,二是实际执行的收费标准。从这两个标准出发,通过了解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采取必要的审计方法和手段,审计效果应该是不错的。

审计步骤和方法:

1、明确审计内容,获取审计资料。审计开展前期,审计人员依据审计内容收集两方面的审计资料,一是各收费项目规定标准和实际执行标准的证明材料。依据现行的《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以及《教育收费公示制度》的规定,学校的各项教育收费首先必须按照地方省级人民政府的收费批准文件,到省物价部门办理许可证,然后才能持证收取各项费用;同时各收费项目及标准,必须在招生简章和收费现场的公示栏予以公示。上述程序中涉及的文件资料是审计人员在审查中必须取得的第一手材料。二是学校财务部门收费系统中记录的在校生的收费数据。

2、拓宽思路,采用灵活的审计方法,进一步获取更多的信息。高校收费系统一般只记录正常在校生的常规收费情况,对一些非常规的以及特殊类型学生的收费,收费系统不一定进行统计,如:特长生、转专业学生、专升本学生以及延期毕业生等的收费。这些特殊的学生分类,是学校招生部门、学生处以及教务处从自身的职责和工作侧重点出发,在日常学生工作管理过程中采用的。因此审计人员在对初步获取的资料进行审查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拓宽审计范围。首先,根据已经掌握的教育收费项目设计一套收费情况调查表;其次,审计人员从各种特殊类型学生的数据资料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这种方法,审计人员能较为全面地了解掌握在校学生真实的收费情况,并可获得重要的信息。

3、延伸调查,充分利用其他监督部门的工作成果。教育、物价等部门是学校教学、收费等日常工作的主管部门,对学校的相关工作有指导和监督职能,审计所依据的大量政策都是出自这些部门。审计人员通过对这些部门的延伸调查,不仅加深了对一些重要政策、法规的了解;同时,通过调阅这些部门对学校的各种管理资料、检查资料,可以发现一些重要问题线索。

4、落实线索,取证定性。通过上述审查步骤,审计人员基本掌握了高校超标准收费的问题线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查阅相关财务资料,对问题线索进行取证落实,并充分和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完成审计工作的最后一个步骤。

现象二:自立项目违规收费

高校自行设立收费项目包含两种模式:一是新开办的办学模式所带来的收费项目,这些新的办学模式适应社会的部分需求,但未获得收费批准,属于一种供需自愿行为,如:MBA、EMBA、短训班收费等;二是高校对不应收费的内容设立项目收费,属于强制收费行为,如:答辩费、学位申请费等。

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是了解各种收费政策、法规以及相关主管部门的收费许可证。包括国家颁布的有关收费的文件,政府主管部门准予学校收费的批准文件,政府主管部门对学校收费许可证的年度检验文件等。审查和熟悉各种收费政策、法规以及相关主管部门的收费许可证文件,强化审计人员对违规收费项目的敏感性,了解收费的趋势动态,也有助于理清思路,明确重点,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二是审查所有的收费内容。突出审查各种收费项目,如:答辩费、短训班收费等。审计对象包括:校级财务及部分二级院系的纸质财务账、原始收据存根、电子财务数据以及收费数据等。审计内容重点围绕本科生、研究生学费、住宿费以外的各类项目,以收费文件为依据,核实未经批准自行设立的各种收费项目。

选择部分二级院系,应考虑三方面因素:规模、自主权大小及收费类型敏感性。规模大,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其审计的模式和结论可以适用于平行的其他二级院系;自主权较大,办学形式和收费类型灵活的学院,很容易发生自主项目收费等违规行为,应作为审计重点。

审计的步骤和方法:

1、数据完整性核实。数据完整性是审计结论真实全面的基础。对收费数据完整性的审核,应从三个方面进行:财务账、收据领用记录、原始收据存根。审计人员抽选了几个规模较大的二级院系进行数据完整性的核实,由于学校收据归校财务部门统一发放登记,各二级院系在领取收据后应在高校财务处进行登记。因此,审计人员一方面将财务部门与各二级院系登记的领用收据起止号码进行核对,一方面将各二级学院开具收据总金额与校财务账中收费记录进行核对,确保收费数据的完整性。

主要步骤:(1)、到财务部会计档案管理中心获得审计年度各二级学院领用收据起止号码。(2)、到二级院系获得对应时段领取收据起止号及收据本总金额的记录。(3)、将两方收据起止号核对,查证有无校财务部门未记录的收据。(4)、将二级院系收据记录中的金额加总与校财务账上相应金额核对,查证是否存在未纳入校级财务管理的收费情况。然后,审计人员要求二级院系提供原始的收据存根,抽查其中若干本,将金额加总,核实是否与记录一致。

2、手工审计。由于自行设立项目收费的名目繁多,缺乏统一性,所以必须借助手工审计方法,对部分原始资料进行审查,寻找线索。

原始收据存根审查。收据存根的摘要往往能为审查留下线索,根据这些线索,结合财务账和电子数据库,能够掌握违规收费项目的核算方式和总金额。

3、审计调查。审计调查包括多个层面:学生调查、社会人员调查以及网络调查等。学生调查,主要目的是收集正常收费以外的乱收费线索,如:答辩费、学位申请费等学校自行设立又难以被学生接受的额外收费项目。对学生的调查,强调类型的广泛,审计人员运用收费审计调查表,随机向校园中的学生发放,通过不记名的形式,统计自行设立项目的类型。

社会人员调查指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家长、参加校办培训班及读取各种学位的在职人员进行调查。由于自行设立收费项目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各种新的办学模式以及与单位联合开办短训班的收费,此类收费对象多为社会工作人员,通过调查情况的反馈,能够了解高校对社会办班办学及其收费的情况。此外,学生家长比学生更清楚其子女就学的缴费项目和标准,可以提供准确的缴费信息。

4、计算机审计——数据的采集和恢复。如果高校采取两级收费的管理模式,审计人员对校级财务部门和二级院系进行前期电子数据的采集,必须把握各种类型数据的发布状况,争取数据采集的全面性。

要事先了解被审计高校使用的软件,掌握其数据库物理和逻辑存储方式,并选择合适的下载和转换手段。数据采集完毕以后,审计人员在计算机上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财务软件系统恢复,并在审计组内搭建局域网,使得各审计成员通过安装系统客户端即可自由查询财务电子账目和收费明细资料。

5、数据的分析。对电子账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分析:一是顺查。通过对电子账的科目及电子凭证摘要等内容进行有重点的浏览,寻找有价值的线索。二是倒查。将系统后台数据库中的凭证表导入数据库中,运用一些与自立项目相关的关键词对摘要等列进行模糊查询,寻找线索,再追根溯源审查核算科目。三是对比查。将多方面的电子资料通过计算机快速对比,筛选出可疑项目。

通过以上方法和步骤的审计,我们可以查清自立项目、违规收费项目的种类和金额,并根据有关规定对其做出正确的审计处理。

现象三:违规代办收费

违规代办收费是一种强制性的收费,在高校违规收费中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因其涉及面广,隐蔽性比较强,要全面、彻底地将问题审深审透并不容易。这里关键要把握住两种方法:一是内外并举,将查账与外围调查结合起来发现线索,寻找问题的突破口。二是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对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统计,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的步骤和方法:

1、从账簿入手,了解情况,发现疑点。根据收费的特点,可以将收费分为收入性收费和代办性收费。收入性收费在财务上一般通过应缴预算外专户款和收入科目进行核算,代办性收费一般通过“代管款项”科目进行核算,因此,在审计代办性收费时,应把主要力量放在检查有关往来科目上,从中发现问题或疑点。

2、开展外围调查。审计组还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外围突破上。一方面从财务账上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向学生发放调查表,请学生填写各学年缴纳的各种费用,同时召集各院系部分学生座谈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负担,以及对学校各项收费的意见。通过发放调查表和召集座谈会,可以收集到学生们在校期间,学校向学生们收取的各种代办性收费项目,如: “学费”、“住宿费”、“耳机费”、“生活用品款”、“教材费”、“运动服款”、“军训服款”、“体检费”、“代收保险费”等。

3、直接向校方了解代办收费情况。通过外围调查,发现高校存在代办性收费的问题,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已经发现的一些代办性收费项目直接向被审计单位提出询问。另外审计人员也可联系校招生办,索要新生入学须知,了解收费的项目,这样就可以掌握代办性收费的全部种类。

4、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对收费金额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上述审计情况,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对代办性收费项目的金额进行统计。在统计的过程中,首先是将财务电子数据进行整理,利用数据库,选取科目名称为“代管款项”,部门名称为“财务部”,项目名称分别为“耳机款、教材款、生活用品款、运动服款、军训服款、体检费、代收保险费”等进行查询,在复杂的财务核算中快速、准确、全面地统计出各个代办性收费项目金额。

5、进行审计取证。审计人员将收集到的上述有关资料和数据,要求被审计单位进行确认,形成证明材料。

标签:;  ;  ;  ;  ;  ;  ;  

浅谈高校收费审计_审计软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