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分析论文_郭继承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讨论肩关节周围炎的患者实施中医综合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56例患者进行研究,其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2月~2017年3月,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推拿疗法,观察组实施推拿、针灸以及中药综合疗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4%,同时在关节功能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于肩关节周围炎的患者,实施将身痛逐瘀汤、针灸以及推拿三者合一,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

【关键词】肩关节周围炎;中医综合疗法;临床效果

肩关节周围炎就是肩周炎,指患者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关节囊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其临床特点为肩部局部疼痛、肩部活动受限等,患有该病的主要人群为中老年人,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该疾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由于肩周炎属于慢性疾病,其病程较长,发病时患者会忍受较大的痛苦,因此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面对该疾病的治疗,临床多数为保守治疗,西医为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逐渐恢复患者肩关节的功能,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医治疗该疾病有其独特的优势[1],因此,为了研究肩关节周围炎的患者实施中医综合疗法的效果。特选择56例肩关节周围炎的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56例患者进行研究,其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2月~2017年3月,上述患者均符合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肩部疼痛,关节功能出现障碍,穿衣、梳头等较为困难,甚者肩部呈冻结状态;中医诊断标准为肩部疼痛、拒按,夜间加重,肩关节不同程度活动障碍,并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8例患者,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3:15,其年龄范围在41~72岁,平均年龄(59.21±2.62)岁,病程7~13个月,平均病程(7.25±1.63)月,对照组28例患者,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1:17,年龄范围在40~73岁,平均年龄(56.21±2.82)岁,病程8~12个月,平均病程(6.31±1.13)月,经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采用推拿的方式治疗,其具体为用拇指揉肩髃、肩井、肩贞、肩三俞以及阿是穴,按揉的时间为15min,并再采用揉捻法继续按摩肩关节周围肩胛骨以及上臂,时间为15min,并对患者的患肢进行被动的上举、外展以及外旋等动作,7次,共10min[2]。

观察组,该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刺联合中药等综合疗法进行治疗,针刺治疗的穴位为的肩髎、肩髃、肩贞、肩前、阿是穴、膈俞和内关,采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直刺以上穴位,深度为1寸左右,留针30min,期间在进行3次运针,每次3min,每周实施5次治疗。口服中药为身痛逐瘀汤,其药方的中药为杜仲、补骨脂、川芎、地龙各12g,桑寄生、秦艽、羌活各10 g,桃仁、红花、当归、牛膝、木香、甘草各9 g,没药、五灵脂、香附各6 g,上述药物水煎煮,每天一剂,分早晚二次服用,上述所有患者均治疗1个月[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评分情况以及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

1.4疗效判定标准

肩关节功能评分根据Constant-Murley 肩关节评分进行评价,其关节活动以及肌力的分值为50分,分值越高,恢复程度越好;

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显效是指患者肩部疼痛完全消失,并且肩关节活动以及肌力恢复正常;有效指患者在治疗后,其肩部的疼痛感明显改善,并且肩关节的活动以及肌力也逐渐恢复正常;无效指患者治疗后疼痛情况无变化,临床症状无改善 [4];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4%,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评分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后关节功能评分无差异,治疗后研究组的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2.3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情况,观察组在情感得分、一般情感指数、健康指数等方面,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1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组名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281112582.14

观察组281413196.43

X25.197

P值<0.05

表2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评分情况

组名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对照组2816.21±2.6832.41±2.93

观察组2815.35±3.1743.25±4.31

T值4.3982.581

P值>0.05<0.05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对比

组名例数情感得分一般情感指数健康指数

对照组2831.17±5.45.11±2.036.8±1.7

观察组2861.89±9.79.26±1.0411.88±3.2

P值<0.05<0.05<0.05

3讨论

肩周炎在中医学中属于肩痹的范畴,一般认为该疾病和外感风寒、湿邪入侵有关,患者过度的劳作,或者是由于老年人的气血不足等,因此临床治疗应以活血益气通络为主。

推拿和针刺在肩周炎的临床治疗中,已经受到广泛的认可,其不良反应低,患者的依从性较高,在此次中我们推拿和针刺的穴位为肩髎、肩髃、肩贞、肩前、阿是穴、膈俞和内关等穴位,上述穴位可以起到通经活络、疏导血液以及减轻疼痛的作用,而身痛逐瘀汤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加味治疗,整体的药方可起到活血祛瘀、行气舒络、止痛等作用,因此将身痛逐瘀汤、推拿以及针灸联合治疗肩周炎,可有效的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其日常活动能力[5]。

通过本文研究可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4%,同时在关节功能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对于肩关节周围炎的患者来说,实施中医综合疗法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将身痛逐瘀汤、针灸以及推拿三者合一,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加速患者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娄飞,蒋翠蕾,张建东,等. 桂枝附子汤加减联合中频导入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对功能康复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3):178 - 182.

[2]孙华堂,万欢,张录杰,等. 减压放血针加电针治疗急性期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2016,36(9):933 - 937.

[3]钟巧云.中医药综合治疗对风寒湿阻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5,7(6):296-297.

[4]鲁华.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康复护理效果[J].饮食保健,2017,4(7):224.

[5]张玉兴,王振强,吴红.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2 例[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4):206 - 210.

论文作者:郭继承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3

标签:;  ;  ;  ;  ;  ;  ;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分析论文_郭继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