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减隔震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及经济性分析论文_靳昌田

浅谈减隔震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及经济性分析论文_靳昌田

身份证号码:37061119830822XXXX;连云港市博瑞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事实证明,减隔震技术在生活中的每个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震是我们人类无法避免只能预防的自然灾害,而减震技术就是帮助我们在社会的各种基础设施具有更强的抵抗地震的能力,以减少地震带来的财产损失。本文主要阐述了减震技术的发展和在各个建筑中的运用,给减震技术的发展做出一些参考。

关键词:减震技术;地震;建筑应用

引言:减隔震技术是当下比较热门的一种结构控制地震损害的技术,通过特殊的减震和隔震装置,把地震所产生的能量在它们进入到建筑物之前加以损耗或者阻挡,达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隔震技术,顾名思义,由减震和隔震所构成,减震部分是由阻尼器完成,增大结构的阻尼,以达到削弱地震能量的作用,隔震部分则阻断地面运动产生的能量向上的传递,以减轻地震带来的影响。根据这些年地震多发地的情况,减隔震技术在各个建筑设施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一、减隔震技术的原理

减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各种建筑物上层与下层基本设施之间,设置有阻尼等耗能构建,使得这些减震设施能够对地震产生的地震波进行吸收,这些阻尼装置的设置,能够做到阻断地面运动产生的波向上面传递,从而减弱地震产生的波动对上层建筑的反应。

减隔震技术的减震部分,减震部分是减震装置对地震波进行吸收,利用阻尼阻断然后把波耗散,隔震部分是能够减少主体建筑物的震波能量,最主要的是把地面上极有可能被地震影响的部分和上层建筑物分开,但是跟减震相比,隔震是具有震动周期的结构。在地震发生时,同样可以使得桥梁结构的地震能量输出,这就让其能够让地震产生的能量有所减弱,不至于把桥梁结构直接就损坏。减震装置和隔震装置共同作用一起保护建筑结构不受损害。

二、减隔震技术的发展

隔震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加建筑结构的灵活性,让那些由于地震产生的地震效应的建筑物反应能量加以减少,把自然震动周期加大,与此同时,隔震技术能把把建筑结构本身因地震产生的能量减弱很多,或者就直接阻断这个能量的来源。建筑物由于加大了阻尼,极大减少了因为建筑结构而延长的振动周期,这样状态下就能控制建筑中相关结构的位移。还有就是,经过研究表明,通过在建筑物里面增加隔震的装置,充分支持水平力,可以把震波能量隔绝很多,也能将建筑物的强度和耐耗度加大,并且能够在极限状态下把建筑物的制动力提升上去。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费尔南多地震后,美国学者系统地研究了地震的结构效应,并研究了地震响应设计和随机振动分析的计算方法和时程分析,修改建筑物桥梁等的地震规格。作为一个频繁发生地震的国家,日本大部分地区位于高强度地震带。在经历了阪神新泻地震后,日本修改了新的抗震设计规范并提出了直接把地震概念和隔震计升级到法律层面,并将大量的粘性流体阻尼器和额头前额橡胶轴承用于减少和隔离桥梁、建筑物、仪表等。根据国外地震隔离和隔离的及时应用, 比如土耳其把一些重要的基础设施加以改造,使得这些基础设施更能保证在大地震中不会被损毁或者是把地震带来的伤害值降到最低,通过把一些局部零件加以修改和加入一些别的减震和隔震技术,把这些基础设置的抗震性能提升到最高值。日本也在大地震中做出过一些措施,比如他们使用了铅橡胶支座建筑,这个建筑有非常好的抗震性能,在大地震中没有受到过多伤害,这些还是给各个国家一些借鉴,把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够提升上去。

初始阶段:在19世纪,基本隔离的概念在欧洲得到发展,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新西兰学者罗宾逊开发的LRB(铅芯橡胶轴承隔离技术)才开始受到关注。发展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这个阶段是地震隔离技术的高速发展阶段。例如,威廉克莱顿大厦于1981年在新西兰惠灵顿建成,是世界上第一座使用地震隔离技术的大楼。1984年,美国盐湖城市政大楼强调,高层建筑必须采用隔离技术。由于在施工期间使用了隔震技术,日本大阪南洋大厦的最高部分建于2003年,达到136.8米。 2010年,世界最高建筑Burj Khalifa的基础采用基本隔离技术建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减隔震技术在建筑中的运用

(1)施工各方的责任:1、施工单位在委托合同中要求隔离和减震设计。

在加有减震隔震的设计完成后,必须跟有关部门报告,要求有抗震设防的专项检查,以此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设计单元中的隔离和减振装置性能参数设计文件的检查和测试,施工和安装?工程维护和其他技术要求。 3、施工图完成后,有关审查机构负责对图纸进行安全性和减震隔震技术点进行审查,如果不符合相关规定,达不到地震要求的抗震指数,则相关部门就该拒绝对该施工图纸的审查,并让他们回去把图纸修改成合格的,再回来接受审查,并办理执照等等4、这里谈到检验,也要求相关检查减隔震装置的机构具备合格的素质,向质量检测机关取得相应的资质才行。5、施工隔震减震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制定隔震减震专项工程施工方案,并经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批准。每个过程都应按照隐蔽工程的要求进行组织,检查和记录。6、监理单位应严格执行专项隔震吸振工程施工过程的侧站监督执行质量检验和验收程序。 7、建设项目质量监督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管理,并对使用该技术的相关建设项目的质量进行监督。8、业主?业主或委托物业服务公司应对建设项目的隔震和减震设备进行维护和大修。任何人不能把设施破坏以至不能正常使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其他相关部门应支持地震隔离和减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2)部门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发展和改革、工业和信息化、技术、财政部门和其他部门应支持隔离和减震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并做好建筑工程隔离和减震相关工作。

(3)使用方法:作为行政区域,严格按照规定,幼儿园校舍和医院医疗楼的建设,三层以上的?,单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设置以上七级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VIII度特殊设防类型特殊设防建设项目,上述区域单一建筑面积1000m2或以上,地震灾区三层以上三层以上,单层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设项目均采用隔震技术要求,稳步推进地震隔震技术改善地震建设项目的表现。仅2018年,就有127个采用隔震技术的建筑工程进行抗震专项审查,建筑面积596,500平方米,其中隔离64个,219,700平方米,减震63个,376,800平方米。隔震技术的建设项目区占抗震专项工程认可区域的81.3%。目前,?医院在重点防御建设项目的应用范围内均按照隔震技术的规定使用,但一些具有众多人流量和生命线的工程,比如商场和机场,党政机关等,必须运用减隔震技术提升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如果减震设施不到位,一旦发生地震,将会遭遇人力物力的极大损失。隔震和减震技术是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它可以全面提高建设项目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

结束语:当下,减隔震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建筑设置,不管是桥梁结构还是各种房屋建筑物,都用了减隔震技术加固了建筑物的构造,增强抗震性能,使其在地震中能够承受更强烈的地震波的影响。我们国家的减隔震技术虽然说运用的方面很多,但是减隔震的技术也还是处在起步的阶段,我们除了自己的研究之外也要对国外的一些经验和技术进行借鉴和学习,把地震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杨志荣.减隔震技术的发展及在学校建筑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19):181-182.

[2]王舜. 摩擦摆式减隔震桥梁支座仿真及试验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6. [3]康凯,石诚,张兴.减隔震技术在医疗建筑中的应用——以北京同仁医院、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为例[J].城市与减灾,2016(05):37-40.

[4]刘钧壬. 矮塔斜拉桥减隔震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6.

[5]陶天友,王浩,李爱群,尹万云,刘守诚.预制混凝土结构减隔震技术研究进展[J].特种结构,2015,32(02):89-96.

论文作者:靳昌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  ;  ;  ;  ;  ;  ;  ;  

浅谈减隔震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及经济性分析论文_靳昌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