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儿童,在“顺性”的育人实践中做成长最长情的陪伴者论文_张宇

重庆市渝中区较场口得意商厦16层 400010

重庆市巴蜀小学语文名师郭萍,一直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研究,其素质教育成效显著、科研课改与育人成绩明显。教书育人21年来,她用一颗“传道授业解惑”的初心,与成就学生生命成长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学科教育与课程建设,为校园文化建设助力,让一届届学生富有智识,获得人生成长的品质和力量。

一、语文课堂要有世界与历史发生的身影

作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主任,郭萍老师的教育理念是教育者要同时站在学生教育的微观与课程建设宏观两个层面,国内教育与国外教育两个平台,古往与今来两段文化发展的轴承上。她以“研究型教师”的角色坚持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做教育,就要带班当班主任;做教学,就要上讲台任教。(郭萍)”她以大教育观的视野,21年来始终参与校园课程建设、校本教研开发、师资与家长培训,共鸣于国际教育,用课程与学科教育滋养学生成长的每一项工作,做得求真务实、卓有成效。

自从踏上其父亲口中所言的“教师是世界上最具有设计感的职业”之路,1997年至今,郭萍在勤奋的教育耕耘中,彻悟育人事业的真谛:“教师是人生的设计师(郭萍)”。21年来,她的教育生涯在课程改革那饱含设计的篇章里,满载着她创新追求的激情和风采。

远离照本宣科影响,摆脱语文书如条文的乏味——郭萍多年认真探索语文教育的课题:将语文课演绎出万千世界,让汉语像乳汁与蜜糖般流淌进孩童心田,让语文教育立足人本回归到童心。

“最理想的课堂教学就是以生命增值为中心,实行多边开放、互动的教学活动,课堂的时空是多信息交融、个体与人类对话的存在。”在教学中,她秉持这一理念为孩子常创设综合性的学习情景,让孩子带着任务进行项目式学习,“我通常会在单科课堂上,通过人际、人机、已知、未知,把多门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在教育教学中,与社会既存的课外拓展链接,让学生真切领悟到书本所学、课堂所会。”

在郭萍老师的课堂上,古诗词是在诵吟中开始的研究。学诗作,孩子们需要把作者的经历与作品整理成表格,带着远想绘制“诗人游历图”。她说:“孩子们把诗人一次次远游的路线与相应作品在地图上标注出来,这个过程,足以令其明白——为什么这个时期诗中的感情,总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自然景象中?

郭萍老师不希望学生做答题的机器,而是努力成为能思善行、具有学识温度的个体,敢于并且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用所学解决问题。因此,她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学校的近70种的特色课程,在班级、校园、社会的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课堂上,她还喜欢和学生们古今中外地谈天说地,侃曹文轩、沈石溪,“既要让学生学习离他们久远的大师作品,也要让学生学习当下流行作家的作品,并从中揣摩写作技巧,激发写作兴趣。”

每届一年级的学生,都在轻松有趣中爱上了语文,郭萍老师会在这其中慢慢增加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增加知识积累;“放养”两年后,到了四五年级,郭萍又会激发孩子们学习母语的热情,让他们由之前词汇积累的涓涓细流,注入到篇章阅读的能量池。

学生这么描述郭萍老师上课:“她完全是把课堂当时空幻影机。即使是一些遥远的古文片段,她也可以借一个话题让它很接地气。她用文化的气质、极具感染力的方式、鲜活的体态语言,让我们的语文课就像可以穿梭时空的镜头,每堂课都呈现奇异幻境。”

二、阅读体系要是同主题多文本的体式

在郭老师看来,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科养成的规律,立足学生语言认知心智模式,把听、说、读、写相结合;语文教师不仅要完成年段课时任务,还要从多个维度革新语文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郭萍老师非常珍惜孩子的天性,“所有的绘本教学、古诗词赏析,都是为了引导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表达的创造性。学生现在所培养的创新能力,就是支持人生成长的原动力。”

她一直注重守护与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天性。所以,她的假期作业通常是有孩子“闻鸡起舞”,赶在黎明前到达日出最佳观察点,领略喷薄而出的壮美;有学生顶着烈日到郊外、田埂、沟边观察,沉醉于草木花香、虫鸣鸟语……孩子们生命的活力与勇气就此生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多年来,郭萍老师坚持开展小学语文“三读一线”教学实践研究,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适当调整教材上的单元设置,对其进行重新整合,通过“略读+精读+拓展阅读”的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阅读、参与讨论、自主整理、尝试实践,是郭萍认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努力的几个重要环节。从单篇阅读,到多文本立体式阅读,郭萍引导学生进行单元式同主题群文阅读,扩建了信息面与思维深度。

一位教育专家这样评价她的教学:“她出众的才华、缜密的思维以及与学生之间特有的默契,总能把教材教活,把课堂做真,让孩子们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生情师爱要用教育的智慧去用心浇灌

关于学生,郭萍老师由衷地说:“是学生群体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带给了我语文教育的精妙和无穷的智慧。”

“育人者,当了解学生,才能将教育的意义参透。”自走上讲台的第一天,郭萍老师就坚持这样的教育理念。在师生眼里,她不仅是一名语文名师,还是一位极具有智慧的班主任。她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是:持爱心、存耐心、能等待,教育就是给孩子们最长情的陪伴。

“孩子的心灵最为珍贵。”这是郭萍老师的教育真知,面对天真善良的孩子,她竭尽全力与他们保持“零距离”沟通,用自己的善意与守护,赢得一批批孩子的信任与爱戴,换来一届届学生自信、达观、稳健的成长。

四、课程建设要有人生奠基与世界格局意识

古往今来,对下一代的教育引进什么样的课程、兴建怎样的知识能力体系、打开怎样的思想眼界、涂抹如何的人生底色——小则维系一个年轻生命未来的发展,大则关联兴国安邦。因此,郭萍老师从入职的第一天起,很幸运也逐渐增长起课程改革的意识。从初入职执教的《新世纪未来教育教材》,踏入“未来教育实验”开始,教材的改革引动起全新的课程理念,让郭萍老师从自身同期所受课程教育对比中,幡然领悟到课程项目与课程实施对在校接受文化教育的学生来说,意味着整个思想元素、文化因子、人生能力的全新启程。21年她均致力于一名研究型课程建设者的耕耘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儿童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教育、儿童精神哲学建设、学习共同体建设、PBL项目式学习模式建设、家校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建设、社区课程建设等等,均留下郭萍老师坚实的研究与创建步履。在她开放、包容、为校园课程引进新力量的过程中,其所在学校的课程建设,其所授一届届学生的培养,均受益其中。

五、幼小衔接要营造家庭阅读的氛围

1.家长专线:新生入学,家长应着重培养哪方面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郭萍老师:首先是引起孩子专注力的意识。家长可尝试着给孩子布置任务,比如听父母说话,明确要求孩子眼睛要看着对方的眼睛,手上不做其他动作,中途不介入其他话题和事务。在整个过程双方始终保持安静、注意力集中,让孩子增强自控力,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是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家长要让孩子知道,随着自己一天天长大,生活、学习不能再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要慢慢地学会独立完成。

最后就是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一边在认识上向孩子介绍学校生活的常识,一边训练孩子的筹备学习的能力。从功能与空间秩序上培养孩子使用书桌、书包、学具、图书,学会削铅笔和物归原处。

2.家长专线:对孩子阅读有什么特别建议吗?

郭萍老师:由于识字量不大,很多孩子的独立阅读能力有所限制。但爸爸妈妈可以利用暑假时间,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人可以约定好每天的读书时间,坚持和孩子一起阅读。若孩子理解起来困难,可以从一些贴近生活的亲子绘本着手,如《我爸爸》、《我妈妈》,让孩子培养起对阅读的好感。此外,家长还可以尝试着让孩子每天朗诵一些小古诗,并尝试背诵,先积累再理解。

六、初小衔接旨在家庭树立少年人生志趣

1.家长专线:进入全新的中学阶段,如何将孩子的精力保持在求知上进的学业上?

郭萍老师:随着少年时代的到来,每个孩子对世界抱有浓烈的求知欲——既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知欲,也对陌生领域充满了好奇心;既试图不断了解外界世界,也对自身不断探索。对于如此一颗朝气蓬勃、充满成长活力的心灵,作为师长,尤其是父母双方应该着手在孩子的人生志趣上用心营造。在很大程度上,一旦人拥有了高尚、雅致、健康的人生志趣,就会在精神上形成正直、友善、向上的人格气质。而人拥有了上品的人性基础,就会产生正向的人生抱负。这样的人生理想会让一位少年逐步成长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上。三观品正,任何一个家庭里的孩子,都努力会将宝贵的时间跟精力用在学业的进取与奋斗上。

2.家长专线:对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挫败感,有什么建议吗?

郭萍老师:挫败感也是一个人对自己有要求,对担负的任务有责任心的表现。从这个层面上,首先要对产生了挫败感的少年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果,挫败感让年轻的心灵带上了枷锁、禁锢了心智,甚至负荷到让人失去理智——这样的挫败感,产生的心理机制就要高度重视,立即进行干预。通常被失败压得喘不过气、沉重得无法见人,多半都是因为对成功给予了过多的厚望。甚至,将失败和自己的自尊建立起必然关系。思想里产生了挫败就是让人颜面扫地、无法在人前抬头的过激观念。古人云:“吃一堑长一智。”亦或“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里面都告诉大家,失败里蕴藏了了巨大的人生智慧与饱含着可增长的人生才能。因此,师长们首先要端正自己对孩子挫败的观念,把注意力保持在困难的研究上,把所有的精力花在——如何努力才会获得成功、如何解决才能获取圆满成果、如何汲取经验教训才能为后续储备更多才能……诸如这样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上。如此坚持,就会根深蒂固建立在一位少年骨子里,兴建起正确看待、正向对待、正为实施“挫败”这一带给人生成长的课题。

作者简介

郭萍,重庆市巴蜀小学教学科研主任,研究型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曾获全国素质教育先进个人,渝中区科研先进个人、德育先进个人、百优辅导员,所教学班多次被评为各级先进班集体,多次参与国家课题、市级课题研究,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和市级发表并获奖,指导学生在全国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

论文作者:张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2月总第29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  ;  ;  ;  ;  ;  ;  ;  

遵循儿童,在“顺性”的育人实践中做成长最长情的陪伴者论文_张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