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支气管镜注入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论文_黄亮

(绵阳市安州区人民医院 四川绵阳 62265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支气管镜注入联合全身化疗对支气管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7月在我院治疗支气管结核的患者选取120例实施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进行全身化疗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全身化疗的同时联合支气管镜注入异烟肼0.2g+0.2g阿米卡星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实验组患者的的阴转率以及总有效率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支气管结核的患者采用支气管镜注入联合全身化疗实施治疗,不仅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的改善,还能提高患者的痰抗酸杆菌的转阴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支气管结核;全身化疗;支气管镜注入;疗效

【中图分类号】R5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035-02

Clinical effect of bronchoscopic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systemic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al tuberculosis, Huang Liang.

Mianyang people's Hospital Mianyang 62265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ronchoscopic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systemic chemotherapy on bronchial tuberculosis.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tuberculos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uly 2018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princip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general chemotherapy.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soniazid 0.2 g 0.2 g amikacin at the same time of systemic chemotherapy. Results After 1 month, 2 months 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 0). .05).Conclusion Bronchial endoscopy combined with systemic chemotherapy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tuberculosis, but also improve the negative rate of acid-fast bacillus sputum. It is worthy to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

【Key words】Bronchial tuberculosis; Systemic chemotherapy; Bronchoscopic injection; Curative effect

临床上又将支气管结核称为支气管内膜结核,这种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气管、支气管黏膜、粘膜下层都存在结核病而导致的,其发病率在不断的呈上升趋势。有数据显示我国大约有10%~40%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而这些患者又同时伴有支气管内膜结核的疾病,对广大患者的生活以及生命安全都有造成了影响[1]。因此本次研究将2015年8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结核患者选取120例,主要分析经支气管镜注入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支气管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在我院治疗支气管结核病的患者120例,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后,对照组(n=60例)和实验组(n=60例)。其中对照组有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9例、21例,年龄范围19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45.7±8.6)岁;实验组患者有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20~68岁之间,平均年龄(43.2±8.1)岁。采用痰抗酸杆菌涂片检查、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胸部CT检查等将120例患者都确诊为支气管结核。所有患者都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例如年龄、性别等,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可行。

1.2 方法

将全身化疗方案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化疗方案采用3HRZE/9HRE2进行,其中H是指INH(异烟肼);R代表利福平;Z表示吡嗪酰胺;E则表示乙胺丁醇。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支气管镜注入治疗,注入的药物包括0.2g异烟肼和0.2g阿米卡星,采用导管将其注射在病灶以及病灶周围,每周1次,连续治疗一个疗程(1个月)。术前患者都应该禁食禁水,同时常规用药,按照常规操作流程进行,对分泌物进行吸除,对坏死组织进行清理等。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的痰菌阴转率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例如咳痰、咳嗽、胸痛、盗汗、咯血消瘦等全部消失,痰抗酸杆菌阴转,利用CT检查发现病灶明显的吸收,相关组织以及体征也明显的消失或者是减少;有效,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而且痰抗酸杆菌涂片检查结果也有所改善,病灶有所吸收,借助纤维支气管镜对病灶进行观察发现,缩小范围大于1/2;无效,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善,痰抗酸杆菌的涂片检查结果也没有变化,病灶范围甚至有扩大的现象,纤维支气管镜观察病灶没有任何的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100%。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相关数据,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χ2对计数资料实施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时间段两组患者的痰菌阴转率情况,实验组在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的痰菌阴转率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将支气管结核在支气管镜下进行分型,主要有炎症浸润型、肉芽增生型、溃疡坏死型、管壁软化型、疤痕狭窄型。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合理的选择治疗的办法。支气管粘膜有充血水肿的现象主要发生在早期支气管结核病的患者中,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任其发展后,就会变为淋巴浸润以及结核结节,这种情况的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可以恢复健康。但是一旦延误治疗,结核结节会发生增大的现象,部分患者还会伴有干酪坏死破溃的情况,一直发展蔓延至管腔内,就属于结核性溃疡的一种,这时肉芽肿的表面会被坏死的物质所覆盖,从而使患者发生肺气肿、肺不张、支气管扩张的现象[2]。一般情况下,支气管临近组织结核菌发生感染导致直接蔓延;肺结核排菌的患者在痰中结核菌存在直接接种的现象;发生了血行散播;支气管旁淋巴结结核出现了侵蚀现象;肺结核淋巴引流发展至主支气管周围等都属于支气管结核的发病机制。所以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在诊断的过程中,应该做到:(1)临床上肺结核表现比较明显,而且经常被当做是支气管结核的重要佐证;(2)患者经过检查发现支气管的临床症状主要以狭窄、不规则结节为主,少见有阻塞现象,支气管扩张的现象常见于远端处;(3)支气管累及的范围广泛,而且多处支气管都出现了受累的情况;(4)支气管存在多发小点状或者环状钙化的情况;(5)少数患者的纵膈肺门淋巴结有增大的现象;(6)追踪检查后,其病变的速度缓慢。

支气管镜是目前临床上支气管结核检查比较重要的办法,这种技术能够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仔细的刷检,并且借助肺泡盥洗液检查抗酸杆菌,对病理实施活检后经过有效的诊断,可以直接观察气道病变、狭窄程度以及长度等情况,利用超细支气管镜对狭窄远端的肺组织功能情况以及支气管情况实施观察。支气管结核一般情况下起病速度缓慢,临床症状多样化,体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特异性比较缺乏,对其实施检查时医生难以从患者的表面症状以及体征上对支气管结核进行确诊,需要同时和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相结合进行确诊[3]。所以临床上对于早期支气管结核的治疗应该遵循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的全身化疗原则,全部疗程应该在1年以上,部分患者的治疗甚至达到了18个月。对其口服抗结核药物让其经胃肠道吸收,对病灶的内部难以起到作用,导致了口服化疗药物的效果欠佳,增加了治疗难度。因此治疗支气管结核疾病时,将支气管镜注入和全身化疗相互联合治疗后,支气管镜下能够将病变周围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清除,对缺血缺氧的状态进行改善,同时改善了患者的通气状态,将INH+AMK药物局部注入后,能够将局部的血药浓度增加,而且安全性良好,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实验组患者经过1个月、2个月、3个月的治疗后,痰菌的阴转率分别为:63.3%、86.6%、96.6%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26.6%、48.3%、68.3%,而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66%、6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综上所述,支气管结核患者在治疗时利用支气管镜注入联合全身化疗,不仅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以提高痰抗酸杆菌的转阴率,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付娟.支气管镜下局部灌药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支气管结核的疗效及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7,41(07):649-651.

[2]叶宏波,罗遐杰.支气管镜局部灌注抗结核药物联合全身化疗对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5,20(06):1229-1231.

[3]彭春燕,彭清臻,厉银平,等.经支气管镜冷冻联合化疗治疗支气管结核58例疗效观察[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4,20(06):386-402.

论文作者:黄亮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8

标签:;  ;  ;  ;  ;  ;  ;  ;  

经支气管镜注入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论文_黄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