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聚乙烯醇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疗效论文_孙光

探讨聚乙烯醇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疗效论文_孙光

海林中医院157701

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应用聚乙烯醇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3年1月~8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100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滴用聚乙烯醇眼液,对照组不用聚乙烯醇眼液。结果 治疗后两组主观干眼症状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F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SIT、BUT延长、FL评分降低。观察组OSDI评分(眼表疾病指数)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乙烯醇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白内障术后;干眼;聚乙烯醇眼液

干眼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一种多因素造成泪膜和眼表损害的疾病,它可导致眼部不适,视觉障碍和泪膜不稳定,潜行性破坏眼表,同时伴有泪液高渗透压及眼表炎性反应[1]。我院应用聚乙烯醇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的干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8月在本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53~88岁,平均年龄(71.44±7.03)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8~85岁,平均年龄(71.62±6.99)岁,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排除已有干眼患者或有干眼症状潜在可能的患者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

1.2方法 随访1个月,检查由同一医师完成。检查项目:①主观症状:眼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眼红,分泌物多,眼睑沉重感,视疲劳,畏光,痒感,眼痛,视力波动。分为无、轻、中、重四个等级;②BUT:将无菌荧光素试纸条接触下睑外眼角,使用钴蓝光观察,嘱患者眨眼数次,使用秒表计时最后一次眨眼至角膜表面出现第一个黑斑或黑线的时间。每只眼重复3次,取平均值作为该眼的BUT;③FL:荧光素染色后使用钴蓝光观察角膜染色情况,采用0~12分制方法记录染色结果(将角膜划分为4个象限,每个象限根据染色程度和面积分0~3分。0分无染色,1分<5点,2分≥5点,3分≥5点,并有丝状或块状染色);④SIT:将5×30mm的试纸置于无表面麻醉的下结膜囊外1/3处,避免触及角膜,记录5min后滤纸湿长;⑤OSDI评分:采用眼表疾病指数问卷评价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包括眼部不适、视功能、环境触发因素三部分。OSDI评分计为0~100分,分数越高提示造成生存质量下降的问题越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干眼诊断标准如下[2] ①主观症状中有一项或多项经常出现或一直持续存在;②泪膜不稳定:BUT≤5s(++)或≤10s(+);③泪液分泌减少:SIt≤5mm/5min(++)或≤10mm/5min(+);④眼表面损害:FL≥1分。依据以上所述,主观症状阳性加眼部检查一项强阳性(++)或两项阳性(+)诊断为干眼。

1.4治疗方法 观察组术眼加用滴用聚乙烯醇滴眼液,1次/2h,1滴/次,对照组术眼不用聚乙烯醇眼液,余用药两组相同。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系统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P<0.05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主观干眼症状、SIT、BUT及FL评分结果比较:治疗后两组主观干眼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IT(观察组9.62±6.31mm,对照组5.34±5.23mm,t=3.69,P<0.05)、BUT(观察组2.28±1.65s,对照组1.66±0.94s,t=2.31,P<0.05)及FL评分(观察组0.86±1.74分,对照组1.58±2.37分,t=1.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较对照组SIT、BUT延长、FL评分降低。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者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发现,观察组患者在眼部不适、视功能、环境触发因素方面和总体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人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眼部手术是导致干眼的一项重要原因,白内障手术目前已经非常成熟,患者对白内障术后视功能恢复的要求较前明显提高,所以对术后泪膜功能的改善,减少眼部不适症状,显得尤为重要。白内障手术可影响泪膜的稳定性,手术切口切断了位于角膜缘的神经纤维,可造成切口周围神经纤维中乙酰胆碱和胆碱酯酶的运输障碍,使局部角膜知觉减退,从而导致BUT缩短,手术中器械对角膜上皮的机械性损伤及超声能量的损伤、炎症反应都可对角膜上皮造成伤害;术前表面麻醉剂、术后滴眼液的应用都对眼表造成损害,滴眼液中的防腐剂可破坏泪膜稳定性或直接损害对泪膜稳定性起重要作用的上皮细胞微绒毛,破坏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促使结膜下的淋巴细胞向浆细胞转化和聚集,引起炎症、过敏反应等损害,从而破坏眼表微环境,加重眼表损害[3]。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用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聚乙烯醇眼液可较好润滑眼表,降低眼表面泪液蒸发率,相比其他人工泪液不含有防腐剂,避免了防腐剂对角结膜的损害。本研究采用聚乙烯醇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结果显示:观察组在主观症状、BUT、FL及OSDI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乙烯醇眼液能有效改善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症状,在治疗白内障术后的干眼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The ocular surface, 2007 Apr;5(2):65-204.

[2]刘祖国.干眼的诊断[J].中华眼科杂志,2002,38:318-320.

[3]陈小璠,叶剑.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研究进展[J].眼视光学杂志,2008,10(2):158-160.

论文作者:孙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6

标签:;  ;  ;  ;  ;  ;  ;  ;  

探讨聚乙烯醇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疗效论文_孙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