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与革命精神关系的思考_爱国主义精神论文

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与革命精神关系的思考_爱国主义精神论文

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精神三者间关系的思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辨论文,中华论文,民族精神论文,精神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67[2006]9—0032—03

一、中华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源泉

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或民族群所共同具有的意识观念、文化传统、意志情感、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等。民族精神是同一民族或民族群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并为民族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精神。作为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民族精神建立在一定民族心理基础之上,有其自身发展的独特规律。民族精神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随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也是如此。民族精神是民族的守护神,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既是一种历史的沉淀和继承,又受时代的锤炼而提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在长期劳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它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得以激发的关节点,是推动本民族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力量源泉。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确,中华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的精神理念和价值选择,表达了各族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坚持了国家强则民族兴,国家弱小则民族衰败的信念。

民族精神也是一个时代范畴。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创新,它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增添新的时代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时代课题,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就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酿造出以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全国富强的整体观念;爱国爱民、忧国忧民、救国救民的使命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感;自尊自信、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奋斗意识;抗击强暴、百折不挠、英勇不屈的民族气节;同甘共苦、团结互助、宽以待人、严于律己、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伦理规范;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勤劳忍耐的责任意识;清正廉明、言行一致、忠诚老实、实事求是的道德追求等等为表现形式的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华儿女坚强不屈、不畏强暴、奋勇前进的一种内在推动力,是开启中华民族心智、唤起民族创造力的一种外在压力,这种推动力和压力构成了始终流淌在民族精神之中的,具有强烈民族色彩的中华爱国主义。中华民族总是紧密团结在一起,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表现出空前巨大的凝聚力——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得以形成的根基,中华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源头。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民族精神的弘扬始终对爱国主义与爱国精神的发育和生长起着推动作用。前面提到的各种民族精神现象,不论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整体观念,还是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奋斗意识,百折不挠、英勇不屈的民族气节,都可以在爱国这个层面上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即它们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富强这一点上是相辅相成的。各种民族精神现象虽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但无不包含了爱国爱民、忧国忧民、救国救民的价值观[1]。成为中华爱国主义精神发育成长发展的不断源泉。

二、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994年8月23日中共中央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何谓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国家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爱国主义精神是其成员所认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体现的心理素质、理想信念和性格特征的总和。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国家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认同,是一个国家的集体人格的体现,一个国家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精神特质的总和。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它是一个国家得以维系和凝聚的精神纽带,对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来说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2]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在我国古代社会,爱国主义主要是同反对分裂、反对民族压迫、反对统治阶级内部昏庸腐败和封建专制的斗争相联系。进入近代之后,爱国主义增加了新的内容和特点。它主要表现为对外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捍卫祖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内反对同列强相勾结、出卖祖国利益的反动统治阶级,要求改变造成祖国贫弱、阻碍祖国振兴的封建专制制度。新中国成立后,爱国主义又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相联系;同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相联系。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3] 这是对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最精辟、最科学的概括。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我们的民魂,也是我们的国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爱国主义生生不息,根深叶茂。爱国主义传统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概之中,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成为我国各族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它渗透在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切领域。其中,团结统一是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处理民族内部各兄弟民族之间、各民族成员之间关系上的要求,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基本的要求,因为祖国的统一和全中国人民的大团结,才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个民族成员得以繁荣昌盛的基本条件,要爱国就必须保持民族的团结与统一;爱好和平是爱国主义精神内涵的扩展和延伸,是其体现在处理本民族与世界其他国家各民族之间关系的要求,因为任何民族的发展都不能是封闭的,只能是开发式的发展,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能够为中华民族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力量的支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檩和精髓。这些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爱国兴邦这一主题,在五千年的发展中,铸造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之魂。所以,不论民族精神以何种形式表现,其本质仍脱离不了爱国这个核心。离开爱国主义而谈民族精神,无论是重德、务实,还是自强、宽容,都会显得狭隘、空洞、抽象,不可能有任何现实的内容。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爱国主义的普遍渗透与爱国精神的弘扬始终对民族精神的发育和生长起着推动作用。

爱国主义既是促进人们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情感力量,又是在情感力量的基础上所产生的集思想、意志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千百年来,爱国主义以其特有的磁性吸引着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并广泛地渗透在人们的思想深处,引导、控制着人们思想情感及精神面貌的正确发展。在民族危难之秋,同舟共济的历史情感会燃起救亡图存的火炬,在建设现代化中,当历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又会成为民族振兴的契机。周恩来同志说得好:历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象记忆对于个人一样,一个人丧失了记忆,就会成为白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就会成为一个愚昧的民族。而一个愚昧的民族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所以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中,要格外重视爱祖国的教育,这是一切爱国主义思想和行为的基础,也是最大范围地团结全世界华人的最有号召力和凝聚力的召唤。它不分制度、不分主义、不分信仰、不分族别,只为一个崇高的目标,振兴中华。这样一个神圣的、至上的信念,将富集中华民族对祖国的历史情感,迎来祖国的繁荣和统一。

三、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优秀人物的杰出代表,也是最坚定、最彻底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升华和风范。中国共产党以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人民解放和祖国富强为己任,经过长期探索,创造性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民族独立、国家强盛和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正是在这一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创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并创造和积累了很多革命精神,如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等。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一再号召全党同志,要始终保持革命战争时期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多次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振作起来,发扬革命加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等。这些革命精神都是传统的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并为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创举,也推动中华民族迈进了新时代。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时代精神,如伟大的抗洪精神、“六十四字创业精神”等,以及今天所讲的五种精神,即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等现当代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提出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等。[4] 这些时代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生动体现和发扬光大,已经转化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了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科学精神、民主精神、理性精神、自由精神,开拓精神为我们今天培育民族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为文化基础和思想源泉,才使革命精神内涵丰富、影响深远。革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人生宗旨、保卫国家的爱国情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无产阶级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充实了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在很多方面继承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但是它并不是传统民族精神的现代翻版,而是对传统民族精神的超越和丰富。这种超越和丰富不仅表现在革命精神的时代特征上,而且还表现在革命精神的指导思想和理想信念上。传统民族精神产生于农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比较缓慢。在此基础之上的民族精神显得比较稳定。而革命精神则产生于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社会传统的经济基础、社会关系和思想文化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因此,急促多变成为革命精神的主要特点。就指导思想和理想信念而言,传统民族精神受儒学思想影响很大,无不包含着儒家所提倡的“仁”“乐”思想。而革命精神的理论支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奋斗目标是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在成立的第一天,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指出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虽然革命道路艰难曲折,政治风云变幻莫测,但是,坚定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与信念。[5]

当前,我们党提出,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扬党和人民创造的革命传统精神为立足点,前承传统文化,外学西方文化,培育领先于世界民族的民族精神。这样,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宏业就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标签:;  ;  ;  ;  ;  

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与革命精神关系的思考_爱国主义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