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的可信构造方法研究论文_郝风军,赵凤荣

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的可信构造方法研究论文_郝风军,赵凤荣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阜新供电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的可信构造方法的工作模式,并从可信属性、可行分级、可信证据度量和获取、可信证明等四方面详细进行了可信分析,指出了在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的发展中,加大系统可信性研究的重要性,指出了可信构造方法对于提高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的效率与可靠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电力生产;管理系统;可信构造方法;可信分析

1可信构造的工作方法

首先我们先建立可信分析的逻辑性框架,可信分析主要包括可信评估和可信证明这两个部分,可根据可心评估和可信证明的结果生成的最终报告对系统给出相应的可信分析结论。在我们对系统进行可信分析之前,应该先根据系统的应用需求确定可信的属性模型,也就是实际应用中关注的系统的可信属性的集合,然后我们才可以进行下一步可心分析。电力行业所关注的可信属性一般都是:可用、可靠、安全、可维护、可生存、使用性等等,特别针对系统不同的应用环境和应用需求,以及电力生产的不同时期,我们所关注的可信属性及关注程度也是各有不同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充分的去分析系统的应用环境和需求,然后在提取对各类可信属性的要求等,在定义可信属性的模型。通过了解到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的可信构造方法的研究当中,我们要先确定所需要的技术支持平台,也就是所谓的可信技术。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将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的可信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我们构造了可信性的工作形式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我们先说一下工作模式,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的可信构造是源于可新技术的基础支持平台之上导致的,如今基础支持平台里还包括了支持可信构造的各种技术和已经通过研究的结果,比如说:数据的处理方法、流程的管理方法、模型驱动的方法。构件服务技术、过程管理的方法、可信保障、形式化等等。所谓着重平台也是为了我们构造可信的电力生产管理系统最基本的大力支持,而我们电力资源库里所包含的各类资源例如:电力资源的各种模型、与系统有关的各种文档、对于资源的维护和可信评估等等,还有一点就是如果我们的系统主要辅助领导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趋势的预测,则易用性和稳定性更加重要一些,所以我们要首先充分的分析系统环境和需求,然后提取对各类可信属性的具体要求,在定义可信属性的模型,这可以导致我们对系统可信性的进一步分析。

2可信分析

首先建立可信分析的逻辑架构,可信分析主要包括可信评估和可信证明两个部分,根据可信评估和可信证明的结果能够生成最终的可信分析报告,对系统可信性给出分析结论。

2.1可信属性

对系统进行可信分析之前,需要根据系统的应用需求确定可信属性模型,即实际应用中关注的系统的可信属性的集合,然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可信分析.电力行业关注的可信属性一般包括: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可生存性、实时性等等,针对系统不同的应用环境和应用需求,以及电力生产的不同时期,所关注的可信属性及关注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首先要充分分析系统的应用环境和需求,提取对各类可信属性的具体要求,定义可信属性模型。

2.2可信分级

结合电力行业特点,将可信级别定义为从低到高的五个级别:不可信级、可用级、实用级、标准级、证明级.对于不能够进行可信分析或者未通过可信分析的资源,定义为不可信资源;通过基本的可信分析,软件基本达到预期的功能,定义为可用级;通过可信分析,并已经处于实际运行状态,有实际的应用示范工程,运行效果良好,定义为实用级;不仅通过可信分析并有成功的应用示范工程,而且通过权威的标准化组织的认证,成为一定范围(如行业、国家或者国际)内的规范标准,定义为标准级;资源不仅通过可信分析,而且能够使用形式化工具进行证明,定义为证明级.显然,证明级是可信分级中的最高级别,但是,实际应用中,资源可信性的完全证明一般是比较困难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可信证据度量和获取

软件可信性就是指软件对于各个可信属性的满足程度,下面结合电力行业的实际应用,按照四个层次举例说明如何对可信属性进行度量并获取相关的证据,可信证据的提取可能使用一些测试工具进行客观的评估,也可能需要使用调查表格来获取用户评价等一些主观的证据。

2.3.1实现层。这里主要对实现层的证据进行度量和获取,实现层主要是指系统底层的实现代码、模型和文档等等,例如:对于系统代码正确性的度量,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工具对代码是否存在bug、死锁和内存泄露等问题进行检查,提取代码的正确性证据;对于代码规范性的度量,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工具对代码的是否按照标准缩进、是否按照标准命名、是否添加注释等问题进行检查,提取代码的规范性证据。

2.3.2功能层。这里主要对功能层的证据进行度量和获取,功能层的含义是指资源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满足用户的功能;也可以通过计算可测试的功能比率,来度量和提取功能的可评估性证据。

2.3.3框架层。这里主要对框架层的证据进行度量和获取,框架层的含义是指系统整体是否能够很好的与用户或其他应用进行交互,是否能够很容易的安装、维护和集成,是否具备很好的兼容性,例如:可以通过计算系统可以兼容的需求平台比例,来度量和提取软件的兼容性证据;也可以通过调查用户容易使用的功能的比例,来度量和提取软件的易用性证据。

2.3.4规范层。这里主要对规范层的证据进行度量和获取,规范层的含义是指系统遵循的编码规范、过程管理规范等各种规范,例如:确定软件开发过程是否遵循ISO9000标准或者CMMI标准,度量和提取软件开发的认可性证据;确定系统应用于个人、企业范围或国家/国际范围,度量和获取软件应用的广泛性证据。

2.4可信证明

在前面介绍的可信分级中将证明级认定为最高可信级别,可见系统可信性的完全证明是非常困难的,很多时候并不能够获取足够的所需资源,可信的证明和可信的评估是同时进行的,很多可信证据的获取过程也能够提取系统的形式化证明资源,我们这里采用一系列的规则来控制可信证明的过程,在证明分析规则指导下提取证明所需要的资源;在描述规则指导下,基于形式化模型对系统进行形式化的描述,生成系统的形式化表示;在证明规则的指导下进行推演,对系统的可信性进行证明;最后在合成规则的指导下,根据系统可信性的证明情况,生成系统的可信分析报告,这里所使用的规则都是保存在电力资源库之中的,这些规则同样包含了丰富的行业知识。

3结语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对于可信软件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而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之一,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演进,企业对生产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可生存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信的电力生产管理系统对于支撑电力企业电力生产全过程的安全、可靠、高效、智能管理至关重要。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已经在一些电力企业中得到应用,实践证明能够有效提升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的开发效率与质量,对电力生产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促进作用。同时,通过该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够为可信技术的行业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欧阳建权,王怀民,史殿习.普适计算的可信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2):3521~3524.

[2]张扬勇.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及其水平评价研究[J].福州:福州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06.

论文作者:郝风军,赵凤荣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4

标签:;  ;  ;  ;  ;  ;  ;  ;  

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的可信构造方法研究论文_郝风军,赵凤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