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型大学组织结构特征分析_巨型大学论文

国外大型大学组织结构特征分析_巨型大学论文

国外巨型大学的组织结构特点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组织结构论文,国外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巨型大学(Multiversity)是本世纪中期国外高等教育出现的一种现象,它产生于高教,发展于高教的普及,得益于高教的规模效益。巨型大学在校人数至少万人以上,多者几万甚至几十万,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巨型大学的巨大规模与它的组织结构有直接的关系,有人称巨型大学的组织结构是事业部结构。

在组织结构设计中,事业部结构又称联邦分权制,最初是由皮埃尔·杜邦于1920年改组杜邦公司时提出的,当时它只是一种很粗略的形式。1921~1922年,斯隆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推行了更为完善的的联邦分权制,成为分权制的一种典型。以后,有许多企业加以模仿和改进,其中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于1950~1952年期间进行改组时提出的分权制,成为全世界流行的标准模式。事业部结构特别适应于巨型组织,自二次大战来成为一种趋势,企业巨型化也是未来的趋势。(注:彭方店:“九十年代管理竞争的挑战”,《商学论坛》,1990年,1~2,第45~55页。)

在教育组织中, 首次提出事业部结构也适合于巨型大学(Multiversity )的是亨利·明茨伯格( Henry mintzberg )(注:Henry Mintzberg:《 Strutures in Fives:Designing Effective Organisations》,Prentice—Hanll Inc.pp.212~216.),他指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就是这种结构。

一、巨型大学(事业部型)大学组织结构特点

在分析巨型大学(事业部型)大学组织结构特点时,我们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为典型案例进行归纳。

1、大学决策层的委员会化及委员会组成的多元化。

首先,加州大学最高层结构的特点是委员会化。按照加州立法规定,“加州大学评议会对加州大学有充分的组织和管理之权,只有在这种立法条规的控制下,才能对在规定范围内使用大学的捐款提供必要的保证和维护大学的资金。”即,加州大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加州大学评议会”。除了评议会,加州大学还设有校学术委员会、大学教授团、荣誉职员团,这几个委员会从学术、教学、管理几个方面协助评议会工作,这种决策层的委员会制是加州大学决策机构设置的首要特征。

其次是委员会组成成员的多元化,身份多重化。身份多重化是指委员会成员任两种以上职务。在加州大学评议会中,加州州长、副州长、州粮食会议主席、机械研究所主席、州公共教育负责官员和大学校长都是加州大学评议会成员。加州法案明确规定:“加州大学评议会成员应该由能广泛地反映本州经济、文化和社会差异的才干突出的人担任,应包括少数民族和妇女。”

加州各方要员参加加州大学评议会,形成了评议会成员构成的多元化。他们在加州大学评议会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因为他们代表了加州发展的各个方面。这样,从根本上保证了加州大学为发展战略服务和适应于加州的发展战略。实事证明,加州大学在120年里取得的长足发展, 与其发展战略得当是密不可分的。加州大学的发展取决于其战略决策的正确,而战略决策的正确则取决于加州大学领导机构设计的特征,即决策机构委员会化,委员会成员多元化。

2、在设计教学、科研基层单位方面, 较好地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既保持传统划分组织的优点,又采用现代划分组织特点。

在大学组织结构设计中,教学、科研单位的设置是个重要问题。传统设置教学、科研单位一般按学科划分设置,如数学系、物理系等,而现代划分与设置则按矩阵、综合和问题。一般来讲,按学科划分是分析时代的产物,它有助于深入事物局部,而按综合、按问题划分与设置则是综合时代的产物,是现代社会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也是科学技术的综合在大学中的体现。在这方面,加州大学既保持了传统的按系划分教学单位的作法,也吸收了当代的新方法来设置教学科研单位。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文理学院为例,该院下设四个部:人文科学、物理科学、社会科学和生命科学,部以下按学科分系,例如,人类学、天文学、气象学、生物学、历史地理等。至于按问题、按综合、按矩阵划分设计教学科研单位则更是加州大学的一大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设置了大量的跨系科组织、综合研究组织。仍以洛杉矶分校文理学院为例,该院设置的跨系科、综合研究组织有:非州地区研究、东亚研究、远东研究、城市研究。其次,院以下不设系,只设专业组。例如,圣克鲁兹分校共有八所学院,八所学院下不设系,只设专业组。再次,设立部和课程。例如,圣迭戈分校的四所学院,院以下均不设系,而设部和课程;米尔学院下设两个部,部以下设课程。最后,各种各样的中心也是加州大学按交叉和按矩阵划分设计教学、科研单位的一大特点。以伯克利分校为例,该校设置的各种中心达二十多个,例如,中国研究中心、朝鲜研究中心、国际战略事物研究中心,等等。如果将九所分校的中心加在一起,加州大学设置的各种综合研究中心达六十个。由此可见,加州大学在设置教学、科研单位时按时代要求是其特征,但同时又保持了传统按学科划分的组织结构方法,既紧跟时代要求,又能发挥传统的优势。

3、在设计部门、单位时,充分发挥了事业部结构按地区、 按市场划分设置单位的特点。

按地区、按市场建立机构是事业部结构组织的一大特点。首先,根据地区特点设置教学科研单位,例如,里弗赛德分校主管的柑桔研究中心与农业实验站、史克里普海洋研究所。文科亦如此,例如,历史系中的边疆史派就是根据当地特点发展起来的,该系以民族发展史、地区开发史为其优势。其次,按市场需求设置教学单位。例如,根据日益发达的对外贸易与商业经营活动,加州大学设置了商学院。在二十世纪头十年里,国务卿伊莱休·鲁特一再提醒公众注意美国行政咨询官员质量低劣,根据这一需要加州大学开设了行政学院。此外,成人教学单位、业余教学单位、暑期课程都是根据市场需求设置的教学机构。

4、分权类型多样化

在管理中,一般把事业部结构的分权称为有限垂直分权(同等垂直分权)。这种分权把各个单位的经营管理权下放给各下属单位负责人,但保留其财政拨款与各单位负责人的任免权,故称有限垂直分权。同时,各个单位又具有管理自己单位人事、财务、日常事务的权力,各种权力在每个单位是相同的,故又称其为同等的垂直分权。在加州大学,总部与各分校的情况表现为,校评议会保留各分校校长任命权,保留对各分校的财政拨款权,制定各分校的发展战略;各分校校长则担负实施发展战略所需要的有关分校人事、财务、行政权力。这完全符合事业部结构的有限垂直分权。这种分权实质上是事业部结构“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特点的具体表现。这种分权有下列优点:首先,保证了决策制定的正确。由于总部不负责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日常管理,故摆脱了事务性工作,有助于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其次,财权由总部掌握,更有利于统筹规划,避免了重复设置教学机构的浪费和规模效益不高;再次,有助于调动下属积极性,下属享有实施战略的所有权力,符合战略制定与实施分离的管理要求。可以说,有限垂直分权是保证事业部结构大学规模效益较好的重要条件。

在加州大学,除了采用有限垂直分权方式外,还有其它分权方式,选择性垂直水平分权也是其中一种。在这种分权方式中,分权在组织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同时存在,但这种分权在组织中是有选择的。就垂直方向而言,权力分给不同层面的单位;就水平方向而言,专家拥有与工作有关的权力。这种分权主要依据决策对专业技术和经验的依赖程度而不是职位。在某些情况下,专家只提供建议;另一些情况下,专家和各类人员组成任务小组或项目小组共同参与决策。在这种分权中,组织的协调依靠互相协调(mutual abjustment)而不是标准化。 在加州大学,垂直方向的选择分权具体表现为各种委员会的存在,例如,负责学术事宜的校学术委员会;提供经验与建议的荣誉职员;还有分校的监督委员会。水平方向的选择分权在加州大学表现为各种科研项目小组、矩阵组织和跨学科研究小组,仅洛杉矶分校就有自愿结合承担科研项目、领取固定科研经费的三千余个科研集体。这些自发组织的协调自然靠专业水平和能力,而决非职位,所以说是选择性水平分权。这种分权显然对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工业组织的事业部结构中,一般只以有限垂直分权为主,很少有水平方向的选择分权,因为工业组织基层是生产单位,在这种生产单位需要的是工作程序的标准化以提高效率,故无需分权。相反,大学、科研基层组织是以创造、创新为主,故需要的是互相合作攻关和互相协调,而不适合采用管理标准化,因此需要分析,把有关科研权力分给专家,这是符合(事业部型)大学特点的。由于这种特点,也由于大学中还有其它科研机构,故事业部型大学不仅具有有限垂直分权和同等垂直分权的特征,而且具有选择性垂直与水平分权的特征。所以,分权类型多样化是事业部型大学的又一特征。

二、巨型大学(事业部型)大学组织结构优缺点剖析

巨型大学结构有以下优点:

1、采用事业部结构的大学,其办学规模效益显著, 走的是内涵发展道路。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有120年的历史, 最初创办时在校人数只有32人,发展到1983年在校人数有14万多,其规模之大在校生人数之多,于全世界名列前茅。这种规模与事业部结构是紧密相关的。首先,其九所分校和分校下设的几十所分院的结构保证了其吞吐量。假如采用职能结构,无论如何也发展不到今天的规模。其次,由于事业部结构采用的是“集中决策,分权管理”的分权方式,既保证了战略的正确,又保证了下属各单位的积极性,能使下属各校根据自己情况扩大招生人数。加州大学各分校在校人数平均为1.1万人,最多的是洛杉矶分校,1983 年在校人数达2.3万人;在校生最少的弗赛德分校,1983年也有4000人。 如果采用其它组织结构,加利福尼亚大学无论如何也承担不了如此之多在校生人数。可以认为,大学采用事业部结构是一种提高办学规模效益的途径,也是一条走内涵发展的高教之路。

2、提高大学管理水平,培养大批管理人才。

采用事业部结构能明显提高大学管理水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事业部结构使学校高层管理人员摆脱了日常管理,因此,可以有效地进行战略思考,作出长远规划和决策,而由各分校领导执行。决策制定与决策执行的分离,保证了战略正确制定所需要的时间,从而保证了战略制定正确。其次,有助于将有限的资金、人力、物力集中于办学重点、院、校。由于事业部结构规模大,可以调动各方资金,集中使用,避免了财力、物力、人力分散的情况。例如,加利福尼亚大学许多学科的实验室属全国、乃至世界第一流,这与它能抽调足够资金、人力、物力等资源有关。采用事业部结构能将风险转化。同样程度的风险,事业部类型的大学由于其规模大,下属单位多,可以分解风险。同时,还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可以灵活地处理风险。前面说过:“集中决策,分散经营”,在决策后,需要大批管理人员执行决策,同时,由于采用有限垂直分权,下属单位可以就本单位的管理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因此,可以锻炼一批大学管理人才。事实上,加州大学分校的几位校长都是美国著名的并有影响的校长,其中克尔就是一个代表,不仅善于管理,而且其《大学的用途》这本大学管理著作对美国大学管理颇有影响。

3、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机统一产生了群落效应。

欧内斯特·戴尔在总结通过采用事业部结构使组织取得成功的经验时,用“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机统一”来近似比喻其目标。把组织的“集体经营及其效率比作生物学上集体生活的效率可能是恰当的。”(注:欧内斯特·戴尔:《伟大的组织者》,中国社科出版社,1991年,第64页。)在生命的起源中,“有少数细胞在某时某处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有着共同利益、具有某种集体利己主义的集群。在同其他生物体的关系方面,这个集群像一个利己主义者那样地行事;但这个集群中的每个成员都为其他成员的利益而努力,因为整体的力量取决于其各个组成部分……在为生存而斗争的过程中,这些细胞发现大家呆在一起,并且互相日益依赖,是有益的。其中的大多数最终甚至学会了共享一种统一的生活。”(注:汉斯·塞尔叶:《生活的压力》,麦格劳—希尔图书公司,纽约,1956年,第282~283页。)这条经验对于总结加利福尼亚大学成功之处是合适的。各个分校有机的统一使加州大学产生了群落效应。

我们假定高校种群指某一类或某一层次的学校,而高校群落是指几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有机结合的高校复合体,这样,不难看出加利福尼亚大学是一个集多种类型、多种层次为一体的高校群落。这种群落克服了种间竞争的不利因素,产生了互利共生的效应。我国高教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正是高校之的种间竞争违反了互利共性规律,导致盲目设校、设专业,造成专业设置、学校设置重复,财力物力分散,虽然共存但效果甚差。而加利福尼亚大学由于形成了一个高校群落,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减少了相互竞争带来的不利后果,产生了较好的高校群落效应。从内部看,加州大学各分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群落的协调发展导致了整个学校的整体的发展,使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向度高校联系让位于纵横交错的多向度联系”,(注:杨锐:“简论高等学校群落”,《高教探索》(广州),1989年,2, 第58~61页。)使其得到迅速发展,各个分校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形成了整体力量,能承担美国国家级、州级甚至更大规模的科研项目,发挥了在多样化中突出的综合优势。从与外部关系看,由于其整体功能的优化改善,提高了与社会进行各种交换的能力,不仅达到各分校互利共生,而且也达到与生存环境的互利共生。

当然,这种结构的大学也有不足,主要是规模过于庞大,管理机构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较困难。

三、思考与建议

如前所述,巨型大学有许多优点,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是,巨型大学的出现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是仅为美国独家,还是世界高教的一种重要趋势。

目前,国外许多国家针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大学生人数增长快的压力,相继采取多种方式予以化解,其中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扩建老校,发挥其潜力,扩大招生。在美国,其发展如下表所示(注:袁仲孚:《今日美国高等教育》,上海翻译出版公司,第6页。)。

美国高等学校(学院、大学)的构成变化(%)

学生数1990年

1951年1980年

1000人以下97.1 77.1 33.0

1000~2999人

2.9 18.3 40.2

5000~9999人 7.8 11.4

10000人以上 1.7 10.4

从表中可以看出,美国五十年代万人以上的大学只有1.7%, 而到了八十年代则达10.4%。同样的现象在世界其它国家也一样。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日本开始实行“倍增计划”,相应出现科技人员不足,日本的高等教育也相应开始扩大,大学学生也实现倍增,由1960年的70万人,增加到1979年的220万人,净增3.2倍多。但这个时期学校数只增加了3.1倍,即,这个时期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主要是充分发挥老大学的作用,充分利用其人力、物力,通过内涵发展,创办“巨型大学”而得以实现的。详见下表。

日本大学规模变化

规模(人数)

国立 私立

1960年

1970年

1979年

1960年

1970年

1979年

10000以上 1

6 992932

5000—100007

1419

112841

1000—500055

5046

49

114

166

由表可见,万人以上的大学在日本也呈上升趋势。同样现象在英国、西德、苏联等国都可发现。苏联莫斯科大学有2.7万名在校生; 牛津大学在校本科生1.2万多人,研究生3000多人。因此, 可以说事业部型大学的出现是当代世界高教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需要指出的是,巨型大学只是世界高教发展的一种趋势,它有重要作用,但并不能代表其它结构大学的作用。

综上分析可以看到,巨型大学的结构特点形成了通过内涵发展高教的模式,具有“有利于大学领导集中决策,分散管理,有利于提高大学管理水平,有助于大学在多校化中突出综合化,有利于学科交叉渗透,有利于集中使用财力、物力、人力”等优点,同时又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针对当前我国高教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目前和今后一个阶段,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质量都将有一个大的发展,如何发展高等教育的数量?建议在慎重设置新高校的同时,应尽可能地挖掘老高校的潜力,扩大其办学规模。在各省试建一两所事业部结构的大学。这样,可以将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集中起来,根据各省的地区特点、经济特点增设新的分院、分校,避免因盲目攀比造成专业设置的重复,而浪费财力、物力、人力。

2、对于一些规模偏小,办学效益甚差的小院校, 建议归并到已有的老高校,形成高校的群落效应,增强高校生存、发展能力。

标签:;  ;  ;  ;  ;  ;  ;  ;  

国外大型大学组织结构特征分析_巨型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