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工程的给排水管道施工已经成为目前的重点,在本次研究中,将结合某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给排水管道的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对相关人员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
前言
现代社会发展对城市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排水管道建设对于城市功能产生直接影响,不仅能够快速的完成污水收集、运输,也能满足目前污水集中处理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为居民创造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市政工程的给排水管道施工逐渐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1.工程案例简介
本文所选的实证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项目,位于北外滩地区,该地区作为上海市经济发展的龙头地区之一,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因此对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汉阳排水系统位于北外滩地区的中部,范围北起周家嘴路、南至黄浦江、西起虹口港、东至大连路—长阳路—海门路—杨树浦路,面积约202hm2。
在工程项目初期的现场勘查中发现,整个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理想,地质构成大致为:地面以下0.5m~1m处为耕土层,地面以下1m~5m为粘土或亚粘土层;从水位变化情况来看,当地的地下水位很高,一般离地面约1m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施工难度。
2.给排水管道的施工技术研究
2.1管道选型与设计
根据现有工程项目的经验可知,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管道的选型与设计会直接影响设施的后期运行结果,因此根据这一情况,该工程在施工阶段,将管道的选型与设计作为其中的重点内容,而在实际阶段,管道的选型与设计也是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给排水施工要求,并确定了具体的参数标准。
例如在梧州路(周家嘴路~东汉阳路)施工阶段,规划道路红线宽度24m,现状路宽约10m,现状已建一根Ф1200雨水管道,管道标高-0.49m~-0.70m本工程拟保留利用周家嘴路至东余杭路段Ф1200雨水管道用作合流管道,东余杭路至东汉阳路段翻排,管径放大至Ф1350,自北向南接入东汉阳路合流管中。本段管道长度约103m,管道坡度0.8‰,埋深约4.0m~4.4m,施工方法采用开槽埋管。
2.2给排水管道的施工思路
为了确保整个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可以顺利进行,本次工程中制定了严格的管道施工思路,主要内容包括:
2.2.1施工测量与实地勘测
在整个给排水管道施工之前,指派工作人员对施工场地进行详细的勘察,勘察过程中,重点关注桩点固定保护以及放线工作要求,并通过相关精密设备所测量得到的结果为参考依据[1]。除此之外,在整个市政给排水施工阶段,需要确保各项准备工作都可以得到落实,包括排水管基础、沟道的宽度、边桩参数等,尤其是在这些重点项目的数据确定过程中,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考察结果进行测量、对比,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满足施工要求。同时为了保证施工效果,工作人员应该配合监理人员,对整个实地勘察过程进行监督,保证数据结果的准确性。
2.2.2沟槽支护与开挖
在本阶段施工中,沟槽的质量对于整个给排水工程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在施工阶段需要配合支护技术来保证构造的稳定性。有学者在研究中认为,目前的市政工程中一直面临着周边风险小但是水位高的问题,所以在施工阶段可以选择放坡开挖以及土钉墙支护体系完成沟槽的开挖与支护工艺[2]。
在施工过程中,将放坡比控制在1:0.5~1:1.25之间,并将放坡开挖的深度控制在3m以内。与其他技术相比,放坡开挖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等优点,因此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工程项目中。虽然该方法的土方开挖量、回填量都相对较大,但是依然满足本次工程的施工要求。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工作人员可以选择在局部位置通过土袋、木桩等物体做支护处理,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边坡的性能。
同时,为了强化沟槽稳定性,可以通过土钉墙支护模式来加固沟槽的边坡,通过在不同深度位置埋入不同的土钉,并在边坡上构建一个喷射混凝土面层,这种施工工艺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沟槽的稳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3管道安装
在边坡性能稳定之后,开始管道安装试验,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此阶段施工的主要内容包括:(1)先清理管道的基础表面,再展开排水管之后,准备管道施工;(2)通过柔性吊索,将管道缓慢平吊起来,此时配合人工指挥的方法,避免管道在调运过程中出现损伤;同时由于本次工程中所安装的管道很多,所以可以通过吊车的方法保证施工效率。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严格控制吊车与沟槽边缘之间的距离,避免因为吊车重量过大而影响沟槽的稳定性。(3)在压管工作中,相关人员要避免管道与沟槽的内壁发生碰撞[3]。(4)在管道的安装结束之后,注意测量缝宽参数,并对管道表面与施工现场进行处理。
3.主要施工技术
在确定了施工思路之后,就可以结合本次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其主要施工技术。
3.1管道基坑及地基基础工程
本工程管道施工方案主要为开槽埋管和顶管,部分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箱涵。
开槽埋管基坑深度在6m以内,基坑拟采用钢板桩或拉森钢板桩围护,根据《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G/TJ08-61-2010第3.0.1条的规定,拟建基坑的安全等级为三级,其环境保护等级为一级或二级。在施工过程中,确保顶管井基坑深度在8m~10m间,基坑拟采用钻孔灌注桩结合旋喷桩围护,根据规范规定,拟建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其环境保护等级为一级。箱涵段基坑深度在8m~10m间,基坑拟采用钻孔灌注桩结合旋喷桩围护,根据规范规定,拟建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并且其环境保护等级的标准还应该更高;在整个基层施工阶段,应该严格现有现有工程规范标准的相关内容开展施工,执行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施工原则。
3.2顶管工程
本工程顶管实施范围主要为旅顺路(东长治路~东大名路)、东大名路(旅顺路~公平路)及公平路(唐山路~东大名路)合流总管,顶管管径为Φ2000~Φ3000,管材为“F”型钢承口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埋深为6.0m~7.6m。
在本次施工过程中发现,顶管将会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这种影响表现在管节、顶管工具头出洞、顶管推进以及顶管进洞等四方面。管节工程的影响体现在管道强度不足、接头破损、管节渗漏或接缝渗漏等方面。顶管工具头出洞的影响体现在拆除封门时出现涌土、流砂、洞口土体流失、顶管推进轴线偏离设计轴线、顶管机头磕头、顶管机头后退等方面。
所以为了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在本次工程项目中工作人员制定了严格的工程项目施工要求,主要内容包括:(1)在顶管工程项目中,应该尽可能的通过优化设计的方法,依靠合理布局等方式,对接收井、工作井的位置做出相比的规定,确保可以满足本次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2)施工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当地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降低工程项目施工对道路的影响;若工程需求确实需要占路施工,则在实施阶段需要尽可能少的减少占路,并控制给排水管道项目对周围其他道路的影响。(3)所选择的顶管施工工艺应该充分考虑未来给排水管道的运行要求,能够从顶管工艺、设备施工的技术标准等几方面入手,并结合现有管线的接入与技术要求作出调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给排水管道的施工质量。(4)在施工过程中,顶管机的墙体结构厚度、围护形式、地基加固措施等应尽可能优化,做到降低造价、方便施工。
3.3结构工程
在本次工程项目中,结构工程会直接影响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结合工程项目的经验,该工程中存在很多影响结构工程的因素,例如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等。针对这种情况,在结构工程施工期间,应该结合工程的质量管理要求作出调整,以混凝土工程为例,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混凝土工程,首先,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种施工、使用荷载,进行最合理、最安全的荷载组合;其次要针对混凝土工程,制定一整套的保障措施,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以及一定的经济措施,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最后还要加强检验与验收,对于不合格的构件、部位,应严格按不合格品处理流程进行处置,直至工程质量符合施工验收规范及设计要求。
同时在结构工程中,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也应该体现预见性的工作要求,例如在钢筋工程项目中,需要根据原材料质量管理的要求,对钢筋材料的性能情况作出识别,包括钢筋的硬度、强度、生产信息等;通过加强管理的方法,对不同类型的钢筋分别安置,包括将已检验、待检验、合格品、不合格品等分类堆放、标识;应对绑扎好的钢筋骨架进行检查,发现某种钢筋发生遗漏,对于所遗漏的钢筋要全部补上,不得再出现任何遗漏。
结论
在当前市政工程项目中,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知,在未来给排水管道施工中,施工技术不仅要考虑诸多类似工程之间的共性,也需要考虑本次工程的特殊性,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施工质量管理要求。
参考文献:
[1]林来盆.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河南建材,2018(04):279-281.
[2]赖国兵.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0):152.
[3]张志端,杨曦,许立旋,等.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中质量的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7):141.
论文作者:姜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管道论文; 工程论文; 给排水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基坑论文; 沟槽论文; 顶管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