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迹细胞学在眼表疾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论文_莫燕萍

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印迹细胞学在眼睛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门诊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80眼)眼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jOgren综合征患者(简称SS组)20例(40眼)和 非SjOgren 综合征患者(简称非SS组)20例(40眼)。另选取同期医院收治的20例(40眼)无外眼疾病及干眼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对象,三组患者皆采用印迹细胞学进行检查诊断,观察比较诊断结果。结果:SS组患者的结膜上皮鳞状化生程度100%为Ⅰ级(轻度)、Ⅱ级(中度),且杯状细胞的数量明显降低,杯状细胞与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较对照组发生明显的变化;非SS组患者的结膜上皮鳞状化生程度85%为Ⅰ级(轻度)、Ⅱ级(中度),且杯状细胞及上皮细胞的数量与形态方面皆没有较大的改变;对照组患者的结膜上皮鳞状化生程度95%处于0级(正常)状态,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印迹细胞学检查诊断眼表疾病,操作简单方便且无创,方便临床选取最适合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印迹细胞学;眼表疾病;临床诊断效果

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电脑、空调的普及与应用,眼表疾病特别是干眼症患者正逐年递增,且越来越呈年轻化趋势。眼表疾病大多发展迅速,如若没有及时进行检查诊断并治疗,容易导致患者视力受损,预后效果较差,甚至导致失明。印迹细胞学主要是一种采用滤膜印取眼球表面细胞并分析检查其细胞形态特征的一种眼表面疾病检查方法,其主要用来检查眼表面疾病中杯状细胞的改变及鳞状细胞化生程度,以此来判断整个眼表面上皮细胞的病理改变[1]。和其他的活检检查方法相比,印迹细胞学更为方便、无创且费用低。本次研究主要为探讨印迹细胞学检查在眼表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门诊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80眼)眼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患者主诉及临床检查确诊为干眼症患者。其中男性13例(26眼),女性27例(54眼)。年龄位于34~78岁间,平均年龄(47.5±9.4)岁。其中SjOgren综合征患者(简称SS组)20例(40眼)和 非SjOgren 综合征患者(简称非SS组)20例(40眼)。另选取我院眼科门诊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0例(40眼)无外眼疾病及干眼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对象,所有患者半年内没有进行眼部手术,并经Schirmer泪液分泌试验检查诊断正常,之前没有采用其他眼部药物治疗,且裂隙灯检查没有异常,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及各种电离辐射史,并排除胶原血管病或者糖尿病等一些影响泪腺质量的其他疾病者。对照组患者、SS组、非SS组三组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没有差异。

1.2方法

所有患者皆采取印迹细胞学检查方法进行检查诊断,在进行取样前,需将各种生物膜及滤纸进行无菌处理,取样前需要对患者的眼表进行局部麻醉。先将0.22μm孔径的醋酸纤维素滤纸,剪成4mm× 5mm的梯形形状纸片,并用蒸馏水进行浸洗,采用高压进行灭菌,待其干燥后待用。让患者采取平卧位,并用0.04%的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对患者的眼表进行局部麻醉,再用经消毒后的无齿镊夹住醋酸纤维素满纸的一边,放在颞侧球结膜处,缓慢轻轻的加压5秒后再揭下,放在95%的乙醇中进行固定,固定时间需在1小时以上。再进行PAS染色处理,先采用蒸馏水水化5分,再用0.5%的过碘酸氧化3~5分,接着用蒸馏水冲洗1~2分,Schiff's试剂进行染色5分,自来水冲洗5分,苏木素染色1分,再用1%的盐酸进行脱色处理2秒左右,自来水冲洗半小时后待干燥过夜,最后采用95%的乙酸脱水5分,100%的乙醇脱水5分,二甲苯透明2~3分,中性树胶封片,最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的结膜上皮鳞状化生程度、杯状细胞密度及角膜细胞的病理学变化情况[3]。其中鳞状化生程度分级采用目前常用的Nelson 's分级方法进行分级,结果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0级(正常)、Ⅰ级(轻度)、Ⅱ级(中度)、Ⅲ级(重度)。结膜上皮杯状细胞密度采用计数方式,在显微镜下将侧微器放大二百倍,记下5个距角膜边缘2mm左右0.26mm× 0.26mm范围内的杯状细胞数量,取平均值并将其换算为杯状细胞数 /mm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s)来表示,并用t检验,以p<0.05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SS组患者的结膜上皮鳞状化生程度100%为Ⅰ级(轻度)、Ⅱ级(中度),且杯状细胞的数量明显降低,杯状细胞与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较对照组发生明显的变化;非SS组患者的结膜上皮鳞状化生程度85%为Ⅰ级(轻度)、Ⅱ级(中度),且杯状细胞及上皮细胞的数量与形态方面皆没有较大的改变;对照组患者的结膜上皮鳞状化生程度95%处于0级(正常)状态,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具体分级情况见下表。

3.讨论

眼表疾病主要是指眼表组织或者一些功能产生病理性改变的眼科疾病,如何快速准确诊断眼表疾病是目前眼科关注的重点之一。随着医学的发展,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方法已逐年受到临床关注。印迹细胞学不但可以对结膜鳞状上皮化生进行分期,可以用来检查诊断眼表复层鳞状上皮新生物及干眼症,此外还能辅助检查诊断角巩膜缘干细胞缺乏、眼表病毒感染及眼表过敏等其他眼表疾病[4]。以往诊断干眼症时通常通过患者的主诉、眼部干涉及泪液方面的检查,价格较高,且需要特别的仪器设备,而一些有创性的活检方法,又无法正常观察上皮细胞的排列结构的变化及杯状细胞密度。印迹细胞学则是属于一种简单、方便、没有创伤且重复性较高的眼表面细胞学检查方式,已逐年成为临床上用来确诊眼表疾病特别是干眼病的主要方式之一。其检查时不同于以往的活检法、刷片法等,主要通过醋酸纤维滤膜的吸附作用来印取眼表的1~3层细胞,不会对受检部位造成创伤,此外整个过程仅需要半小时左右,迅速、易行,操作简便,并且信息量大,可以较准确的显示病变细胞所在的部位。本次研究发现,SS组患者的球结膜与非SS组及对照组患者相比,其结膜上皮鳞状生化程度明显增加,且杯状细胞密度降低,但其睑结膜没有受到影响,这可能与SS患者自身免疫异常及泪腺破坏有很大关联。临床大量实践已证实,非SS患者采用人工泪液代替治疗后,临床疗效较佳,且泪膜破裂时间明显得到改善,而SS患者采用同种方法治疗后,却没有取到同等的疗效,为此采用印迹细胞学检查诊断,方便临床选取最适合的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印迹细胞学检查对眼表疾病的检测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操作简单方便且无创,随着医学的进步,各种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来必会有越来越多的临床新技术得到应用,印迹细胞学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将来不断拓展其在眼科中的应用,将有利于各种眼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参考文献:

[1] 龚平,周治兰,王昌富. 眼表面疾病印迹细胞学技术进展[J].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6(10):733-735.

[2] 肖位保,叶纹. 结膜印迹细胞学与干眼症常用检查方法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8,24(05):1035-1037.

[3] 刘妍.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在干眼症诊断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8):1574-1576.

[4] 孙新成,李如龙,卢国华等.PAS联合苏木精染色在干眼结膜印迹细胞学中应用[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27(7):786-787.

论文作者:莫燕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6

标签:;  ;  ;  ;  ;  ;  ;  ;  

印迹细胞学在眼表疾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论文_莫燕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