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护理论文_颜嘉玲

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护理论文_颜嘉玲

颜嘉玲

(贵州省修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贵州 修文 550200)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深入分析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所有危险因素,探讨、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制定有效的职业防护管理办法,尽量降低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结论:分析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有助于预防狂犬病以及其他疾病的传播。

【关键词】 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职业危险因素;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1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048-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生活质量,动物饲养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狂犬病的发病率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由于狂犬病暴露门诊的特殊性,所有的医护人员一直都处于各种职业危险因素中,如:机械性损伤、传染性疾病等,经常接触狂犬病患者的分泌物、唾液、血液或者开放性伤口,这些职业危险因素都严重影响到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针对这种情况,医院必须增强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提高操作的规范性,加强综合管理,进行自我防护,尽量降低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

1.职业危险因素

1.1 个人防护意识淡薄

在狂犬病暴露门诊工作的所有医务人员都属于具有高暴露风险的职业人群,所以医院和科室必须高度重视个人的防护,但是实际上,门诊很多医护人员在对犬咬伤患者进行处理时,并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没有戴手套、帽子和口罩,患者的血液和唾液很容易溅到医务人员的身上、脸上(眼内)或者手上,医务人员在给患者注射疫苗时,很容易发生玻璃瓶割伤、针头刺伤等情况。但是医务人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受伤、感染的重要性,事发之后,也没有及时进行清洗,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从而增加了职业暴露的危险性[1]。

1.2 锐器伤

锐器伤是医务人员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的一种职业性损伤,足以使受伤者出血部位的皮肤深部受到意外伤害。导致锐器伤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务人员缺乏防范意识。医务人员并没有认识到锐器伤给身体造成的威胁,所以防范意识不高,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不熟练、注意力分散、粗心大意等原因,很容易发生锐器伤。如果发生锐器伤之后也没有采取其他的处理措施,就增加了血源性疾病的风险。(2)不良工作习惯。由于门诊的工作量比较大,操作频繁,很容易出现错误,部分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在掰玻璃瓶时,没有用砂轮或者纱布,将玻璃碎屑、针头随意摆放,很容易造成伤害。医务人员受到锐器伤害之后,病毒会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发生感染,最常见的就是狂犬病、艾滋病、丙肝、乙肝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据不完全统计,受到锐器伤时,只需要有0.04毫升带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就会使受伤者感染乙型肝炎[2]。

1.3 环境污染

由于门诊的医务人员每天会接触很多的犬咬伤患者,并且伤口都是开放性的,所以Ⅲ级暴露随处可见。在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处置时,患者的体液、血液会四处飞溅,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如果患者有经血液传播性疾病,如:狂犬病、艾滋病、乙肝等,在卫生死角留下的唾液、痰液、血液干燥之后,细菌病毒就会随着空气流动而到处飞扬,从而造成环境污染。

2.防护措施

2.1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

狂犬病暴露门诊要根据国家卫生部出台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并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加强合格门诊的建设,实现登记室、接种室、留观室、冷链室、预检台等五区分离。在狂犬病区域应该设置无菌物品存放间,提高医院管理的规范性。此外,医院应该加强医护人员的安全教育,对医务人员开展专业、系统的岗前培训,定期开展在职培训,组织狂犬病暴露门诊的医护人员学习《狂犬病暴露处置指南》。加强所有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健全、落实监督制度[3]。

2.2 锐器伤防范措施

首先,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集中注意力,平时加强学习,熟练掌握各项操作,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操作结束后,要将使用过的玻璃瓶和针头放入防渗漏、耐刺的利器盒中,避免其他医护人员或者患者无意接触。使用针头处理设备,对使用过的枕头进行处理,在掰玻璃瓶时,要用纱布包裹好,用砂轮轻轻的割一下。其次,医院要尽量购买一些安全性能较高的输液器或者注射器等。再次,医院要对医护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合理安排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确保医护人员工作状态良好,尽量避免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的情况[4]。

2.3 加强环境管理

狂犬病接种室中,要保持绝对的卫生和整洁,对患者的伤口处理好之后,要对接种室进行消毒和整理,使用消毒液对地面连续拖地两次。每天在门诊开始前或者处置完患者之后,要使用每升包含250~500毫克氯含量的消毒液对接种室的物品进行消毒。在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处置之前,使用一次性床单覆盖可能受到污染的区域,以免受到污染。狂犬病接种室每天要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以上,每天两次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次1小时以上,每周要对接种室进行全面的消毒和清洁,定期进行空气培养,以免发生交叉感染[5]。

3.结语

狂犬病是国内外病死率最高的一种疾病,一旦发作,病死率几乎可以高达100%,而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又是狂犬病的高危人员,很容易受到感染。所以加强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制定并落实有效的预防措施,督促医护人员进行自我保护,有助于降低医护人员感染狂犬病的几率。

【参考文献】

[1]张金美.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32:310-311.

[2]朱赟.浅谈口腔门诊医护人员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当代医药论丛,2014,19:17-18.

[3]刘云.口腔门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 当代医学,2013,24:121-122.

[4]郑娟,曾莉萍.肝炎科门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华西医学,2013,10:1631-1633.

论文作者:颜嘉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  ;  ;  ;  ;  ;  ;  ;  

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护理论文_颜嘉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