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管理及其在知识经济中的实施_知识经济论文

论知识管理及其在知识经济中的实施_知识经济论文

论知识经济中的知识管理及其实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知识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03

传统的工业经济在发达国家得以充分发展的同时,由其引发的资源稀缺性与人类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也给人们带来了悲观与失望,经济学家不得不把目光投向新的经济形态上去。先有70年代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的“后工业经济”,后有80年代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提出的“信息经济”和福莱斯特在《高科技社会》中提出的“高技术经济”。进入90年代,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知识代替了传统经济中的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首要因素。据统计,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GNP )的50%来源于知识产业的产出。为此,1996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首先正式使用了“基于知识的经济”( Knowledge — based economy )的概念,1997 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更将其直接称为“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 从而成为发达国家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1 知识管理的内涵及原则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给知识经济下的定义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强调当传统物质生产受收益递减规律支配而又不能逆转时,知识生产递增规律却在广阔的范围内发挥作用,并为人类社会带来丰富的资源和财源。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信息交流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倍乘因子,其关系式为:社会净产值=各部门物质生产(人力+资金)投入总和×信息交流量[1]。在现代社会里, 信息不断涌现,但信息不等于知识,“知识是一种能力,而信息却不是,信息只有被人利用才成为能力。”[2]在“信息爆炸”的年代里, 我们仍感到知识的匮乏,这种矛盾的存在不在于知识绝对量的缺少,而在于人们难以从“知识海洋”中即时获取自己想要的那一部分;在于人们难以把已有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去加以利用[3]。因此, 几乎与知识经济产生的同时,人们提出了“知识管理”的概念。基于目前知识的扩散与使用主要有两种方式,即以无形财富存在的信息方式和人力资本存在的人才方式,因此在知识管理者中也有两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是将知识管理理解为信息管理,这涉及信息管理系统的构架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工程和群件等等。对这类管理者而言,知识是信息系统中界定和管理的目标。第二种理解是视知识管理为人的管理。对这类管理者而言,知识是过程,是复杂的动力技能装置与技巧[4]。 由于受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第一种理解发展较快,但其仍有缺陷。与知识管理相比,信息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信息管理侧重于对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与传递,而知识管理则是对包括信息在内的所有智力资本进行综合决策,并实施管理。

库马尔认为“引起信息革命的是其广泛意义上的科学管理的倡导者”,知识管理的发展同样依赖于它的倡导者。在实践中,作为知识管理者应当把握住以下几点:①知识管理是要付出高昂代价的。知识是一种资产,其有效管理需要投入其他资产,如劳动力、资金等。②有效的知识管理需要人员和技术的结合。因为人和电脑等技术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缺陷。③知识分享和利用是一种艰难的努力,它必须通过传统方式得以补偿和鼓励。④知识管理永无止尽。因为知识的类型与环境始终在发生着变化。⑤知识管理需要知识契约,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知识管理的合法性[5]。

2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的核心

当代社会学家托夫勒在他的新著《未来的冲击》一书中说:“‘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论断已经过时,只有知识的知识才是力量。”其中“知识的知识”,指的是人们所掌握的关于知识创造、整理、传播的经验总和,也就是本文所讲的有关“知识管理”的知识。正如传统实物经济中对传统生产力要素的有效管理是其根本一样,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的核心。

(1)知识是两者共同的源泉。“知识就是财富”之说古已有之, 但其中知识的意义却并非一成不变。公元前400年时, 无论是西方的哲人还是东方的先贤们,他们都认为知识的功能仅是人的智力、道德和精神生活的成长,或是通过使有知识的人知道他想说什么和怎样说,从而使其行为更有效。知识的内容也只包括逻辑、语法和修辞。知识不是指做事的能力,实用不是知识,只是技艺或技能。直到公元1750年,工业革命开始后,大规模的工业经济逐步取代了农业经济,古老的学徒式传艺方法让位于课本传授,从而把干活的能力转变为可应用的知识,把技艺转变为技能,这就是我们称作“工业革命”的基本成分,即在世界范围内以技术改造社会和文明。今天,知识再次被赋予新的意义,知识被视为关键的个人资源和基本的经济资源,是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工具,它作为今天唯一意义深远的资源,直接推动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同时,知识也被应用于知识,并提供知识,去有效地发现现有的知识怎样才能最好地应用,以产生效益,这就是所谓的知识管理。它的出现标志着知识进展的“管理革命”,同工业革命和生产力革命一样,正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力量[6]。

(2)创新是两者共同的灵魂。首先,知识是不断创新的。 在“信息爆炸”时代,知识翻新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半衰期不断缩短,知识的积累使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会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在解决它们的过程中,人们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并产生出新的思路和理论。知识就是在不断积累和更新过程中动态发展着的[7]。知识管理之所以不同于传统的信息管理,就在于它不是仅仅对信息的收集、存贮、整理与传递进行机械性的管理,而是把握知识间的相互关系,逻辑性地创造出新的知识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如困扰计算机界的2000年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就在于电脑存贮的是信息而非知识,无创新功能,问题的解决最后还得靠人脑创造出新知识,输入电脑,使其有分辨能力。在知识经济中,资源稀缺性与人类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将逐渐淡化。根据经济学家罗默的观点,知识经济是建立在自己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懂得的或已经掌握的知识越多,知识结构越完备,就越能够实现更好的创新目标。掌握知识的人同积累的知识及新创造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应用知识的产业就能迅速发展,形成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8]。

(3)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的原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从严格支配雇员做简单劳动的复杂组织,逐渐向高度信任个人做复杂工作的简单组织转变。传统的管理方法(如全面质量管理和商业过程重新设计)强调不断激励雇员的重要性,却很少注意使雇员富于创造性,因此,知识管理——捕获和利用雇员所知道的事情,以开发新市场、创造新产品或新服务的能力,正成为管理科学的焦点[9]。80 年代中期出现的以罗默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不是外部条件(如人口数量)而是经济体系内部力量(如知识外溢)的结果。知识经济是基于知识的经济,它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这使得知识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地发展。因为随着知识的增加,原料的成本将在一定程度上不断下降,企业的原料购入成本也随之下降,企业的边际产品将高于贴现率,从而出现企业收益持续增长的现象。同时,全社会的环境质量也能因物耗的减少而改善。知识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发展这一理论,要求我们去重新评价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前景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10]。根据该理论,知识经济中的知识不仅应广泛渗透到其他生产要素中,而且应充分结合到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但这种结合并不是任何国家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办到的。知识得到最终应用,要取决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吸收、创新和应用等各个环节的协调,哪个环节不畅通,都有可能抑制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在此过程中,知识管理水平越高的国家,知识对其他生产要素所起的作用就越大,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例也越大。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作为限制因素是重要的,没有它们甚至不可能产生知识,也无所谓知识管理,但只有存在着有效的管理,我们才能使资源产生倍乘的效益。

3 知识经济中的知识管理实施

(1)加强国家信息基础建设,推进企业信息化。 作为知识经济前奏的信息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冲击是空前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改变了传统产业和整个经济的面貌,加快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推动着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世界经济的新特点是电子化、数字化、网络与全球化[11]。虚拟公司的出现,在更高的层面上标志着在知识积累基础上实现的信息革命,破坏了工业社会生产场所的固定性,消除了工业生产经营的地理界限,拓宽了市场范围。产品开发活动更多地是一个把市场机会和技术可能性数据转换成商业化生产的过程,而生产过程本身则是一个知识的获取、存贮、处理、传输、控制的流动过程。因此,生产经营活动实质上就是有效获取数据、处理信息,并最佳配置企业技术资源和财务资源的知识管理过程。要想真正实现经营管理、技术革新和研究开发的全球化,必须依靠信息技术。因此,我国在战略上应该重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并根据信息系统的特点,对管理进行改革。实施知识管理的最基本要求,是建立一个能为公开交流提供完善基础设施的网络,网络将极大地改变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降低建立知识管理基础设施所需的费用。在我国,对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不仅是真正实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而且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国际惯例全方位接轨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信息化转型的基本保障[12]。

(2)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创新是知识管理的灵魂, 离开创新也就无所谓知识管理。熊彼特说过:“常规生产的管理者不能被称为企业家,而真正的企业家的独特任务,恰恰在于要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新理论和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Lotus 公司图文管理产品公司总经理库珀也认为:“雇员的价值并不在于他们掌握了哪些知识,而在于要具有不断创新和创造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骨干部分是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政府部门、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其功能包括创新活动的执行、创新资源(人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配置、创新制度的建立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等[13]。在我国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将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做工作:①制度和体制创新。我们今天所要实现的只能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各种制度和体制,而不是已经或将要被发达国家淘汰的旧制度和体制。②管理创新。就当代而言,集成管理算是最佳的管理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整体优化,即按照系统论的要求,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搭配,使之形成最佳的整体优势,发挥整体效应;二是连锁互动,即利用事物之间作用和反作用的力量,相互作用,并发生连锁反应相互推动,从而形成综合而又巨大的能量,推动企业发展。③知识创新。工业经济时代的创新主要是技术创新,它以推出质量更高、性能更好、工艺更新的产品为目标,日本奉行的“技术立国”政策为其典型。实践证明,这种观念已不适应于知识经济时代,现在只有形成包括基础创新在内的知识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工程,立足于基础性研究的“突破性知识创新”,才能形成全局的牵动力,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更新或调整,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发展教育,建设高素质的人才体系。 正如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所说:“人才与知识归于一。”人才是知识的载体,离开人才无法讲知识,更谈不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出现,反映了一种对知识中最活跃部分即隐含知识的关注,它更重视体现在人身上活的知识而不仅仅是机器可以处理的信息。人是知识创造的源泉,同时知识又决定了人本身的生活质量。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任何知识似乎只有暂时性的意义,因此现代人才的标准不在于掌握了多少现存的知识,而在于是否具备不断掌握最新知识的能力,国家间的竞争也归结于国民创造力的竞争,归结于创造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而人的这种能力的获得,完全取决于社会的教育和个人的学习。OECD宣称:“在知识经济中,学习是极为重要的,可以决定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经济的命运。”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学习化的社会,教育与科技、经济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今日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教育正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据OECD对29个国家的调查,经济增长的25%应归功于教育的作用。在我国,教育目标应是培养“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应具有较强的适应和应变能力、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个性、一定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处理及信息运用能力。

(4)完善激励机制,实现企业知识共享。 当速度的要求促使企业实行柔性(Flexible)生产和灵捷(Agile)制造后, 创新和服务替代了控制和管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将从金字塔型的管理逐步向网络型的管理转变,这意味着横向交流要大大多于纵向控制。只有把企业内每个人的知识、技能联系起来,加强成员间的合作,才能形成企业的整体合力,更好地开展创新活动。企业内的每一成员既是项目的参加者,也是利润的分享者。施乐太平洋公司研究中心的指导者Brown 曾说过:“知识经济只能在知识劳动者通过社会协作过程中的操作和交流沟通,在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相互构筑彼此思想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如果公司的雇员为了保住各自的工作而隐瞒信息,公司采取的措施是为了鼓励保密而不是鼓励信息公开共享,那么这将对公司构成巨大的挑战[14]。在当代,许多成功的知识型企业都建立了对积极参与知识共享的雇员予以奖励的激励机制。如美国的3M公司,其内部设立了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协调创造力和保护主义之间的矛盾;Buckman Labs公司则建立了知识扩散部门,对知识共享表现突出者颁发奖金并晋升职务。

(5)建立和健全知识产权制度。 正如土地所有权是农业经济的核心问题、资本所有权是工业经济的核心问题一样,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的核心问题。OECD在其《1996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报告中指出:“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强调了依法对知识的占有进行界定是知识的生产、应用、传播得以顺利实现的前提条件。知识产权制度就是界定知识的占有,即知识归谁所有的一种法律制度,它把知识管理提到了法律的高度,体现出知识产权与知识经济的天然联系,甚至有这么一种观点:“实际上,知识产权制度开始建立之日,也就是知识经济诞生之时。”[15]知识产权制度是在知识成为商品的社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一方面,它以保护权利人对各项智力创造的无形财产的专有性为核心,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调节权利、义务主体之间的人身、财产关系,以激励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另一方面,又规定了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时间性及合理使用制度,作为权利人享有专有权的相应限制,推动知识财富由专有向公有转化,以激励知识的不断更新,保证知识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同时,知识产权的国际化保护,特别是已经签定的20多个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与协议,也为知识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铺平了道路。

收稿日期:1999—03—08

标签:;  ;  ;  ;  ;  ;  ;  ;  ;  ;  ;  

论知识管理及其在知识经济中的实施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