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营养支持方式对于食管癌放疗患者作用的比较论文_于萍

两种营养支持方式对于食管癌放疗患者作用的比较论文_于萍

(河南林州市肿瘤医院 河南林州 456500)

【摘要】目的:比较管饲营养支持和口服营养素补充两种营养方式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的作用。方法:食管癌放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管饲营养支持组(TF组)30例,口服营养素补充组(ONS组)30例,放疗结束后,分析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TF组放疗完成后各项营养及血液指标均优于ONS组(P<0.05),ONS组6例因严重并发症放弃或推迟治疗。结论:管饲营养支持更能使食管癌放疗患者达到喂养目标,维持较好的营养状况,降低放疗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治疗耐受性,减少住院时间。

【关键词】食管癌;放疗;管饲;口服营养素补充;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1-0049-02

食管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肿瘤,初次就诊时约50%的患者因转移或其他因素而失去手术机会,因此放射治疗成为食管癌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1]。食管癌患者因吞咽困难和病变本身的消耗,可伴随轻重不一的营养不足。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营养不良发生率有显著差别,其中以食管癌、肺癌、胃癌及胰腺癌等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最高。在颈胸部恶性肿瘤接受放疗的患者中有60%发生放射性食管炎,而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时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100%[2],影响进食,导致营养不良。尽早的有效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的顺利治疗、并发症减少、生存质量提高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肠内营养比静脉营养经济,易于管理,合乎生理,更利于维持机体免疫功能。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在放射治疗食管癌患者中的作用,为临床决策提供证据。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林州市肿瘤医院放疗三科食管癌患者60例。入选标准:(1)活检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癌;(2)初诊初治,接受根治性放疗;(3)肝肾功能正常;(4)无明显心肺功能障碍,无严重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5) PG-SGA评分≥4分;(6)患者知情并自愿参加实验研究。(7)已知对研究用肠内营养的任何成分无过敏且能耐受肠内营养制剂的患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管饲营养支持组(TF组)和口服营养素补充组(ONS组),每组30例。TF组男21例,女9例,年龄52.80±11.94岁,ONS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52.80±11.94岁。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为根治性放疗方案,放疗剂量及分割为:50~60Gy/2Gy/25~30f,观察终点时间为放疗全程结束。根据营养干预途径不同,分为管饲(tubefeeding,TF)组及口服营养素补充(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s,ONS)组。TF组:患者同意放置空肠营养管,由腔镜科医师在胃镜引导下或介入科医师在X线下置入经鼻空肠营养管,营养支持小组根据临床营养诊治流程进行治疗,包括筛查、评价、营养治疗计划制定、实施、监测、方案词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确立目标喂养量:总供能为30~35kcal/(kg·d),各种营养素供给量分别为:蛋白质1.5g/(kg·d),脂肪0.8~1.2g/(kg·d),碳水化合物3~4g/(kg·d),微量营养素按常规比例添加;ONS组:在膳食指导基础上,口服营养素补充,确立目标喂养量同管饲组。如果患者总摄入量小于目标量60%超过5d,给予补充性肠外营养支持。

1.3 观察指标

放疗结束后分析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导管相关感染、肺部感染、放疗局部皮肤感染。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营养状况及血液检测比较

经过约45d的全程放疗后,两组的营养状沉及血液检查指标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放疗后,TF组的体重和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增加,而ONS组显著下降。治疗结束后两组血前白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TF组升高明显,表明两种途径均能增加患者的营养素摄入量,但TF组的营养摄入量较ONS组更高。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ONS组6例因严重并发症放弃或推迟治疗,TF组的血常规指标保持稳定,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下降,而ONS组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值显著下降,骨髓抑制发生率更高。

3.讨论

恶性肿瘤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临床上患者往往表现有营养不良征象,尤其是食管癌患者因其肿瘤所在部位的特殊性,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要高于非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本身因吞咽困难就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放射治疗作为治疗食管癌主要方法,它在控制癌细胞生长及扩散方面具有明显效果,但放疗对患者也可造成较多不利影响,如患者可产生恶心、呕吐等不良生理反应,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3]更影响机体营养的摄入,使其对抗癌治疗的耐受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影响治疗计划及治疗效果。

营养不良是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即能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快或摄入成分不当而导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造成特异性营养缺乏症状。营养不良可引起患者器官功能与系统功能不同程度的减退,使患者对手术、放疗、化疗等的耐受能力降低[4]。

本研究对比管饲营养和口服营养素补充两种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对放疗患者治疗后营养状态及治疗顺应性的影响,确定更好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经过约45d的全程放疗后,两组的营养状沉及血液检查指标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放疗后,TF组的体重和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增加或稳定,而ONS组显著下降。本研究中,治疗结束后两组血前白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TF组升高明显,表明两种途径均能增加患者的营养素摄入量。TF组的营养摄入量较ONS组更高。该结果表明,尽管口服营养素补充可以增加摄入量,但是对于食管癌放疗患者,由于存在放射性黏膜炎及肿瘤梗塞等情况,往往难以达到营养素的目标摄入量。本研究中,TF组的血常规指标保持稳定,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下降,而ONS组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值显著下降,骨髓抑制发生率更高。好的营养状况是保证按计划完成放疗和提高放疗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本研究中TF组患者全部按计划完成治疗,而ONS组20%的患者更改了治疗计划,分析其主要原因是TF组维持了较好的营养状态,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从而能够顺利完成治疗计划。

本研究结果表明管饲营养支持对于食管癌放疗患者能够顺利达到目标喂养量,从而使患者体重、血液、营养指标保持稳定,发生骨髓抑制及严重放疗反应的几率降低,减少了治疗中断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孟春艳,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8)41.

[2]周晓梅,倪杰,陆雁,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28-1031.

[3]卓银霞,热依娜,李萍.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 (10): 722-724.

[4]叶英俊,蔡树萍,谢淑萍,朱云霞,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营养支持的效果观察[J].浙江医学,2013,35(2):133-134.

论文作者:于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2

标签:;  ;  ;  ;  ;  ;  ;  ;  

两种营养支持方式对于食管癌放疗患者作用的比较论文_于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