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认知的本质阶梯_本质主义论文

刍议认识的本质梯级性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梯级论文,刍议论文,性问题论文,本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认识的本质梯级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重要问题,列宁在《哲学笔记》中首次提出。从认识的纵向视角而言,是对事物内部基本要素的理性认识过程;横向视角而言,是以事物的普遍联系为基础的认识过程;认识达到一定程度,即进入对事物不同层次的综合研究。

关于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本质梯级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列宁在《哲学笔记》中首次提出来的。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有两处谈到这个问题。第一处是列宁在谈到辩证法十六要素时,把这个问题列为辩证法的第十一要素,他指出:“人对事物、现象、过程等等的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深化的无限过程。”(列宁:《哲学笔记》第239 页)在《哲学笔记》中的另一处,列宁也表述了类似的思想:“人的思想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初级本质到二级本质,这样不断地加深下去,以至无穷。”(同上书,第278页)关于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本质梯级性问题, 黄枬森同志认为:“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贡献。”(黄枬森主编:《哲学笔记注释》上,北大出版社,第343 页)我国现行的各种版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一般都提到这个问题,但深入展开不够,学术界也很少有专门文章研究这个问题。本文冒昧地对这个问题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请哲学界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客观物质是第一性的,实践活动是人类认识的源泉,人的认识是第二性的。由此可见,我们研究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本质梯级性问题,必须从客观物质第一性出发。客观物质世界的联系、运动、变化、发展是无限的,这应该是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基础和出发点。离开这个基础和出发点,我们的研究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通过论证物质的每一种质都是有“无限多的量级”与每一种物体都是“无限多质的物体”,从而进一步提出的“无限多量级”和“无限多质”相统一的思想。而物质的“无限多量级”和“无限多质”,必然构成事物内部各基本要素的无限多的等级关系,这事物内部基本要素的无限多的等级关系,正是它们才构成我们的研究课题内容。

人的认识乃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概念的辩证法乃是对客观事物自身辩证运动的反映,因此,“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两个系列的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但在表现上是不相同的。”(《马恩选集》第四卷,第239 页)由此可见,由于客观事物的联系、运动、发展、变化的无限性,不仅通过现象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而且,通过现象,事物内部的基本关系的无限等级也必然反映到人们的理性中,由于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无限性,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的无限性,于是就形成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本质梯级性的哲学认识论问题。

关于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本质梯级性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视角分别加以研究。

从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纵向视角而言,它是指人们对事物内部基本要素的复杂关系的理性认识。事物内部的自身关系乃是事物内部基本要素多级的内在联系,而这多级的层次结构,则是它的表现。列宁所说的人的思想由初级本质到二级本质乃至更深层次本质的认识,乃是以该事物自身内部某一层次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为参照系,因而具有相对性,它表明人们对事物本质认识的深浅程度不同,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浅程度与人们把握由浅入深的事物本质梯级是一致的。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是这样,对社会的认识也是这样。

如对自然界的认识,人们通过认识物体——行星——恒星——星系——超星系……和分子——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层子(夸克)……及生物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等等不同层次的物质结构,进而把握不同层次物质的不同梯级本质。所以,日本著名物理学家坂田昌一曾深刻地指出:“原子物理学在本世纪取得的蓬勃发展不仅发现了自然界的许多不同质的‘层次’,而且使人们认识到,所有规律都只在一定的应用范围内才是正确的,一进入新的‘层次’就有新的规律在支配着。”(坂田昌一:《科学、技术与现代化》岩波讲座现代之二,第6页)“自然界存在着小自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大至太阳系、 星云这样一系列不同质的‘层次’,在各个‘层次’中都有其固有的规律在支配着。”(同上书,同上页)“自然界里存在着无限多的层次,它们合成一个复杂的网,而不是从大到小形成一个直线系列。在每个层次里,都由它们自身的规律支配着。”(坂田昌一:《科学家哲学文选》下,第546页)坂田昌一在这三段论述中, 都讲了自然界具有不同质的无限层次,而这物质的不同质的不同层次,都是由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支配的。坂田昌一这里所说的“规律”,即是指事物的不同梯级本质。随着科学的发展,实践的深入,人们通过对自然界物质不同层次的质、结构等的认识由浅入深地去把握自然界的不同梯级本质。

人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也是呈现出由浅至深的梯级本质的。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价值形式的研究,提出了三种价值形式:

(1)偶然的价值形式。

公式:1件上衣=20码麻布。这是以偶然的关系表现人类劳动;

(2)扩大的价值形式。

公式:20码麻布=1件上衣

=10磅茶

=40磅咖啡

……它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它是某种劳动产品经常地同其他不同的商品交换的时候,才出现的。

(3)一般价值形式。

这是简单的和共同的,因而是一般的。

马克思通过对这三种价值形式由浅入深的分析后指出:“在第一种形式过渡到第二种形式,第二种形式过渡到第三种形式的时候,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86页)即商品间偶然交换关系是第一种价值形式的本质;商品中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是第二种价值形式的本质;使商品世界的价值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同一种商品乃是第三种价值形式的本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各种事物认识的纵向深入,必须不断修正原来的一些认识,使之达到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19世纪恩格斯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所持的科学态度,可堪称为我们学习的楷模。他在1874年给生命下定义时指出:“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个存在方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和它周围的外部自然界的不断的新陈代谢。”(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277页)在给生命下定义的同时, 恩格斯以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的关于生命的定义当然是很不充分的,因为它远没有包括一切生命现象……要想真正详尽地知道什么是生命,我们必须探究生命的一切表现形式,从最低级的直到最高级的。”(《马恩选集》第三卷,第122页)20 世纪以来的现代生物学,正沿着恩格斯所指出的正确方向,探究了远比19世纪多得多的生命表现形式,从低级的生命体类病毒、病毒,直至高级生命体人,科学家们都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从而使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也从19世纪所达到的初级本质进入到更深层次的本质。如我国著名生物学家谈家桢依据1971年世界首次发现的类病毒只含核酸而不含蛋白质的事实,大胆地提出了,“生命是核酸的存在方式”(谈家桢:《遗传学的发展和实践》载自《自然辩证法通讯》1981年第1期,第67 页)的关于生命本质的新论断。目前,全世界的生物学家对生命本质提出各种假说,表明人类的认识正依据生命科学的进展而深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正由初级本质到二级本质乃至更深层次的本质而深化。

关于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本质梯级性问题,我们还可以从横向视角进行研究,它是对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关系而言的,是以事物的普遍联系为基础的。正因为一事物对他事物有某种关系,所以我们才能够对它们进行比较,但这种比较不是对它们之间的现象进行比较,而是以某事物为确定的参照系,进行本质方面的比较。任何具体事物的本质,一定是某种一般的东西,一事物内部基本要素中的某种一般的东西,通过以某事物为确定的参照系与他事物内部基本要素中的某种一般的东西进行比较,于是产生两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共同本质和特殊本质的不同梯级性问题。在这里还要附带提及本质和非本质的关系问题。由于我们是以某种事物为参照系,因此,本质和非本质的关系还具有相对性。那种离开比较的参照系,把事物本质或非本质绝对化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如关于人的本质,学术界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笔者认为,从我们对事物认识的本质梯级性问题的横向视角研究中,可以得到比较好的解决。通常我们所研究的关于人的本质问题,往往是以动物为参照系的,如我们通常说:人的本质是会劳动、有语言、有思想等等,都是指人与动物不同的特殊本质而言的。当然,人与动物乃至其他生物也有共同本质这一层次的本质梯级性问题,关于这一点,即前文所论述的生命本质问题,本文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再如,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从横向的视角进行研究,如同其他社会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概括出社会主义社会同一切新兴的社会形态的共性或共同本质,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当然它们之间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程度是不能同日而语的)。而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与以往的社会所不同的特殊本质是:“始终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级分化。”(《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0—111页)以及消灭剥削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联系是普遍的,当我们研究具体事物的运动和联系时,又必须选择某种参照系,从而使运动和联系具有相对性,我们对事物间的横向认识的不同梯级本质,也和运动与联系一样,既是绝对的,同时又是相对的。

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本质梯级性问题的研究,还有一个关于事物的综合本质问题。

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横向认识范围的扩大和纵向认识程度的深入,关于事物的不同范围和不同层次的本质已经不断地被人们所揭示,而当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某些事物的各种不同范围和不同层次的本质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时,进一步深入对事物综合本质问题的研究,就会提到日程上来了。

从物理学发展的几次大综合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事物综合本质研究的重要意义。

当牛顿把握了机械运动的规律或本质,他把物体机械运动归结为三条运动定律和一条万有引力定律,即找到了天上运动(亚里士多德认为神秘的天上运动是不可测的)与地球上物质运动的本质统一性。这是物理学,也可以说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第一次理论的大综合,同时,也是人类关于物理世界综合本质研究的一次大深入。当科学家们从物质的不同范围和不同层次,概括出它们的共同本质——能量守恒,并建立了能量守恒原理,从而揭示了热、机械、电、化学等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统一性,达到了物理学的第二次大综合,同时也是人类关于物理世界综合本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爱因斯坦分别于1905年和1915年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从而揭示了空间、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本质统一性,这是物理学的第四次大综合,同时也是人类对物理世界综合本质认识的再一次深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1983年1月和6月分别发现了±W粒子和Z·粒子,实现了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统一,使人们对物理世界综合本质的研究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关于电相互作用、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的统一乃是目前物理学前沿探讨的问题,实践将会证明,人们对物理世界综合本质的研究,必将不断进行下去。由此可见,这种对于事物综合本质的研究,都是建立在某一范围或层次的梯级本质搞清楚的研究基础之上的,并且这种关于事物综合本质也有一个由浅到深的程度问题,从而使我们对事物的综合本质的认识也形成不同的梯级。

在对事物的某几个层次进行综合本质研究时,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去分析,防止形而上学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作怪。关于光的本质,牛顿的“微粒说”和惠更斯的“波动说”,本来他们分别从物质的某一层次发现了光的初级本质,但是由于牛顿和惠更斯运用了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结果互不相让,互相否定,其后,“微粒说”和“波动说”两派的争论持续了200多年。1905 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学说,认为光的本质是微粒与波动的对立统一,才完成了人们对光的综合本质认识。再如有人把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的生物进化的本质的“自然选择学说”与20世纪60年代由木村资生、杰克·金和朱克斯提出的关于生物进化本质的“中性学说”对立起来,这同样是犯了类似科学史上关于光的本质的“微粒说”和“波动说”,互相否定、互相排斥的形而上学的错误,因为“自然选择学说”是从生物表型层次进行研究所达到的关于生物进化的本质,而“中性学说”则是从生物分子层次进行研究所达到的关于生物进化的本质,可以大胆地预测,随着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人类一定能使“自然选择学说”和“中性学说”统一起来,从而达到关于生物进化的综合本质认识。

在对事物的综合本质进行研究时,还需要把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所提出的关于人的本质的“两个提升”(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19—20页)的理论,就是把横向和纵向结合起来研究事物综合本质的典范。从横向以动物的“物种关系”为参照系,提出了“一般生产”使人从动物中提升出来的“第一提升”,而“第二提升”,恩格斯则是从人类自身的纵向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的,他以社会关系为参照系提出,只有建立起无压迫、无剥削的合理的社会关系,通过“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类才能获得“自由人联合体”所具有的更高本质。当然,我们在理解人的综合本质时,是把“两个提升”中所提出的人的横向本质和纵向本质有机地综合起来。

结语

总上,我们从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统一出发,在认识论上,坚持了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从纵向、横向和综合三方面研究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本质梯级性问题。当然,在客观物质世界中,在社会实际生活中比我们研究的问题要复杂得多,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地探讨,本文只是肤浅地提出了研究问题的几个视角和初步方法,以飨读者。

标签:;  ;  ;  ;  ;  ;  

论认知的本质阶梯_本质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