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的两个商业世界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两个商业世界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下两个商业世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时代论文,两个论文,商业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纪之交,知识经济扑面而来。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必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对社会经济活动和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其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带来巨大的影响,甚至根本性的变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商业也日益分化为两个相互联系的世界:收益递减的世界和收益递增的世界。这两个世界在行为上、风格上、文化上、管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区别,他们的终极走向也截然不同。在以规模生产为特征的收益递减世界里,市场上领先的产品或企业最终要走到极限,达到一个可预见的价格和市场的均衡;而在收益递增世界里,其以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为特征,领先的因收益递增而进一步领先,而落后的则因进一步丧失优势而更趋落后。可见,企业选择那一个世界对其生死存亡至关重要。那么,这两个世界的具体景象又如何呢?

收益递增的世界是在收益递减的世界得到充分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因此让我们先描述收益递减世界的景象。收益递减的世界是建立在一个世纪之前欧洲的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几个少数经济学家所创立的收益递减规律之上的。所谓收益递减规律是指相对于其它不变投入量如土地而言,在同等的技术水平下增加某些可变投入量如劳动,将使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和总产量首先递增,达到一定极限后开始递减的变动趋势。简单地说,即随着生产要素越来越多地投入,回报率在达到一个峰值后开始递减。在知识经济时代,收益递减规律仍适用于依赖自然资源而生产的大规模加工业、重工业等经济部门。但其适用是以生产过程中一种或以上的投入变得稀缺为前提的,如劳动力富集的地区因土地的稀缺或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因劳动力的贫乏而受此规律的约束。可是当某一种最稀缺投入的供给增加或生产率提高,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就会被掩盖起来或迟延发生,使得这个收益递减的世界变得不真实。如土地资源丰富而劳动力贫乏的地区通过移民或训练更多的工人而打破劳动力稀缺的瓶颈时,当新资源开发成功及新技术或发明的使用时都会暂时的缓和由于进入生产过程的一种投入的相对稀缺所带来的限制,可见这种效应仅在一定点前发挥作用。但只要这种稀缺情况存在且在继续发展,收益递减规律就会毫无例外地重新表现出来,收益递减的世界亦相应地再趋真实。

因此,在收益递减的世界里以少量的知识凝结着大量的资源而获得的规模产品在市场上仅能保持暂时的领先,其后必走向一个可预见的价格和市场的均衡;且在这个世界里资本、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居于主要地位,而知识技术对生产的影响则是外生的、偶然的、暂时的。但当企业不断地投入大量的生产要素后只能获得递减的边际收益,通过降低价格、提高质量仍不能给它们带来所期望的高额收益时,它们必将转向另一种更有效率的、可带来大量收益的产业。

知识经济时代下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如信息技术产业、生命技术产业、新材料技术产业、空间技术产业、海洋技术产业等,其实质特点是加强智力或知识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实现经济活动的信息化(软化)转向;另一类是以低废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绿色科技产业,如环保型产业、低废能源产业等,其实质特点是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或绿化转向,由此形成的经济可被称为无废少废经济或循环经济。这两类产业的共同特点是其发展壮大更大程度上依赖的是决窍(知识或智力)而非资源(资本、劳动力、原材料),即依赖的主要是智力资产软投入而非物质性硬投入。而按照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等人构建的内生增长模型,知识是除资本、劳动之外的第三生产要素且知识在这些产业的使用必然导致收益递增的结果,即这些产业遵循收益递增的规律。原因在于:

1.技术内生化。知识、技能就如资本、劳动一样是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它是内生的,源于厂商在市场激励下而采取的有意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且在技术内生化下技术的全面增加是与人们为其贡献的资源成比例的,不存在因相对成本上升而收益递减的可能,所以技术内生化必致收益的持续递增。而收益递减规律认为技术是外生的,是某种随机偶然的暂时现象,虽然它并不否认技术进步对生产增长的重要意义,但却认为在一定点以后必致递减。

2.知识技术具有外溢性。企业在支付可能是巨大的技术开发成本开发成功后,可以在几乎不用额外投资的情况下重复利用;即知识生产对第一个单位而言具有巨大的成本,而此后每个追加的单位基本上都是零成本,因此必致单位成本下降,收益递增。 例如微软公司开发windows第一张磁盘需投入50万美元, 而第二张及其以后的更多磁盘每盘只需3美元成本。这样便以少量的资源凝结必要的知识而获得了大量的产品,一方面节约了资源,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单位成本,实现了收益递增。

3.知识的类公共物品性。知识可以通过许可证贸易等方式进行交换且并不要求交易中的任何一方放弃任何被交易的知识,其是一种双方获益的正和效应而非零和效应。正是在这一点上保罗·罗默认为知识商品具有公共物品的特点,它能被许多人共享同时并不减少其中任何一个人可以得到的数量。这样企业之间便可以通过许可证贸易、技术转让、合营等方式共享知识,达到知识的最优化利用、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及知识积累以保持企业的持续增长与活力。

4.技术创新的特殊意义。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技术创新的投入不但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具有递增的边际生产率;甚至可以提高其它生产要素的收益且将它们转为新产品和新工艺。同时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存在一个投资刺激知识积累,而知识积累又反过来刺激投资的良性循环,人们可以通过创造有效的生产组织形式以及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来实现这一目标。这意味着知识的积累、技术的创新、投资的增加必将带来收益的递增而非递减,使企业可以持续地提高其增长率,此乃它们长期增长的关键所在。

因此,收益递增的世界是以内生增长理论为理论基础的新世界,其涵盖着以知识为生产基础的产业部门。在这些产业部门里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和最终动力,技术内生化及知识积累与使用的外溢性、类公共物品性必将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企业的领先也会得以长久的保持。总之,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顺应时代潮流,选择收益递增的世界显然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目前我国的企业大多停留在收益递减的世界里;我们衷心希望我国的企业可以做出明智的选择,重视技术创新和知识积累以实现企业的持续增长,并带动民族经济的腾飞。

收稿日期 1999年12月14日

标签:;  ;  ;  ;  ;  

知识经济时代的两个商业世界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