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含义的广泛辩论_科学论文

关于“科学”含义的广泛辩论_科学论文

有关“科学”涵义的广泛争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涵义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代科学400年的大发展,以神奇的力量创造了今日世界的巨大物质文明。关于什么是“科学”,似乎早有“定论”,其定义可在科学技术、科学哲学、科学史等的教科书中,乃至在最普通的词典、辞海、百科全书等工具书中查找到。但自本世纪5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科学”涵义的理解却有了较大的分歧。开始了不断的争论。目前,这场争论已扩大到基础科学、科学史、科学哲学等广泛领域,而在以下八个学术问题上的争论较为激烈:

科学史界早在80年代初就围绕着“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这一问题进行过公开的争论。尽管后来争论没有公开继续,但理论分歧仍然存在。一般说,从事自然辩证法、近代科学史以及从事物理学等实验性科学的学者较多持否定观点;而从事中国古代科学史以及从事生物学、地学等观察性科学方面的学者则持肯定观点。1996年台湾省中央研究院前院长吴大猷先生说:“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而只有技术”。这个说法,显然已对这一理论问题的公开争论以新的推动。近来《中华读书报》等杂志已发表多篇讨论文章。

关于“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这个“李约瑟难题”在我国有着长期的讨论。早在1982年10月和1983年3月先后在成都和北京召开“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原因讨论会”。后来以此为主题,先后出版过中文和英文两本论文集。如今就这个命题本身的真伪也开始争论,有的学者指出:中国古代本来就没有科学和科学思想,所以自然不会产生近代科学,所以“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这个命题是个伪命题。这个命题实际与问“为什么鸡蛋没有孵出鸭子来”是一样幼稚可笑的。另有学者则认为中国古代是有科学和科学思想的,只是中西传统不同、体系不一而已。他们进而认为,如果西方不是较早产生近代科学,那末中国古代科学也一定能发展起近代科学的,只不过是东方型的近代科学,与目前的近代科学有着较大的差别。

学术界目前已普遍承认中国传统文化对精神文明建设,对现代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发展有着大的帮助,但对高精尖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探索不可能有大的帮助的。少数学者还把坚持认为对现代科技有帮助的观点称“牵强附会”、“新儒家”等。但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认为,当代科学整体化潮流崛起,科学正实现由大物理学时代过渡到复杂性研究时代。在这大好时机里,中国传统文化(包括科学、技术、哲学、文学、艺术、法律、伦理,乃至宗教等)可以在当代和21世纪的科学技术的前沿探索中发辉重大作用。由近百位学者撰写的百余篇论文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一书即将出版。此论文集从七大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论证。

“科学”与“伪科学”,在科学界本来是泾渭分明的,但现在变得模糊不清了。围绕着小概率自然异常现象,特别如人体特异功能,在学术界就有着激烈的争论:有的学者认为气功外气、人体特异功能等是不存在的,少数学者进而认为这只是“伪科学”,故对这些问题,就不是学术争论问题而是要揭露和批判的问题。有的学者则认为其中许多人体特异现象是很难能否定其存在的,如真的存在,这是个值得重视并应深入研究的问题,这有可能大大推动科学的重大发展。人体特异功能之争是个学术问题,应该贯彻百家争鸣方针,用学术讨论的方法来处理不同观点。

长期以来,科学界特别是物理学化学界,科学实验及其重复性通常被用来作为检验科学理论真实性的至高标准。当前复杂性现象(自然史、小概率异常现象、混沌现象、耗散结构现象等)研究兴起,大量非线性现象和突变现象出现。自然史的历史性以及非线性现象的难重复性,已强有力地冲击着科学实验及其重复性观念和作为科学真理标准的权威地位。

围绕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的讨论以及脑科学和意识问题的研究,在自然科学中,客体和主体是否能截然区分问题,长期有着不同观点,如今这种学术争论似乎已公开化。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大厦的基石,一些学者至今还拿近代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作为划分科学和伪科学、唯物和唯心的“试金石”。但如今却有物理学家自己提出,物理学已进入“危机”,如英国核物理学家皮埃尔斯曾在物理学发展趋势讨论会上作过“物理学走到尽头了吗?”的报告。诺贝尔奖得主理论物理学家费曼认为:无论从自然界最基本的几条规律来说,还是从如今庞大的新一代加速器和用巨额金钱来探索自然规律所受到的限制来说,都意味着物理学走到尽头了。由此可见,这试金石本身的地位已经动摇。

霍尔甘《科学的终结》一书的发表,已引起了有关在当代,科学是否已走向终结?“科学”究竟是什么等问题的世界性争论。目前对此书的评论已经很多,在中国也有不少文章发表。郝柏林不同意霍尔甘对“科学”的理解,进而指出:目前科学研究中碰到的越来越多的不可数、不可决定、不可计算、不可预言是自然的。这类概念的明朗化,预示着复杂性研究开始成为科学。科学发展是没有终结的。可以说,人类每认识到一处带根本性的极限,就是一个新科学的开始。今日科学和子孙后代将有许多不能穷尽的、新的研究课题。

我们认为,当前围绕着究竟什么是“科学”这一问题的广泛而日趋激烈的争论,决不是空穴来风或无病呻吟,而是科学本身发展中出现的现象。近代科学发展,确实把自然科学推到新的阶段。近代科学强调从古希腊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和文艺复兴中发现的通过系统实验获得因果关系的方法。这些已成为近代科学的科学范式,即在近代科学研究中被人们作为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共同准则,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把这两条产生于一定历史阶段一定文明地域的近代科学范式的应用越出其范式所适用的时空范围,就可能出偏差,缺乏公正性。用近代科学范式来看中国或其他东方传统科学,就很难理解,自然会得出古代中国和东方国家没有科学的历史虚无主义结论。用近代科学范式来衡量当前已大量出现的复杂性问题、非线性问题,自然处处困惑难于理解,很容易得出“伪科学”的结论。

当前进行有关“科学”问题大讨论是科学历史发展的必然,故有重要意义。

宋正海

标签:;  ;  ;  ;  

关于“科学”含义的广泛辩论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