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旱地玉米正常苗期与异常苗期的不同处理_玉米论文

北方旱地玉米正常苗期与异常苗期的不同处理_玉米论文

北方旱作玉米苗期正常与非正常要区别对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苗期论文,与非论文,玉米论文,区别论文,旱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病虫害防治

      北方旱作玉米区苗期田间病害以苗枯病(根腐病)为主,从种子萌芽到3~5叶期的幼苗多发,病芽种子根变褐腐烂,且可扩展到中胚轴,严重时幼芽腐烂死亡。苗枯病发生与种子带菌相关,且小粒玉米种子相对较重,最严重地块甚至毁种。同时,春季低温多雨年份、沙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板结较重和重氮肥、少磷钾肥地块相对较重;播种过深、出苗期延长,也相对严重。

      害虫以地下害虫为主,包括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地表害虫有旋心虫、叶甲、美洲斑潜蝇。玉米种子未采取种衣剂包衣的地块,地下害虫的为害造成缺苗。

      根腐病及花白苗、红叶病及丝黑穗病也时有发生。

      种衣剂包衣是防治玉米苗期病虫害的最佳办法,种衣剂中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杀菌杀虫剂,如呋福戊(克福戊)种衣剂,包衣种子播入土壤后,在种子周围的土壤环境中形成药环境,地下害虫趋向种子时,即触杀死亡。

      福美双和戊唑醇等是防治种传及土传病害的有效药剂,玉米苗枯病和丝黑穗病都是在芽期侵染,尤其在玉米种子萌发到3叶期前为病原菌侵染高峰期,福美双和戊唑醇等药剂能抑制其侵染,减轻病害的发生或达到不发生的目的。针对前茬地下害虫较重的地块,来年春起垅时,亦可以随粪肥撒施毒土,浓度配比可以根据害虫发生的轻重自行调配。对于出土幼苗虫害发生较重的地块可以采取农药灌根处理。通过增施磷、钾肥亦可减轻苗病的发生。建议在砂壤土上使用种衣剂要用低限用量,在粘土上用高限用量,同时要针对气温及土壤墒情合理使用,使其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破土(膜)引苗

      在春旱时期遇雨,覆土容易形成板结,导致幼苗出土困难,使出苗参差不齐或缺苗,所以在播后出苗时要及时破土。播种后经常到田间检查,先播后覆膜的地块,出苗后要及时破膜引苗,发现膜损要及时用土封住破处。

      间苗和定苗

      出苗后要及时间苗,以保证幼苗生长健壮,至4~5片可见叶时定苗。在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应适当延迟定苗时间,但最迟不宜超过6片叶。定苗时根据品种特性和要求留足适宜的苗数,要去除弱苗、病苗、虫苗、畸形苗,留壮苗、匀苗、齐苗。如有缺苗可在同行或邻行就近留双株,缺苗比较严重或整行断垄的地方仍需移栽补苗。

      播种时没有施用种肥的地块,苗期可追施苗肥。苗肥的作用主要是促进幼苗特别是根系的生长发育,对于培育壮苗和实现高产至关重要。苗肥一般在定苗后开沟施用或结合中耕深施,避免在没有任何有效降雨的情况下地表撒施。施肥量可根据土壤肥力、产量水平、肥料养分含量等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每亩可追施尿素5~10千克,占总氮肥量的20%~30%。也可在其中增加一定比例的长效尿素或缓释尿素。中耕追肥作业机具要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无明显伤根、伤苗问题,伤苗率<3%,追肥深度6~10厘米,追肥部位应在作物株行两侧10~20厘米,肥带宽度大于3厘米,无明显断条,施肥后覆盖严密。

      玉米苗期植株对水分需求量不大,可忍受轻度干旱胁迫。苗期适度干旱可促进根系发育、促使植株生长敦实、降低结穗部位、提高抗倒伏能力,利于蹲苗。因此,苗期除底墒不足或天气干旱需要及时灌水外,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灌溉。

      苗期干旱较重时,有条件地方,可采用在苗侧机械开沟注水的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即在拖拉机后挂开沟器,其后安装苗侧开沟注水装置,实现苗期开沟、施水、覆土作业一次完成。具有进度快、成本低、省水、省工、灌溉效率高的特点,亩用水量6吨,可有效解决苗期干旱补水问题。

      中耕松土除草

      人工铲地或机械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地温,加速有机质分解,增加有效养分,防旱保墒及铲除杂草。一般进行1~3次;4~5叶进行中耕灭草作业,深度以3.5~5厘米为宜;拔节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中耕,深度以8~15厘米为宜,苗旁宜浅,行间宜深。

      由于长期使用小型农机具作业,北方春玉米区平均耕层只有16.1厘米,深松能够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促进根系发育,提高玉米抗倒、抗旱等综合抗逆能力,有利于玉米高产稳产。在秋季未深松条件下,可春季深松,深松深度一般30~35厘米,隔2~3年深松一次。

      及早去分蘖,避免损伤主茎

      苗期分蘖大多以第3叶、第4叶腋内长出,形成侧株,不能成穗,但长势旺,与主穗争夺养分和水分并遮光,定苗后至拔节期间,要勤查勤看,视情况及时将分蘖从基部去除。以下情况必须掰除分蘖:1.种植密度4000株/亩以下;2.全膜覆盖种植玉米,前期生长旺盛,分蘖多。

      典型症状:播种至出苗阶段,表层土壤水分亏缺,种子处于干土层,不能发芽和出苗,或造成缺苗;播种、出苗期向后推迟;出苗的地块由于干旱苗势弱、植株小、发育迟缓,群体生长不整齐。处理措施:干旱常发生地区增施有机肥、深松改土、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缓冲能力和抗旱能力;因地制宜采取蓄水保墒耕作技术,建立“土壤水库”;选择耐旱品种;地膜覆盖栽培;秋覆膜或顶凌覆膜;抗旱播种:抢墒播种、坐水(滤水)播种、起干种湿、深播浅盖、免耕播种,抓紧播前准备工作,等雨待播。

      干旱发生后:1.分类管理:出苗达70%以上地块,推迟定苗、留双株、保群体;出苗50%以上的地块,尽快发芽坐水补种或移栽;缺苗在60%以上地块,改种早熟玉米、青贮玉米或其他熟期短的作物。2.采取措施,充分挖掘水源、全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积。3.加强田间管理,已出苗地块要早中耕、浅中耕,减少土壤蒸发。

      典型症状:沙尘天气造成幼苗被沙尘覆盖、叶片损伤。风灾造成幼苗倒伏和折断;土壤紧实、湿度大以及虫害等影响根系发育,造成根系小、根浅,容易发生根倒。苗期和拔节期遇风倒伏,植株一般能够恢复直立。处理措施:1.选用抗倒品种。土壤深松、破除板结。2.风灾较重地区,注意适当降低种植密度,顺风方向种植玉米;播种深度适当加深。3.苗期倒伏常伴随降雨多、涝害,灾害后及时排水。4.加强管理,如培土、中耕、破除板结,还可增施速效氮肥,提高植株生长能力。

      典型症状:直接砸伤玉米植株,冻伤植株;土壤表层被雹砸实,地面板结;茎叶创伤后感染病害。为害程度取决于降雹块大小和持续时间。处理措施:完善土炮、高炮、火箭等人工防雹设施,及时预防、消雹减灾。灾后尽快评估对产量的影响。主要措施:1.苗期灾后恢复能力强,只要生长点未被破坏,都能恢复生长,慎重毁种。2.及时中耕松土,破除板结、提高地温,增加土壤透气性;追施速效氮肥(每亩尿素5~10千克);新叶片长出后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2~3次,促进新叶生长。3.挑开缠绕在一起的破损叶片,使新叶能顺利长出。4.警惕病害发生。

      典型症状:玉米播种出苗阶段和幼苗期易受低温为害。冷害延迟出苗,易感染丝黑穗病等病害,并造成植株生长发育迟缓,降低幼苗个体素质。代谢作用效率下降、细胞膜通透性降低和蛋白质降解。中胚轴和胚芽鞘变褐及萎蔫、叶片呈水渍状及发育不全、甚至因幼苗生长受阻而不能成活,冷害症状可一直延续到恢复生长期。处理措施:1.搞好品种区划,选用耐寒品种。2.种子处理。用浓度0.02%~0.05%的硫酸铜、氯化锌、钼酸铵等溶液浸种,可提高玉米种子在低温下的发芽力,减轻冷害。3.适期播种。按玉米种子萌动的下限温度,结合当地气象条件,安排适当播种期,避免冷害威胁。

      典型症状:霜冻为害植物的实质是低温冻害,但植物受冻害不是由于低温的直接作用,而主要是因为植物组织中结冰导致植物受到损伤或死亡。北方旱作玉米区4月至5月易遭倒春寒为害。处理措施:1.掌握当地低温霜冻发生的规律,选择生育期适宜品种,使玉米播种于“暖头寒尾”。2.选择抗寒力较强的作物或品种,采用能提高作物抗寒能力的栽培技术。3.霜冻发生后,及时调查受害情况,制定对策,不应轻易毁种。仔细观察主茎生长锥是否冻死,若只是上部叶片受到损伤,心叶基本未受影响,可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进行中耕松土、提高地温,追施速效肥,加速玉米生长,促进新叶生长。对于冻害特别严重,致使玉米全部死亡的田块,要及时改种早熟玉米或其他作物。

      典型症状:玉米在萌芽和幼苗阶段特别怕涝。播种至3叶期发生芽涝,抑制根系生长,叶片萎蔫、变黄、生长缓慢和干重降低,甚至幼苗大面积死亡。地势低洼、土壤黏重、降雨频繁地区易发生。处理措施:苗期涝害常发地区,注意配套排灌沟渠;选用耐涝品种;调整播期,使最怕涝的敏感期尽量赶在雨季开始之前;平整低洼地;采用垄作等适宜的耕作方式。

      涝害发生后,应及时评估涝害损失。主要措施:1.及时排涝,清洗叶片上的淤泥。2.浅中耕、锄划,通气散墒。3.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如硫酸铵、碳酸氢铵,补充土壤养分损失,恢复根系生长,促弱转壮。4.死苗60%以上时,重播或改种其他作物。

      典型症状:苗期高温幼嫩叶片从叶尖开始出现干枯,导致半叶甚至全叶干枯死亡;高温使叶片叶绿体结构破坏,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增多,干物质积累下降;植株生长较弱,根系生理活性降低,易受病菌侵染发生苗期病害。处理措施:1.高温常发地区,注意选育推广耐热品种;调节播期,使开花授粉期避开高温天气;适当降低密度,宽窄行种植,培育健壮植株。2.适期喷灌水,改变农田小气候。

      联系电话:010-85815522转2655

标签:;  ;  ;  ;  ;  ;  ;  ;  

北方旱地玉米正常苗期与异常苗期的不同处理_玉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