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特点与过程_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特点及过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过程论文,课程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尚处于起步阶段。从实施情况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活动形式,忽视活动实质

从各种各样的活动展示中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活动组织得热热闹闹,形式丰富多样,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2.重视活动结果,忽视活动过程

一些学校、教师将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当一部分精力用在成果的规划和总结上,甚至有的在活动还未开展就让学生准备论文集、作品集,开学生的成果展示会等,这种过于重视成果、忽视对过程中的丰富教育资源的开发的作法是极不可取的。

3.用学科的教学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目前,一些学校存在着大量采用教师“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方式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如,采用“复习铺垫——引入新课题——教师传授——学生讨论——课堂练习”等环节进行。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学科教学在认识上有偏差。

4.缺乏对学生学习时间的整体管理

有些教师有一股热情,但缺乏科学精神,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科学安排,结果学生课外忙于调查研究,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等,甚至有的家长怕影响学生学业替子女去“访问”、去“调查”、去“写作”等等。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既有观念方面的,也有课程本身的;既有评价方面的,也有条件方面的……因此,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过程的特点、过程等,对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学校、指导教师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落实在操作层面的过程,是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与功能,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状况,反映了学校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折射出学校与教师,社会与家庭对课程改革的关心、重视及支持程度。与学科课程的实施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因素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涉及因素相当多,有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等。每个因素又包括多个方面,在人的因素方面,有来自学校领导和学校指导教师方面的,有来自校外的指导教师、家长的认识与支持方面,还有来自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在学校指导教师方面又有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合作协调能力、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等。在指导教师的实施能力中,又包括活动的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信息使用能力、总结评价能力等。物的因素也包括许多方面,有来自学校内部的,如图书馆、资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教学与实习研究基地等;有来自学校外部的,如科技馆、科学宫、文化宫、农村、工厂、科研院校和自然中的各种资源等。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涉及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

2.灵活性强

虽然国家规定了综合实施时数为每周3节课,但并不代表这3节课是每周平均使用。实际上,教师可根据活动主题的不同需要对时间进行灵活分配,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保证活动主题的有效实施。

3.活动场所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其实施的活动场所多、活动空间广。活动场所不单是学校,还延伸到学校外的家庭、企事业单位、社区机构、社会生活场所、科研单位等,融入现实生活事件、现象和情境中。这样一来,既密切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又拓展了学校的实践活动范围。

4.方式方法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单是教师的讲授,更多的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如参观、调查、访问、报告、座谈、查阅资料、实践尝试、体验、制作等;多样化的方式和方法为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安全要求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究取向,使得学生走出教室,要走向社会、接触自然;要走访各类人员,调查各种事项,这就带来了社会学习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因此,作为课程的组织者应当以高度重视、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之,并以细致严密的工作实施之,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安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各项要求,切忌形成“少活动,只在学校活动;甚至不活动”的消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现象。应注重调动一切社会资源为学生的健康和安全提供切实保障。

6.管理难度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有着较大的自主性,无统一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社会中寻找他们熟悉、感兴趣的课题内容;无绝对固定的指导教师(因课题内容而定);无固定不变的活动场所(校内、校外);无固定的活动模式。这样就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与任务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如果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个客体,那么,参与课程实施的人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它主要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相关部门的人员、学生家长等(见下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不同主体所承担的任务是不同的,其中,学校以及学校指导教师作为课程实施主体中最核心的部分,任务最重,所起作用最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各主体及任务

附图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主要包括生成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活动具体实施、总结交流与活动反思五个步骤。

1.生成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的确定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中选择有探究价值,能促进学生发展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当地教育教学资源。活动主题要有新奇性、趣味性、启发性和实践性,既有一定难度,又是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的。生成活动主题的策略有:

首先,教师可指导学生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设计主题;可以研究地方和学校课程资源,设计与社区生活相关的主题;可以联系现代科技知识社会发展,设计课题;可以对学科知识进行重组,开发综合性课题;可以从学生的不良习惯、存在问题出发,确定课题。还可以在调查、互动、反思、疑问、争论和错误观点中生成主题。

其次,由于小学生受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限制,有很多好的活动主题学生不能够发现,初始阶段,需要教师把那些具有地区特色的,适合学生选择、体验、探究的,并为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主题挑选出来,把它们作为学生所共同参与的活动主题。

总之,无论主题来源如何,都是师生共同决定的。在此过程中教师是活动主题确立的启发引导者,学生才是确立课题、探究课题的主人。

2.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是活动的规定和蓝图,是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活动方案主要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研究准备,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课题研究的成员,课题研究实施形式,主要步骤,资料收集的途径,预期成果及其呈现形式,安全保障措施等。制定活动方案要体现:(1)真实的背景。说明课程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和前因后果。(2)具体事件。涉及的人和事等行为叙述清楚。(3)完整的过程。如制订方案、评价决策、实施控制、预测结果等步骤,最后还要进行总结和评价的设计。(4)隐含思想。(5)师生共同制定。

制定活动方案时,要注意:一是体现活动课程的目标;二是考虑活动方案要切实可行、操作性强、安全可靠;三是形成特色(内容特色、目标特色、活动特色),体现创新。

3.实施活动方案

实施活动方案要有一系列较为具体的活动,包括:(1)引导学生开展多样的活动。如调查、访问、参观、实验、测量、统计、分析、制作、表演、社会宣传等。(2)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如图书资料、网站地址、实验器材、活动工具等。(3)教给学生必要的方法。例如,如何使用视听工具,如何进行访谈,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是什么样的,如何利用工具书,如何对已有的资料进行整理等。(4)协调各方面关系。如协调好学校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求得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5)指导学生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工作。如,调查问卷,实验数据,活动记录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做原始资料的记录,如活动主题、时间、地点、指导教师、分工、活动经过及活动结果等。(6)及时发现生成新课题。如某校以“牛奶”为主题,进行了系列活动的规划与实施,在教师讲解牛奶的营养,牛奶与健康的关系时,学生突然问道:“牛奶这么好,那为什么我们每天都喝牛奶,而农村的小朋友都很少喝牛奶呢?”虽然,这是活动中生发出来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恰恰反映出大多数城市小学生对农村学生生活状况缺乏了解。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从认识、经济、观念等方面进行探究,该活动的开展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4.总结交流

在总结交流时,一般需要注意:

(1)交流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静态的,如一篇论文、调查报告、日记、作品等;动态的,如一次演讲、报告、制作比赛、心得交流。交流不仅有校内、班内,还有校外、与社会进行交流,如将学生合理化建议、要求及时提交到相关部门,将学生的成果向社会展示等。(2)成果展示要自然真实。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本身就是成果。因此,成果展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活动经验、体会、发现、作品展示出来,使学生意识到展示不是为了获奖,而是一种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3)抓住时机,拓展主题。总结交流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在活动总结交流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进行主题的拓展与升华。

5.活动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活动反思可以分为:主题活动实施前的反思,实施中的反思和实施后的反思。

(1)主题活动实施前的反思。教师可以从以下问题入手进行实施前的反思:

·主题活动的目标是否明确?

·活动主题的来源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主题活动的内容对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有利?

·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会如何?

·学生对本次主题活动的哪个方面可能会最感兴趣?

·自主活动中,学生在哪方面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

·上次主题活动实施中最失败的地方在哪儿?本次主题活动中有没有改进?

·是否有相对完善的主题活动方案?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与活动主题相关的知识与能力是否具备?

·本次主题活动还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支持?通过哪些途径获得这种支持?

·如何做好学生活动情况的记录?收集学生信息的手段准备得如何?

(2)主题活动实施中的反思。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是生成性,随着活动方案的展开,新的目标、新的主题和新的活动方式不断生成。对生成性问题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教师的规划意识及应变能力,避免当生成性问题出现时,教师手足无措,陷入僵局。

(3)主题活动实施后的反思。这一反思发生在教学过程之后,它需要教师对主题活动确定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策略做出评价和判断。在反思过程中,教师可以追问自己:

·主题活动是怎样进行的?

·活动中达成了规划中目标的哪些方面?

·实施中改变了方案的哪些内容?

·哪个环节中学生收获最大,是哪些方面的收获?

·我参与了主题活动的哪些环节,是否存在包办行为?

·我对学生进行了哪些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学生所获得的学习经验会对哪些学科的学习有帮助?

·是否还有其他的教学策略能使主题活动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是否需要尝试新的教学策略……

根据以上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教学行为的价值,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主题活动的反思日记和主题活动的过程观察(录像观察法、同伴观察法等)是目前教师进行活动实施后反思的常用方法。

标签:;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特点与过程_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