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液检测分析论文_周立臣

前列腺液检测分析论文_周立臣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2400)

【摘要】目的:分析前列腺液检验的基本方法。方法:对50例有临床症状疑患前列腺炎患者开展了前列腺液常规检验以及支原体培养,对一部分患者开展了衣原体检测以及细菌培养,将支原体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与正常组进行综合性对比,同时应结合CT检查结果对前列腺液检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论MP呈阴性还是阳性,前列腺液中的卵磷脂小体、白细胞PH值的变化无相关性。CT与MP阳性兼有卵磷脂小体、白细胞PH值的差异具有相关性,细菌培养阳性与正常前列腺液当中的卵磷脂小体及白细胞PH值具有相关性。结论:疑患前列腺炎患者需采用前列腺液检测的方式开展有关项目的检验,同时也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前列腺液;检验;脓肿

【中图分类号】R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2-0275-02

前列腺疾病是当前男性泌尿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在前列腺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前列腺常规检验是十分关键甚至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时,前列腺分泌液也是前列腺液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在前列腺液中含有大量有计划和而无,在临床诊断中,前列腺特异抗原是辨别患者是否患有前列腺癌的重要指标,除此之外,前列腺液中还含有一部分淀粉样颗粒、上皮细胞以及白细胞,临床检验是疾病诊断的重要前提[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疑患前列腺炎的患者,年龄20~70岁,采集标本前应告知患者先排尿,后用 浓度为0.1g/L的新洁儿灭溶液进行尿道口消毒,再开展前列腺按摩,将前列腺液放入无菌试管内送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1.2.1前列腺液常规检验 按照《全国临床操作流程》对前列腺的检查要求开展检验工作,同时 应真实客观的报告结果,PH值检验采用大型医药厂家生产的精密试纸。

1.2.2支原体 采用我国大型医药企业生产的液体培养基以及法国某医药公司 生产的固体培养基,操作时应注意 说明书上的操作规范,同时对报告的结果进行分析[2]。

1.2.3衣原体(CT) 采用男女两用的衣原体快速检验试剂盒,此外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和使用,对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报告。

1.2.4细菌培养 将已经送检的前列腺液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处理,遵照培养的规范和要求将其接种在培养基上,在37℃的条件下培养18~24h,并观察培养的结果,若菌落指标超过 5000/ml时,可判断为阳性,开展生化坚定和药敏试验,并将坚定和试验的结果准确报告[3]。

2.结果

检查中各项指标正常的患者为18例,卵磷脂小体减少23例白细胞>10个/HP28例,PH值≥7.0的患者为20例。ESP-MP培养阳性14例,ESP-CT检测阳性4例,随机抽取了30例进行了MP培养,对前列腺液进行了检验,将检验的结果分为两组,分析后显示论MP呈阴性还是阳性,前列腺液中的卵磷脂小体、白细胞PH值的变化无相关性。CT与MP阳性兼有卵磷脂小体、白细胞PH值的差异具有相关性,细菌培养阳性与正常前列腺液当中的卵磷脂小体及白细胞PH值具有相关性。

3.讨论

卵磷脂小体主要的成分为中性脂肪小滴,正常的前列腺液涂片镜检可见较多的黄白色折光卵磷脂小体,由于吞噬细胞的作用,卵磷脂小体的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消失,当 发生前列腺炎时,能够促进前列腺炎细胞的产生,同时 其还能够对白细胞产生趋化的作用,从而将白细胞引至前列腺,出现炎症。在前列腺液镜检时,卵磷脂小体减少对的标本减少了吞噬细胞,同时也减少白细胞,在临床诊断中,一般采用结合白细胞变化的数量来诊断前列腺炎[4]。

白细胞一方面可以很好的借助 吞噬细胞消灭致病微生物,同时中性粒细胞嗜天青颗粒当中弹性蛋白酶数量较多,弹性蛋白酶在生殖系统新陈代谢中是重要的参与者,主要借助对淋巴细胞的刺激改善杀伤细胞的能力,是机体放于系统运行中不容忽视的一环,因此当出现前列腺炎时,白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多,其中中性细胞最为常见[5]。

正常情况下,前列腺液呈弱酸性,当发生前列腺炎后,由于大量白细胞的作用,炎症程度越重,上皮细胞坏死、水肿的情况就越严重,进而对枸缘酸起到了稀释的作用。前列腺液的PH值与组织液血浆的PH值更加接近[6]。

精液检查是一个复杂性较强的过程,其检查的重点主要有精子的形态、数量、功能等等,检查中其索要达到的目的主要有对男性的生育功能进行评价,为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对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 也有十分显著的辅助作用,该检验还可对输精管结扎手术后的患者进行临床效果观察,此外该检验还能为人工授精筛选质量高的精子[7]。

引发前列腺炎的一个重要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其占所有致病菌的80%左右,该病菌的滋生与尿路感染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此外,膀胱畸形尿潴留以及表面葡萄球菌也是引发前列腺炎的重要致病菌,研究显示前列腺炎检出的表层葡萄球菌占30%以上,与已公布的数据吻合度较高[8]。

一般而言收集的前列腺液标本只有2~3滴,而仅凭标本量无法真实反映前列腺的整体情况,男性尿道长度较大,尿道腔容积较大,按摩过程中留存在尿道中的前列腺液数量也较多,因此前列腺按摩部位的顺序不同,前列腺液炎症的临床表现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标本量无法充分体现前列腺整体的健康状况,在前列腺疾病尤其是前列腺炎的治疗中无法仅凭一次检验的结果做出诊断,也无法凭借一次检验确定治疗的方案。为了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应进行数次检验,将 检验的结果进行综合比对和分析,前列腺液检查三次以上显示正常才能判断为痊愈。

【参考文献】

[1]金敬爱,朱咏慧.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及尿道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12):1222-1222.

[2]夏小梅,朱云波.有关前列腺液病原体的检测与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27-128.

[3]韦秋立,卢运照.237份前列腺液标本支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4):490-491.

[4]林文浩.145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0):1886-1886.

[5]温贵华,薛碧媚,黄德强,等.183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致病菌检测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6):543-544.

[6]钟全亮.前列腺液中病原体的检测以及分析研究[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4(11):123-124.

[7]金艳红.浅论前列腺液的检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3):249-249.

[8]周泷,王云,刘敏.237例尿道炎患者前列腺液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9,25(2):139-139.

论文作者:周立臣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

标签:;  ;  ;  ;  ;  ;  ;  ;  

前列腺液检测分析论文_周立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