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绿色通道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论文_董路兵

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绿色通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选取我院所收治的64例行临床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依据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等两个组别,各组别病患数均为32例,其中观察组均采用绿色通道诊疗模式,对照组均采用传统诊疗模式,对比两种不同临床诊疗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9%,与对照组的81.3%相比,P<0.05,数据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同时,观察组患者T0(就诊至确诊时间)、T1(就诊至介入治疗时间)、T2(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统计学意义均具有显著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绿色通道诊疗模式,可有效缩短患者急诊就诊至临床治疗时间,提高其治疗总有效率,应用效果良好,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关键词:绿色通道;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临床效果

在当前医疗环境下,我院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最佳诊疗模式,特选取64例患者展开本次研究活动,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活动开展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任意从我院同期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64例作为研究病案,所有患者经心电图与血清标志物检查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此64例患者中38例为男性,26例为女性,年龄区间为46-78岁,平均年龄为(57.7±5.3)岁,研究活动开始前,对患者进行临床咨询,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表示知情同意。根据数表法将6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均32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分别给予其不同诊疗模式,其中对照组患者均采用“急诊就诊-病房-冠脉介入”的传统诊疗模式。观察组患者均采用绿色通道诊疗模式,具体诊疗措施包括: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急诊医师依据其实际病情及时作出正确的临床诊断,并通过与家属协商后,常规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患者吸氧,并密切监测其血压、心电图等。同时检查患者血尿常规、电解质以及心肌标志物等,预防并发症。待病情确诊后,给予患者300mg阿司匹林+600mg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预防血栓,同时做好介入治疗准备。②由急诊科转入介入室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止疼与吸氧治疗,密切关注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必要情况下给予其相关对症治疗,准备好急救仪器与药物等。③术中监测:密切关注患者心电图显示波,判定其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及时做好除颤准备,并备好相关治疗药物,以便及时行对症治疗。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适当处理低血压。同时监测患者压力曲线变化情况,以免冠脉开口发生嵌顿,预防心律失常与室颤等。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吸氧、镇痛药物注射等,并给予其硝酸甘油行舌下含服,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减轻其疼痛感。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治疗时间(主要指标包括T0、T1、T2等)、患者住院时间及其临床治疗效果等。

1.4疗效判定

结合本次研究中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特制订以下疗效判定标准:①若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检查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可判定为显效。②若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消失,经检查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可判定为有效。③若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且其各项指标均未改善可判定为无效。④病死。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病例数在总人数中所占比例。

1.5统计学数据处理

收集并归纳、总结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利用软件SPSS13.0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检验,其中计量类资料均用(?x±s)表示,并通过t检验,计数类资料均用“%”表示,并通过卡方检验,若检验结果显示P<0.05,表明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临床疗效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详见表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心血管内科常见病,患者发病率高[1],且该症患者多易并发心律失常、休克以及心力衰竭等,病情严重者甚至可危及其生命安全[2]。所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及早接受临床科学、有效的急诊治疗,以提高其存活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现阶段,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多采用冠脉介入疗法,治疗效果良好,但是由于传统急诊就诊模式消耗时间较长,易错过患者最佳救治时间,无法满足患者及早行冠脉介入的需求,所以临床急需建立一套快速、科学、有效的新型诊疗模式。本次我院为进一步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最佳诊疗方法,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病死率,特选取64例患者分别于其急诊就诊中应用两种不同的诊疗模式进行临床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T0、T1、T2与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P<0.05,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总而言之,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急诊中应用绿色通道诊疗模式,患者急诊就诊至临床救治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短,患者治疗效果良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陈晓云,潘道蓉,庞思,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绿色通道后获益与风险评估[J].海南医学.2015,26(14):2062-2065.

[2]陈丽丽,陈玲玲,赵凤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及入院后宣教[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09(05):02.

作者简介;董路兵(1971年-)副主任医师,彝族,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诊疗及冠心病介入诊疗及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工作。

论文作者:董路兵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1

标签:;  ;  ;  ;  ;  ;  ;  ;  

研究绿色通道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论文_董路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