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中健康教育应用的价值分析论文_李再兴,杨茜

李再兴 杨茜

(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自贡 6431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中健康教育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社区居民400例,调查其对慢性病知识的认知和不良生活习惯,并对慢性病的认知程度和不良的生活习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加强健康教育。分别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居民对于慢性病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危险因素。结果:与健康教育前比较,进行健康教育后可提高居民对于慢性病知识的知晓率以及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并实现其应用价值,应加强在社区里健康教育的推广。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教育;防控;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4-0239-0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含义指从发现之日起算超过3个月的非传染性疾病[1]。引起这些疾病的因素主要有: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所从事的职业和环境、精神压力等,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脏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精神疾病等等,不会将其传染给其他人[2]。但因为这些疾病发展期缓慢,且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些慢性疾病严重的并发症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3]。如何预防与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健康教育的重点,通过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手段改变居民的卫生、健康观念,改正高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增强对慢性病的认知和自我保健的意识,从而起到预防与控制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荣县旭阳镇社区居民400例,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其中,男性263例,女性137例,年龄23~58岁,平均(35.2±4.6)岁。社区居民的职业有工人、农民、学生、干部等,均填写问卷,根据回收问卷,进行分析,对提出和发现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6个月后,对该社区的人员再次随机抽取400名居民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认知调查,统计并分析健康教育的结果。

1.2 方法

1.2.1社区健康宣传。在社区内创办以慢性非传染病为主题的健康教育专栏、张贴海报、发放宣传资料, 举办慢性疾病防治主题讲座;通过权威专家及爱心人士开展义诊,让社区的居民能够亲身体验,增加对慢性病危害的了解;通过关注健康微信公众平台,根据不同期推送的内容全方位了解慢性病;在社区中开展关于慢性疾病的知识问答比赛,通过奖品的吸引,让居民能够积极主动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知识,并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的人。

1.2.2社区健康策略支持。社区制定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导读》,加强对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对社区内的医生严格执行有执业医师资格才能上岗,对检查出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治疗,必要时进行系统性管理。

1.2.3转变社区居民健康观念。提高社区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认知和自我预防,要转变社区居民的健康观念。通过联系一些自身正在经历慢性病折磨及通过转变健康观念和行为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的病人讲解自己的体会,让居民能够真正的意识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以及转变健康观念及行为的必要性,从而影响到自己和身边的人。

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检测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健康教育前后疾病知识知晓率比较

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健康教育后居民对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知晓率较高,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有研究证实,如果患者的行为危险性因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对于防治社区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综合的健康教育十分的有效[4]。以糖尿病、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原因就在于居民对慢性病知识的缺乏,未能够认识到防治的重要性以及没有培养自身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干预方式,以提高居民的健康卫生知识水平、转变居民的健康观念、改变行为危险因素为目的,促进培养防治意识和在我管理能力,从而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率、致残率、死亡率的作用[5]。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干预后的居民在社区综合管治参与明显的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目标是社会化、社区化、单位化和家庭化。要提高社区居民对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知晓率,一方面必须通过社区健康策略的支持,以及通过社区的健康教育专栏、宣传资料、讲座等多种方式推广;另一方面必须依赖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健康教育宣传[6]。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中健康教育应用的价值。通过随机抽取本社区居民400例,进行问卷调查,分别比较了健康教育前后居民对于慢性病知识的认知晓率和行为危险因素。结果显示,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后对于慢性病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以及能够转变健康观念、防控行为危险因素。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而言,教育干预后,有利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并实现其应用价值,应加强在社区的健康教育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倩倩.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药物与人,2014,27 (324):366.

[2]陈恩晃.关于社区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认知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1):143-144.

[3]杨兴万.HYPERLINK "http://med.wanfangdata.com.cn/Paper/Detail/PeriodicalPaper_zywsybs201505010" \t "http://med.wanfangdata.com.cn/Paper/_blank"务川自治县烟草企业职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情况分[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5,30(5):290-292.

[4]王贤初,麦艳冰,陈燕,邱德星,周辉.光明新区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25(8):33-34.

[5]吴雪媚.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技术和策略.中外医疗,2012,31(12):165,169.

[6]张征,邓丽英,广州市沙园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状及危险因素调查.社区医学杂志,2011,9(14):66-67.

论文作者:李再兴,杨茜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

标签:;  ;  ;  ;  ;  ;  ;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中健康教育应用的价值分析论文_李再兴,杨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