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分析论文_卢小海

道路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分析论文_卢小海

临海市路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路面基面是施工是基础部分,所以想要控制好道路的品质就要从道路的基面做起,本文分析了道路基面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正确的道路基面施工方式。并提出了如何控制好质量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道路施工;路面基面;质量控制

在路面施工中基面的施工是一项重要工作,道路基面有多项参数直接影响道路的施工因素。几年的施工质量不仅与道路的承载能力息息相关,而且与道路的排水、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关系。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基面是道路施工的第一步,在施工中的基本原则包括选择良好的土质、同时做好压实、防止因为雨水冲刷造成土质流失等。

一、基面的施工

1、路基面的控制

路基一般都选择自然土,有时就地取土,将土进行翻转后在进行振亚。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加土地的紧实度,排除土地的气泡。但是前提是土质需呀达到固定的要求,一般的要求在于土质的颗粒比较小,颗粒小就便于压力施工,同时回弹率就更低。同时土质还有两个重要的指标需要注意,一个为含水量,另一个是干容量。一般干容量越高,含水量适中是最好的施工土地。但是有时候土质不达标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解决相应的问题。第一在含水量较差的土质上进行喷水,但是一般土质都会出息含水量较高的情况,对于这样的情况可以采用生石灰来施工,生石灰施工需要等生石灰放热结束后在进行施工,在发热结束后应该再次进行压力施工。因为热量会改变基面的形状,所以要等待正常温度之后在进行施工,否则路面就会形成漏洞的现象。另外在施工中可能会遇到地下河流比较浅的地方,在这样的施工时采用大量的黏土对道路基面的周围进行铺设,利用黏土阻隔水与道路。同时可以在缓冲带增加一些砂砾等残渣作为缓冲的材料。

1.1保证土壤的含水量

土壤的一定的含水量能够帮助土壤更好的紧实。在土壤在保持一定的水时,是最适合压实的时候,因为如果过含水量过大,就会造成压实不好,在水流失后,基坑就会出现下陷现象。同时要是土壤中含水量过低就会造成压实不严。同时下雨之后就可能出现水土流失,在混凝土下形成空洞,造成混凝土应力不稳定。所以在基面的施工是应该注意这一问题,提高水份的监测工作,提高压实的能力。

1.2选择合适的压实工具

在道路基面的压实工作中,土层厚度一般在30cm左右。但是不可能直接压实,而是多次压实最终形成30cm土层厚度。所以针对这种反复的操作采用重型压实机比较好用,轻型压实机的重力不足,能够达到的最大密度比也较重型压实机要小,所以做好压实机的管理工作。但是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含水量又要求必须较大的重力才能满足水分均匀的现象。所以在施工工作一般都采用最高规格压实设备。

2、强度控制

压实的效果用数据表达出来就是对强度的计算。在强度的不仅是针对抗压力的计算,也是对路面基面的整体强度以及抗震性、耐久度的一个综合考量机制,通过对强度的管理做好相应的施工手段,路基施工时一个较为简单的工作,但是对于质量要求水平很高,所以就要按照要求做好施工的操作,以及针对问题及时加强的准备。基面是道路的基础,关乎着路面的寿命。所以施工共组一定要规章做好。

3、对强度控制

路基的工程,压实度是反映路基每一层的密实状态,弯沉值则反映的是路基上部分的整体强度,只有两者全部符合要求的时候,路基的整体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才能符合要求。其实路基施工并不是复杂的工程,只要们按照要求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就能够施工出高质量的道路。

二、道路施工过程中的对路面的质量控制

路面除了要具备强大的通行能力、较高的安全性能,舒适的行车效果,还要具备充足的承载能力。在施工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路面的平整度和可能出现的病害的防治和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基层平整度的控制

在道路施工的时候怎样控制好路面的平整度,要分不同的基层进行分别的处理方式。选择石灰稳定土当做底基层的平整度比较容易控制,可以选择平地机进行刮平到合格的平整度即可;但是对于水泥稳定碎石就不能一样处理,它的平整度控制比石灰土要具有难度,而且要求又比较高,它的面层平整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行车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通常水泥类的稳定材料会有很多接头,会影响平整度,为了延长其初凝的时间,可以用缓凝减水剂,在现场进行试验,当初凝时间平均达到270分钟,就能够对摊铺长度、压实的程序进行设计。

2、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平整度的控制

对沥青混凝土面层平整度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基层平整度的影响最为主要,当面层的松铺厚度不均,在压实之后压实度不相等,在经过一定时期的行车后,平整度就会下降很多,因此控制好基层的平整度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沥青混凝土在碾压过程中,温度一定要把握好,温度过高就会产生裂缝和推移现象,影响其使用的寿命和平整度;温度过低会使混合料的压实不充分,只有温度条件和压实方法控制在适当的范围,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压实效果。

3、水破坏的控制

水对道路的使用性能会产生很大影响,它不但能够降低路基强度,而且高温水还容易造成沥青剥落,成为道路的重大破坏。道路一般设计的路堤相对较高,而且多有硬的路肩,对路基内的水害并不是很严重,只要重点防止路面的水下渗所带来的对路面结构造成的破坏。我们国家很多建成的沥青路面道路上面经常会在雨后出现很多的坑槽,这就是水的破坏造成的,特别是在夏天的高温天气,雨水下降渗入到路面,形成了高温水,通过行车荷载的作用,沥青被剥落下来,造成两者的分离,加之行车的作用力就形成了坑洞。施工的时候可以采用粘结力强的沥青和碱性的石料,使水渗入不到结构层的内部,从而有效避免了这样的破坏。

4、裂缝的防治

路面的裂缝种类大致分为两种,即由于基层开裂所形成的反射裂缝和由于面层自身产生的温缩裂缝,都是属于第一类裂缝――非荷载的裂缝;另一类是因行车荷载反复的作用造成的裂缝,是由于路面基层承受的拉应力超出其抗弯拉强度而产生的网状不规则的裂缝。

一是对路面基层裂缝的控制。可以选择收缩性小的水泥稳定类结构当做基层,在施工的时候考虑到水泥类的定材料产生裂缝的原理。它产生收缩主要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即温缩和干缩,这两者又都和材料的含水量和塑性指标有关系,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要对材料的塑性指标进行试验,指标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就可以采购。

二是对路面面层裂缝的防治。沥青路面非荷载的裂缝是低温和疲劳裂缝总和,它和沥青的品质有关,国内外学者通过多项试验表明,针入度指标越高,温度敏感性越低,高粘度沥青的温度敏感性较低,在选择路面材料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因为裂缝一旦出现后。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道路基面的施工中主要的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保证土壤的合格,图样应该有着良好的含水量。含水量不能多,不然会导致塌陷。含水量也不能少,不然会导致产生空洞。另一方面就是要控制好压实的工作,对于压实的设备,次数。以及方法都有着详细的规定,施工人员应该按照固定的形式施工,一层一层的施工,提高施工的质量。在施工后要做好对土壤强度的监测工作,在土壤的强度管理过程中,应该从多个参数共同考虑,让基面施工减少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建春.试论路桥工程中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3(22)

[2]蒲云川.关于道路桥梁过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1)、

[3]李长洪.对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14)

[4]陈国伟.道路施工过程中的路基路面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7)

论文作者:卢小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

标签:;  ;  ;  ;  ;  ;  ;  ;  

道路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分析论文_卢小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