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外贸出口下降原因分析及建议

当前外贸出口下降原因分析及建议

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272.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0.6%,其中:出口640.6亿美元,下降8.2%, 进口631.亿美元,增长11.6%,外贸顺差8.8亿美元, 由于长期以来外贸企业出口增长是以牺牲经济效益为前提的,多年积累的矛盾被掩盖了下来,而今年以来,各地外贸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策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今年以来外贸出口下降是历年来积累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总爆发的必然结果。

一、今年以来外贸出口,特别是一般贸易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

1、经营思想的转变和经营目标的变化。 为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尽早扭转外贸企业大范围亏损的局面的客观要求,今年初外贸部门提出了“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努力扩大出口”的经营指导思想,强调外贸企业出口绝不能搞挂帐出口和亏损出口。外贸企业明确以出口效益替代出口规模,这样一些亏损出口的业务就相应取消,虽然前几年外贸公司也都在讲出口效益,但真正以效益原则作为出口目标还是从今年初开始。因此,出口经营目标的变化是今年外贸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主观原因。

2、外贸企业应收出口退税款大量增加,企业周转资金紧张。 由于国家拖欠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款,造成外贸企业资金紧张,外贸企业由于继续增加出口,应收退税款又继续增加,继续无偿负担利息的考虑,使得外贸企业出现了资金不足,又不愿也不敢从银行贷款的不正常局面,同时欠税又加重了企业利息支出,造成换汇成本再一次上升,严重影响了外贸公司出口的积极性。

3、外贸经营秩序混乱,低价竞销的行为仍十分普遍。 由于低价竞销,外贸企业能够盈利的出口货源十分有限,外贸部门缺乏统一总量,结构和市场管理,多头出口,低价竞销,产量多,质量差,品种少。造成外贸经营秩序混乱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家外贸出口政策,缺乏统筹考虑,一方面提出大力发展出口代理业务,发挥传统外贸公司的优势,另一方面又大量下放自营出口企业经营权,大力提倡自营出口,而这两个方面措施是相互矛盾的,由此出现了不顾后果的盲目放权和业务交叉,一方面大量增加自营出口企业数量,审批条件放宽,另一方面是各外贸公司业务交叉太多太乱,如苏州市所有外贸公司都经营丝绸产品出口业务;二是地方行政干预,一些地方经营观念仍未改变,仍以牺牲经济效益争出口货源抢国际市场;四是人才流失到“三资”企业,个体企业,带走业务和客户,形成不正常竞争。

4、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外贸出口成本上升。长期以来, 我国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基本上是靠政策推动的,这些政策包括:信贷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出口退税政策和出口指令性计划、出口奖励政策等等,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这些政策开始弱化和取消,具体表现在:一是国家长期对外贸出口收购实行“谁出口就支持谁”的信贷政策,同时实行了优惠贷款利率,对外贸亏损占压银行贷款实行了“不停贷、不加息、不罚息”的政策,按照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和外贸改革的需要,对外贸出口实行了“谁出口效益好就支持谁”的信贷政策,对外贸亏损出口的不予支持,并且从1995年起取消了外贸收购优惠贷款利率,执行了正常的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二是近几年国家一直利用汇率政策变化维护和推动出口增长,每当外贸出口换汇成本受国内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接近或超过当时人民币汇率水平,企业亏损,出口增长乏力时,国家多次采取了人民币贬值促进出口,有力地推动了出口高速增长,而1993年下半年国家实行汇率稳定以来,人民币不仅没有继续贬值,而且稳中有升,对美元比价由8.7元上升到8.3元,即同等情况下,每出口一美元少盈利0.4 元人民币;三是出口退税率两次下调由1994年的17%降到今年的9%, 外贸出口换汇成本平均增加0.6—0.7元,使得原来许多出口微利商品变为亏损商品,企业无法组织出口;四是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出口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约束力明显减弱,同时按照效益原则,对增加没有效益的出口规模也不再实行奖励政策,这样降低了出口任务的压力和出口的积极性。

5、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综合作用。 一是受国内物价上涨的影响,出口商品收购物价不断上升,而国际市场价格并不因此提高,造成出口成本提高,竞争乏力,据调查,某省纺织服装行业指数1995年比1994年上涨40%,由出口盈利商品变成了亏损商品;二是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型商品需求量大,受国家政策和市场供求的双重作用,不允许也没有能力组织大量的资源型商品出口;三是出口市场过分集中,外贸出口受非市场因素影响大,稳定性差,1995年美国、日本和香港占我国出口市场的60%左右,而非洲、拉丁美洲和西亚只占我国出口市场的5.6%, 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危害一方面直接影响出口的潜力,另一方面出口增长易受制于人,受非经济因素影响甚大;四是国际同行竞争激烈,我国劳动力廉价优势已被越南、泰国和巴基斯坦等取代,使得我国增加出口十分困难,市场在萎缩、替代。

6、外贸企业国际竞争能力脆弱,抗风险能力差。 一是长期以来外贸企业自有资金比例极低, 负债率高。 全国外贸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95%左右,财务开支大,出口换汇成本居高不下;二是外贸企业亏损大,不合理占用多,可用资金少;三是我国外贸企业长期依赖国家政策扶持,没有真正从经济意义上参与国际竞争,一旦国家取消各种扶持政策,适应、开拓、抢占国际市场能力差,经营和管理意识淡薄,外贸出口点多,面广、经营分散,不具有规模效益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四是长期以来外贸企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不足,加上目前的大量人才流失,造成外贸企业人员素质从总体上不适应市场经济外贸出口增长的需要。

7、外贸出口增长受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和生产水平的制约。 外贸出口不是一个孤立的经济行为,它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是国内经济发展的最终反映,从根本上说,国内生产发展水平决定了外贸出口的增长,一方面国家对其它行业的政策也同样间接地影响了外贸出口的增长,另一方面,缺乏拳头产品,而一般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国际竞争力弱。从总体上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不适应国际市场产品结构的需要,包括产品质量、品种和品牌。

8、前两年出口增长中非经济增长因素的影响。全国1994 年比1993年出口增加293亿美元,1995年比1994年出口增加278亿美元,而1991年到1993年两年出口才增加198亿美元。1995年和1994 年之所以出口出现快速增长,除了正常经济增长因素外,有较大成份是非经济因素推动的,一是1994年汇率并轨,实行了银行结售汇制度,大大改变了外贸企业资金状况,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刺激了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二是1995年国家实施了两次出口退税率大调整,外贸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抢在出口退税率调整前大量组织出口。而今年的外贸出口是正常经济意义上的出口,既没有争抢出口规模,又没有优惠政策推动,是客观竞争的结果,与前两年的情况不能类比。

二、认识和建议

1、我们认为外贸出口下降是意料之中的, 是将外贸企业推向市场后公平竞争出现的短期阵痛,是改革与发展中的矛盾,而且从各地二季度的情况表明,这种阵痛正逐步减弱,进口在年初出现高速增长之后,逐渐回落,已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进出口出现顺差,因此,随着退税进度的加快,可以预见今年的外贸进出口形势会逐步好转的,基本上可以保持在国家年初出台两税政策之前预测的范围之内。

2、关于今年外贸出口下降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我们认为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其影响不大,一是今年头6 个月进出口贸易从总量上看收支基本平衡,还有几亿元的贸易顺差;二是国家外汇储备不但没有减少,而且稳中有增,达到866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30亿美元;三是人民币汇率自年初以来一直保持稳定态势;四是国家最近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了结售汇制度,对于进一步稳定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今年外贸出口下降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 一是表现在总量上,外贸出口下降使得一批商品本应在国际市场上销售,而转向国内销售或者生产积压,对国内经济正常运行影响较大,而与此同时进口增加又占领了一部分我国市场,使得国内一些生产厂家产品积压,举步维艰;二是表现在结构上,在我国目前的出口构成中,加工贸易占有很大比例,上半年全国加工贸易占56.4%,高于一般贸易15.4个百分点,无形之中又使得国内生产厂家损失一块市场,如目前食糖大量加工贸易转内销,造成国内生产的食糖大量积压;三是出口贸易中今年头6 个月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逆差61.5亿美元,又占领一部分我国市场。因此,我们认为,今年以来的出口下降,加上长期以来不合理的进出口结构造成了我国生产厂家销售市场日益被冲击、排挤,是造成国内生产销售不畅、产品积压一个重要方面。

4、 外贸经营秩序混乱将是今后一定时期内制约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方面。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发展无疑要求在出口经营方面实行公平待遇,但这只是在市场经济发育较完善后的结果,据了解,国外许多企业都有出口经营权,但不是每个企业都自己出口,而我国企业为保出口经营权,宁愿亏损也要出口。目前过多地下放出口经营权是造成经营秩序混乱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方面我国已有物资行业、食品行业过度下放经营权,造成经营秩序混乱的沉重教训。鉴于以上情况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自营进出口企业的出口经营权适当集中, 结合国家抓大放小的改革措施,自营出口经营权应主要集中在300 户效益好的国营大中型企业,对一些中小型企业的产品出口应主要通过外贸出口代理,为促进外贸出口代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外贸公司的业务范围应有所限制,适当体现专业外贸公司分业经营的原则。

(2)对于外贸企业的历史包袱问题, 特别是地县以下外贸公司的历史包袱问题国家应尽快研究措施,目前许多地市外贸企业由于包袱沉重,无法经营,已经人才流失,人去楼空,如不及时解决,一方面将给国有资产造成重大损失,另一方面又严重影响外贸出口的增长,建议结合外贸企业合并,重组改革,比照18城市企业改革试点办法对被合并、重组的地县以下外贸公司的政策亏损问题进行研究,制订可行方案,有重点,有计划、有监督地实行信息挂帐。

(3)关于汇率问题,为促进出口增长, 适当减少国内物价上涨的影响,建议国家适当干预,使汇率小幅度贬值,在年内达到1美元比8.5元人民币左右,明年上半年达到8.7元左右,再基本稳定下来, 实际操作中,为避免外商压价和国内涨价,建议每隔几日人民币贬值0.01—0.02元。小幅度、有间隔地平稳贬值,使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4)适当加大信贷投入,对出口有市场、有效益、 换汇成本低的外贸收购贷款,银行应予以重点支持,对一些地方收购资金和规模不足,上级银行要加强规模调剂和资金调度,及时满足资金需求;各商业银行要根据外贸企业的特点,进一步扩大办理出口押汇、打包放款等贸易项下的融资;要帮助企业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压缩不合理的资金占用,改善金融服务;同时,建议银行下半年适当增加机电产品出口卖方信贷规模,促进我国机电产品,特别是成套机电设备的出口。
当前外贸出口下降原因分析及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