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电信看中国垄断行业改革

从中国电信看中国垄断行业改革

一、从中国电信看中国垄断行业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程瓯[1](2016)在《中国电信产业的R-SCP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电信产业是中国近十几年来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电信产业视为自然垄断产业,电信服务的基础性、网络的完整性以及电信运营的规模经济性决定了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属性。1994年,中国联通的进入打破了电信业的垄断,之后中国电信业经历了几次大的拆分,电信市场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2008年电信产业融合重组,形成电信、移动和联通三足鼎立的局面。随着产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三网融合”政策的推进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变革,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失衡、业务增长乏力的问题己经显现出来,在这些现象的背后,隐藏着规制与竞争方面的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在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以后,如何形成均衡的市场竞争格局,如何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如何进一步完善电信监管机制,为电信运营商之间的有效竞争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对垄断性较强但又具有一定竞争性的电信产业来说,单纯用规制理论或产业组织理论进行分析,都是有失偏颇的。因此,本文在“SCP”范式的基础上,结合电信产业的经济特性,将产业组织理论和规制理论相融合,构建了“政府规制-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R-SCP"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这个理论框架对电信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以及电信产业规制进行研究,结合“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等新态势,对电信产业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为我国电信业的产业组织发展、电信产业政策和规制改革等提出新的建议,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本文的研究内容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和理论基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主要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作了介绍。对相关理论进行考察,在回顾自然垄断理论、规制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分析“SCP”范式对自然垄断产业的适用性以及局限性。第二部分构建电信产业"R-SCP"理论分析框架,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介绍了我国电信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电信产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结合电信产业所具有的自然垄断与竞争特性,构建"R-SCP"理论分析框架,在该理论框架内,规制、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都是电信产业的内生变量,规制影响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同时也受到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绩效的影响。第三部分是实证研究部分,包括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的内容。运用"R-SCP"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电信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进行实证分析。重点分析不对称规制、“三网融合”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分析“移动通信转售”、手机实名制等产业政策变化以及放松规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结合电信产业几次大的拆分和重组,对各个阶段的市场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第四部分是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产业组织及规制的影响,主要是第八章的内容。分析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产业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影响,并以“微信”为例分析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产业语音、短信业务的替代作用,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组织变革和转型方向,探索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并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规制的新特点。第五部分是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有效化及规制合理化建议,包括第九章和第十章的内容。介绍了电信产业组织有效化的内涵及目标,规制合理化与产业组织有效化的关系,以及产业融合对电信规制的影响,借鉴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电信规制与改革经验,对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有效化及规制合理化提出政策建议。最后,对全文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本文研究表明,中国电信业的产业组织受到政府规制和市场机制两方面的共同影响,随着产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进一步放松规制,市场机制对电信产业组织的影响将越来越强。但由于电信产业所具有的网络特性,政府规制仍然有必要保持。政府需要改变直接用行政手段参与电信业产业组织调整的状况,更多地借助市场机制实现对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调整,重点关注对公平竞争环境的塑造和保护。

戚聿东,李峰[2](2016)在《垄断行业放松规制的进程测度及其驱动因素分解——国际比较与中国实践》文中认为本文基于OECD建立的PMR指数数据库提供的35个国家、7个垄断行业和5个驱动因素19752013年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进程阶段划分方法对国际和中国垄断行业放松规制进程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利用费雪指数编制方法和Shapley值分解方法对国际和中国垄断行业放松规制进程的驱动因素进行了贡献度分解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分国别、分行业,还是整体,国际垄断行业放松规制水平均呈持续上升趋势。截至2013年,有近30%的国家和2个行业进入非常高水平阶段,有近70%的国家和3个行业进入较高水平阶段,仅有1个国家和2个行业依然处于较低水平阶段。其中,打破进入壁垒是各垄断行业放松规制进程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平均贡献度达到45%以上,公共产权因素、市场结构因素和垂直一体化因素依然存在较大的放松规制空间。研究还发现,20082013年中国7个垄断行业放松规制进程水平也呈上升趋势,但除了天然气和邮政行业,其他5个行业放松规制水平依然显着低于其他3个金砖国家、4个新兴经济体和6个发达经济体。其中,进入壁垒、公共产权、市场结构、垂直一体化和价格规制等因素仅在少数行业放松规制进程中成为主要驱动因素,各驱动因素在各垄断行业放松规制进程中依然具有较大的改革空间。为此,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改革建议。

刘佳丽[3](2013)在《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体制、制度功能耦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电信、电力、民航、铁路等几大自然垄断行业密集展开政府监管改革,到本世纪初达到最高潮。此后,改革渐趋于平稳,并呈现出停滞的态势。到目前为止,经济学界对于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体系改革的相关研究基本上是遵循传统分析范式,即从监管主体、监管客体及监管手段的角度进行监管改革路径设计。据此,我国自然垄断监管改革在监管机构(主体)、监管对象(客体)、监管工具、手段及方法等几个方面均作出过大胆的改革与尝试。从2003年7月我国自然垄断产业中第一个专业性监管机构“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建立,到从“所有制结构调整”、“引入竞争机制”和“企业治理结构”等不同侧面对监管客体进行改革,再到城市水务等公用事业产业对特许经营权招投标等激励性监管机制的广泛运用,改革不可谓不系统。从表面上看,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体系似乎已经面面俱到、无“制”可改。但是,自然垄断行业事故频发、问题不止、争议不断的事实表明,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而造成目前进入“胶着”状态的原因可能就是“主体、客体、手段”的分析范式:一方面,片面地将政府监管体系简单地肢解为主体、客体及手段三个板块难免存在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之嫌;另一方面,主体、客体与手段之间的关联互动性很难在现有分析框架内得以体现与关注。因此,推进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的当务之急是破除以往基于“主体、客体、手段”片面的、局限的、平面式分析思维框架,重建一种全方位的、系统的、多维的、动态研究框架与分析范式,即以界区更准确、涵义更广泛、关联更紧密且能全面覆盖以往研究对象及其相互之间互动关系为原则,将自然垄断行业政府体系重新界区为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三个功能模块,并以提升政府监管质量为宗旨,探索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功能耦合问题,实现政府监管改革顶层设计。本文的理论价值是:首先,在理论上提出围绕提升政府监管质量为核心的推进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的新思路,即突破对监管主体、监管手段与监管客体的片面研究,建立在三者之间关系的适应性研究基础上进行关于监管制度、监管体制、监管机制相互匹配问题这样一个更高层次的研究。其次,在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法学等学科进行综合运用的基础上,提出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功能耦合论,为政府监管理论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最后,将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功能耦合研究置于法经济学语境下,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理论研究的本土化,拓展政府监管理论的研究视野。本文的现实意义是:首先,进行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问题的创新研究,构建起适应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背景下城市公用事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体系。其次,触及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天花板,从监管改革的顶层设计高度把监管机制、监管体制和监管制度改革通盘加以考量,深化我国转轨时期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再次,从我国自然垄断行业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和问题入手,一方面,为转型期的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筛选更具本土适应性的个性化监管机制,另一方面,同步考虑监管体制搭建和监管制度匹配问题,实现自然垄断行业市场化改革在更高层面上的推进。最后,稳步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民营化、市场化进程,切实提高自然垄断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增加和公共利益提供现实保障。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创新性地将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理论划分为监管迷信、监管质疑和监管重构三个阶段,继而提出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改革应予关注的几个问题。其次,构建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功能耦合的理论基础。在清晰界定监管机制、体制和制度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构建功能耦合模型,探讨在理论层面上如何建立自然垄断行业最优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以及如何实现三者的功能耦合。再次,分别以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监管体制和监管制度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改革历程、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多方面内容展开论述,并提供国际经验借鉴。最后,综合上述研究,在系统阐述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的目标及现存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新思路及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有四:首先,在文献资料的梳理方面,一改以往学者对国外有关政府监管理论及监管实践研究按照时间顺序的简单铺陈。遵循监管思想史和监管改革史梳理并重的原则,将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的发展与演变创新性地归结为三个阶段,即基于市场失灵考量的监管迷信期、基于政府失灵考量的监管质疑期和引入激励性监管的监管重构期。在充分咀嚼世界范围内监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为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准确定位。其次,在对监管机制、监管体制和监管制度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清晰界区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引用“耦合”这一物理学概念,积极探索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三个系统之间,以及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在功能上的相互关联,并因此形成对监管机制、监管体制和监管制度的“功能耦合”研究。再次,重塑监管理念,在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将提升政府监管质量作为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的核心目标,并以此为基础通盘考量监管机制、监管体制和监管制度功能耦合问题。最后,运用法经济学分析范式,解决新监管经经济学中理想化的最优监管机制设计向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管制度安排转换的难题,弥补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理论“供给”与垄断行业监管制度现实“需求”之间的缺口,同步做好与监管机制相适应的监管体制搭建、监管制度安排。

范合君,柳学信[4](2013)在《中国垄断行业改革的全景路径与总体趋向》文中研究指明垄断行业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公众等多个层面和主体,涉及产权、治理、运营、竞争、价格、监管等多项内容,涉及改革的模式、路径选择、众多外部约束和条件。这些主体、内容、条件、措施之间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使改革异常复杂。垄断行业改革要坚持整体渐进改革思路,审慎选择改革模式与路径。在垄断行业监管方面,要由经济性监管逐步过渡到社会性监管,由专业性部门监管逐步过渡到综合性部门监管。就具体路径而言,遵循先易后难的"三阶段"渐进式改革路径,首先进行运营模式和竞争模式的改革,其次进行产权模式和治理模式的改革,最后着手价格模式和监管模式的改革。

彭树宏[5](2012)在《中国垄断行业公平规制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对垄断行业实施了大规模以提高效率为目标,以引入竞争为主题的改革。多数垄断行业实现了政企分开、主体多元、绩效提升、规模扩大的改革效果。但与此同时,中国民众对垄断行业的不满却日益增加。垄断行业产品市场普遍服务的缺失和劳动力市场不合理高收入屡屡成为大众的关注焦点。公众对垄断行业的不满源于垄断行业公平规制的缺失,而公平规制缺失形成的利益集团又成为垄断行业进一步改革的羁绊。事实上,垄断行业产品在消费上的必需品特性催生了其产品市场上的公平规制要求;在生产上的自然垄断特性所导致的产品市场规制派生出其要素市场公平规制的需求。中国垄断行业公平规制的“供需”失衡促发了本文的研究。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垄断行业公平规制问题,总体研究思路是在熟悉现状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将其分解为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两个部分来分别展开研究。本文首先在回顾中国垄断行业改革历程的基础上,重点对垄断行业公平规制的现状和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后面章节的分析提供一个现实背景和理论参照。通过概览垄断行业公平规制的历史和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公平规制是垄断行业的一项基本规制要求,随着改革的推进,垄断行业公平规制越来越显重要。对垄断行业产品市场公平规制理论基础的考察表明,政府可能会基于网络外部性、收入再分配、公共品、区域规划和利益集团等原因而对垄断行业产品市场进行公平规制;Atkinson和Stiglitz定理的前提假定在现实垄断行业难以成立,因而以扭曲垄断行业产品相对价格的方式来实现公平规制对垄断行业而言是适宜的。对垄断行业劳动力市场公平规制理论基础的考察表明,中国垄断行业产品市场的垄断和规制失灵带来的高利润构成了垄断行业高收入之源;国有产权的所有者缺位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非竞争性开辟了垄断利润流入员工腰包的闸门;对垄断行业劳动力市场进行公平规制离不开行业产品市场结构、企业产权结构以及劳动力市场特性的考量。垄断行业产品市场公平规制的目标是普遍服务,核心问题是普遍服务的实现机制。本文先分析了垄断行业引入竞争后,其传统交叉补贴机制面临的“撇脂现象”,而后从融资和分配两个方面分析了竞争环境下的普遍服务实现机制问题。这部分研究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博弈论。在传统垄断时期,垄断行业运营商通过交叉补贴来维持普遍服务。市场开放后,新的市场进入者会基于利润最大化服务于低成本地区而不进入高成本地区。本文通过构建数理模型来对这一“撇脂现象”进行了理论解读。传统垄断时期的内部交叉补贴机制在引入竞争后受到挑战,竞争环境下的普遍服务融资需要新机制。财政补贴、分片包干和普遍服务基金是三种选择。本文在保证企业不亏损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价格和财政补贴支出两个纬度来作为三种机制优劣的评价标准,通过建模比较分析财政补贴、分片包干和普遍服务基金三种普遍服务融资方式。内生市场结构普遍服务拍卖结合了传统的代理模型和一般拍卖的优点,既可以通过事前竞争产生准确的补贴额,又保留了事后竞争以增进市场效率。本文在对普遍服务分配机制的讨论中,重点研究了这一新的分配机制。本文首先给出了内生市场结构拍卖的基本模型,而后给出不同情形下的最优市场结构的成本条件并提出一个修正的第二价格拍卖来内生实现不完全信息下的最优市场结构。垄断行业劳动力市场公平规制主要是针对垄断行业员工收入而言的。本文将垄断行业收入问题置于整个行业收入的视野之下来对此展开研究。先全方位地考察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演化状况;然后测算了行业垄断对行业收入差距的贡献;最后再分析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决定机制的差异并得出相关的政策建议。这部分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统计测算和计量经济分析。本文运用《中国统计年鉴》门类行业和细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数据,采用多种不平等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全方位刻画了改革以来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演化特征。静态角度主要是通过不平等指数和核密度估计两种方法来进行刻画,动态角度主要是通过收入转换矩阵和收入流动性指数来对行业收入流动性进行刻画。本文将所有行业的不平等指数分解为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组内的不平等指数和两类行业之间的不平等指数,以两类行业之间的不平等来测度垄断对行业收入差距的贡献。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以Mincer工资方程为基础,借助于Oaxaca-Blinder分解和Melly(2006)分解方法,从均值收入和分布收入角度考察了中国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决定机制的差异。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普遍服务约束下的垄断行业在引入竞争后的市场出现了“撇脂现象”,若继续沿用传统内部交叉补贴的融资方式为普遍服务融资的话,则产品市场会有价格上涨的压力;引入竞争对在位者总体上是不利的,对消费者总体上是有利的,但竞争的好处更多地被低成本的城市消费者所获得,高成本的农村消费者则没有分享到改革的成果。(2)分片包干是一种较财政补贴和普遍服务基金更优的普遍服务融资机制,它相对财政补贴而言具有低成本的优势,相对普遍服务基金而言又具有低价格的优势。(3)当两企业成本均较低时,最优市场结构为双寡头共同生产;当两企业成本均较高时,最优市场结构为不生产;当两企业成本适中时,社会最优为由成本相对较低的企业垄断生产。不完全信息相对完全信息而言,双寡头生产的区域变小,而不生产的区域变大。对于不完全信息下的最优市场结构,可以通过修正的第二价格拍卖内生实现。(4)中国行业收入差距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下降后自九十年代开始上升至今,呈现出高者愈高、低者愈低的行业马太效应,收入增长更多地集中在高收入行业;中国行业收入流动性越来越弱。(5)垄断对门类行业收入差距的贡献份额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前期处于低位,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后,则一直处于高位。垄断对细分行业收入差距的贡献份额在2003年之前处于波动状态,自2003年之后则呈逐渐上升态势。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垄断行业组内收入差距和非垄断行业组内收入差距均随时间演进而增加。(6)中国垄断行业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共享式”收入决定特征,其在性别和地区差异的平衡上有积极作用,但其过度的“论资排辈”拉高了工资分布高端的工资溢价;对于垄断行业的收入规制,对象应是工资分布高端人群,措施应是减少论资排辈而实施更具激励性的工资决定机制。

尹舐舐[6](2012)在《电信业垄断规制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Natural monopoly industry i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o is the people of daily life. We will use gas, electricity and water every day, we could travel by various traffic tools, we can contact our friends use mobile phones and calls so on. How to effectively regulate natural monopoly industry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choose telecom industry for represent. First, As the traditional monopoly industry, of course telecom industry have a very strong natural monopoly properties, such as local telephone busin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telecom industry belongs to the highly technical indus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highly technical indus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echnolo gy progress, there are manyfields can introduce competition "weak natural monopoly" link, such as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s business. The strength of the internal teleco mmunications industry for introducing compet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strengthen contr ol provides the basis, the strong natural monopoly link adopts strengthen control way, weak natural monopoly link adopts deregulation and introduce a competitive way.The classification is based on the scale economy theory, cost sub additivity and network economic theory. The scale economy means the yield is lager, average cost is lower. cost sub additivity refers to all product costs of a enterprise is lower than these product costs produced by a number of enterprises. Netwok economy refers to that the natural monopoly industry services and products 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is provided to the terminal users. According to these theory, Telecom long-distance and local telephone are divided into strong natural monopoly, because their economy scale effect is obvious, the dependence of the network is very strong, and the marginal cost is always located below the average cost. On the contrary, mobile and value-added business belongs to the weak link. the development of our telecom industry and existing problems. For example, it is lacked industry legislation, property rights system is not reasonable, weak natural monopoly parts are lacked of competition, there are interconnected obstacles and controlled chaos in telecom market. At the base of analysis the experience about telecom reform in America, Britain and New Zealand. The author gives the suggestions on how to perfect our telecom regulation, especially introducing competition to the mobile business and value-added business, in addition to the strengthen domestic long distance and fixed network business call regulation.

亓永杰[7](2011)在《中国电信业动态规制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信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信改革使得属于传统自然垄断产业的电信业不断发展进步,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改革的滞后使电信行业不能对市场需求做出积极及时的反映,规制方法方式不恰当,规制政策和制度创新并不能随着客观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动而变动,带来行业低效从而导致社会总福利的损失。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基于动态视角和激励性规制理论,运用分类研究和实证方法,研究中国电信业规制。文章首先在自然垄断理论基础上,对规制中的动态问题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得出动态问题的根源;其次通过分析中国电信业规制改革的历史,文章梳理出中国电信业的技术演进脉络、电信规制机构改革脉络、和电信规制政策改进的动态脉络,并通过对比和数据分析,得出中国电信业带来的社会福利变化,在动态视角下分析规制改革问题带来的福利损失。文章对中国电信业规制现状进行描述,利用数据模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针对电信价格规制,本文尝试建立电信价格规制动态调整周期的模型,得出合理的规制调整周期我国电信业务的价格上限;根据电信动态边界和业务差异,本文进行进入规制政策动态改进策略的研究,提出改革思路,为我国电信业下一步的规制改革提供帮助和支持。文章最后得出结论:在通信业迅速发展的今天,电信行业的规制急需适时地进行调整,适时改变电信业的进入规制政策和方法,并重新计算价格上限,制定合理的规制周期和规制策略。与此同时,同时需要建立合理的电信规制制度,才能够确保电信业的充分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范合君,戚聿东[8](2011)在《治理模式、规制变迁及其下一步:由5类垄断产业破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期。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力、电信、民航、铁路、邮政等垄断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长足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垄断产业主要从运营模式、竞争模式、产权模式、治理模式、规制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十二五"期间应把放松规制作为改革的方向,由相对独立的权威综合机构统一推进改革,采取"整体渐进式"的改革模式和路径,使垄断产业改革取得阶段性突破。

杨秀玉[9](2010)在《中国电信行业行政垄断与竞争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行政垄断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成为我国当代经济学的研究前沿领域之一,也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行业性行政垄断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大多发生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性行业,带来的后果是效率低、服务差,缺乏竞争性,甚至限制了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电信行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全国的电信网络是保证其它行业顺利发展的主要基础设施之一。因此,电信行业的发展状况对其它行业乃至整体经济产生的影响不可小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电信行业视为自然垄断行业,认为电信服务的基础性、网络的完整性、固定资产的沉没性以及电信运营的规模经济决定了电信行业自然垄断特性。但是在我国,电信行业一直是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之下发展的,带有明显的行政垄断色彩。电信行业的行政垄断造成了很多的不利影响,制约着电信行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对电信行业行政垄断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以电信行业行政垄断为研究对象,以产业组织理论和西方规制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电信行业发展改革历程,对电信行业行政垄断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提出了电信行业行政垄断程度的测算指标体系,并对行政垄断对电信行业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博弈模型分析了电信行业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情况,最后,提出打破电信行业行政垄断、促进竞争格局形成的政策建议,以期推动我国电信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可分为七章,第三、四、五和七章是论文的主要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学术界对行政垄断问题和行政垄断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说明了本文的学术价值。接着论述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最后提出了本文各章节的逻辑体系与主要内容及论文的创新点。第二章为中国行业性行政垄断形成原因及作用机理分析。论文从体制成因和经济主体原因两方面分析了我国行政垄断形成的原因,通过对市场失灵、政府规制和规制失灵相关理论的回顾,提出行业性行政垄断的形成机理。并在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将政府因素内生到是整个系统中来,构成对行政垄断分析的G-SCP研究框架。其中,G表示政府的有关政策和行为;S表示由一系列参数指标构成的产业特征矩阵;C表示在位垄断厂商的行为;P表示绩效。第三章主要是介绍我国电信行业的发展现状,各运营商的发展前景,分析我国电信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运用统计方法预测未来几十年的电信业务量,并结合我国电信行业的发展实情,对我国电信行业存在的垄断类型进行了判断,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第四章为中国电信行业行政垄断程度测度。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垄断程度测度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测算方法。然后运用G-SCP分析框架,设置政府、结构、行为和绩效四大类的指标,在四大类指标下分设12个二级和33个三级指标,建立测量电信行业行政垄断程度的指标体系,并测量出1990~2008年我国电信行业行政垄断程度。第五章为中国电信行业行政垄断造成的影响分析。分别从电信企业的经营绩效、电信行业技术进步、电信行业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四方面分析行政垄断对电信行业资源配置效率造成的影响。电信企业经营绩效方面,我国电信行业的网络技术水平、设备先进性已经超过了不少发达国家,但运行效率、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则相差太远,我国电信运营商在高利润的背后是高成本,高浪费,并且缺乏国际竞争力。电信行业技术进步方面,电信行业行政垄断程度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的贡献系数为-1.327,负面影响较大。电信行业经济效率方面,当电信行业垄断程度降低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放慢,前沿技术进步加快,相对前沿技术效率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加强,规模总报酬递增,规模经济性改善降低。社会福利方面,从电信行业的垄断福利、管制机构非正常开支、电信企业的寻租成本以及行政垄断造成的社会净福利损失四方面考察了电信行业行政垄断造成的社会福利影响。第六章为中国电信行业竞争政策研究。论文结合我国电信行业的竞争现状,运用价格博弈模型和非价格博弈模型进行分析,认为价格竞争带来的结果是恶性的价格战,长期而言对大家都是不利的,只有紧跟技术进步,不断推陈出新,通过服务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来满足消费者的新需要,从长期动态发展的角度寻找各自不同竞争优势的竞争战略,才能促进整个电信行业有效竞争格局的形成和整个行业竞争力的提升。最后通过对国外电信行业在促进竞争方面的经验的介绍,提出对我国电信市场竞争格局形成的启示。第七章为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对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进行了总结,根据前文研究提出了几点打破电信行业行政垄断、促进竞争格局形成的政策建议。最后,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黄速建[10](2008)在《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年:成就、问题与趋势》文中研究表明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改革成败的关键。经过三十年的时间,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得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得到更好的发挥,保证了经济发展的稳定运行,有效增强了中国经济总体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国有企业改革中也存在相关配套改革相对滞后、垄断行业国有改革进展缓慢、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等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趋势涉及深化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建立与完善、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二、从中国电信看中国垄断行业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中国电信看中国垄断行业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电信产业的R-SCP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自然垄断理论
        2.1.1 早期自然垄断理论
        2.1.2 传统自然垄断理论
        2.1.3 现代自然垄断理论
    2.2 规制理论
        2.2.1 规制公共利益理论
        2.2.2 规制俘获理论
        2.2.3 规制经济理论
    2.3 产业组织理论
        2.3.1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2.3.2 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
        2.3.3 传统SCP范式对自然垄断产业的适用性分析
    2.4 中国电信业的产业特性
        2.4.1 中国电信业的技术经济特征
        2.4.2 电信业技术经济特征的变化
        2.4.3 电信企业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第3章 中国电信业的发展历程及面临的新问题
    3.1 中国电信产业的发展历程
        3.1.1 中国电信产业发展初期
        3.1.2 中国电信业市场拆分重组历程
    3.2 中国电信产业监管政策演进
        3.2.1 从垄断到调整市场结构引入竞争
        3.2.2 从调整市场结构转向规范市场行为
        3.2.3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高市场绩效——成立中国铁塔公司
    3.3 中国电信产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3.3.1 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业传统商业模式形成挑战
        3.3.2 “三网融合”政策推进加剧了电信市场竞争
        3.3.3 电信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弱化
        3.3.4 防范打击电信诈骗对运营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4章 构建“R-SCP”电信产业分析框架
    4.1 电信业规制的目标
    4.2 电信业规制的主要内容
    4.3 中国电信产业规制的现状
    4.4 现有理论在电信产业组织研究中的局限性分析
        4.4.1 “SCP”范式在电信产业组织研究中的局限性
        4.4.2 规制理论在电信产业组织研究中的局限性
    4.5 电信产业组织的研究思路
        4.5.1 决定电信产业组织变迁的重要因素
        4.5.2 电信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思路
    4.6 构建基于规制的“R-SCP”理论分析框架
        4.6.1 “R-SCP”框架的逻辑关系
        4.6.2 “R-SCP”理论框架对电信产业的适用性
第5章 基于规制的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5.1 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5.2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5.3 政府行为对电信市场结构的直接塑造
        5.3.1 放松进入规制与引入竞争
        5.3.2 电信纵向拆分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5.3.3 电信南北拆分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5.4 不对称规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5.4.1 进入者策略与在位者优势
        5.4.2 不对称规制对市场份额和价格的影响
        5.4.3 不对称规制与联通CDMA手机补贴
        5.4.4 不对称规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3G/4G牌照发放
        5.4.5 “单向携号转网”规制政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5.5 企业行为对电信市场结构的影响
        5.5.1 中国电信的限制性定价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5.5.2 中国移动的差异化策略对市场份额的影响
        5.5.3 中国联通的技术创新行为
    5.6 产业融合对电信业市场结构的影响
        5.6.1 三网融合对电信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
        5.6.2 中国三网融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5.6.3 中国广电成为第四大电信运营商影响市场格局
第6章 基于规制的中国电信产业市场行为分析
    6.1 市场行为的影响因素
        6.1.1 影响电信企业市场行为的主要因素
        6.1.2 规制条件下企业行为特征分析
        6.1.3 中国电信企业各阶段行为分析
    6.2 规制与放松规制对电信市场行为的影响
        6.2.1 规制失效下电信企业的排他性行为
        6.2.2 不对称规制下的电信市场竞争行为
        6.2.3 电信企业对规制的突破与放松规制
    6.3 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的影响——以中国联通为例
        6.3.1 中国联通3G市场定位
        6.3.2 中国联通3G六统一运营策略
        6.3.3 中国联通价格行为分析
        6.3.4 中国联通非价格行为分析
        6.3.5 中国联通组织调整行为分析
    6.4 产业政策对电信企业市场行为的影响
        6.4.1 “移动通信转售”对电信企业行为的影响
        6.4.2 手机实名制对电信企业行为的影响
第7章 基于规制的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绩效分析
    7.1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绩效的评价方法
        7.1.1 产业组织理论对经济绩效的评价内容
        7.1.2 竞争和规制对电信产业市场绩效的影响
        7.1.3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绩效的衡量指标
    7.2 中国电信产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7.2.1 完全垄断阶段的绩效分析(1994年之前)
        7.2.2 双寡头垄断阶段的绩效分析(1994-1998年)
        7.2.3 引入竞争阶段的绩效分析(1999-2001年)
        7.2.4 扩大竞争阶段的绩效分析(2002-2008年)
        7.2.5 电信业重组后的绩效分析(2009年至今)
    7.3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绩效的总体评价
第8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的新特征及其规制
    8.1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
    8.2 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产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
        8.2.1 电信运营商产业主导权丧失
        8.2.2 电信运营商进一步被管道化
        8.2.3 移动互联网业务替代传统电信业务——以“微信”为例
        8.2.4 免费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主导
    8.3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组织变革与转型
        8.3.1 从全业务运营商转向综合信息服务商
        8.3.2 运营重心从传统语音转向数据应用
        8.3.3 由纯管道经营向智能管道转型
    8.4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市场竞争行为
        8.4.1 开展4G流量价值经营提升市场绩效
        8.4.2 搭建应用平台与OTT企业合作运营
        8.4.3 重视应用服务——以移动支付为例
        8.4.4 以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提升电信产业竞争力
    8.5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规制的新特点
第9章 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有效化及规制合理化建议
    9.1 电信产业组织有效化的内涵及目标
    9.2 规制合理化与产业组织有效化的关系
    9.3 产业融合对电信业规制的影响
        9.3.1 电信产业和广电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分析
        9.3.2 相关市场主体存在各自的利益诉求
        9.3.3 行业监管者维护部门利益以及职责有所差异
    9.4 外国电信产业规制与改革经验
        9.4.1 英国电信产业规制与改革
        9.4.2 美国电信产业规制与改革
        9.4.3 国外电信产业规制与改制的启示
    9.5 中国电信产业的规制改革建议
        9.5.1 产业融合背景下规制重构的保障机制
        9.5.2 电信产业市场竞争政策的趋势
        9.5.3 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有效化建议
        9.5.4 中国电信业规制合理化建议
第10章 总结与展望
    10.1 研究结论
    10.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后记

(2)垄断行业放松规制的进程测度及其驱动因素分解——国际比较与中国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数据说明与测度模型
    (一)数据说明
    (二)放松规制进程测度模型
    (三)政府放松规制驱动因素分解模型
        1. 有2个驱动因素的情形
        2. 有3个驱动因素的情形
        3. 有4个驱动因素的情形
三、垄断行业放松规制的国际进程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一)垄断行业放松规制的国际进程概况
    (二)垄断行业放松规制进程的驱动因素分析
四、中国垄断行业放松规制进程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一)中国垄断行业放松规制整体概况
    (二)中国垄断行业放松规制的驱动因素分析
五、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3)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体制、制度功能耦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背景
    0.2 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0.2.1 理论价值
        0.2.2 现实意义
    0.3 研究方法
        0.3.1 归纳与演绎分析
        0.3.2 比较研究
        0.3.3 案例分析
        0.3.4 博弈分析
        0.3.5 法经济学分析
        0.3.6 耦合分析
    0.4 研究内容和创新
        0.4.1 研究内容
        0.4.2 创新
第1章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研究文献综述
    1.1 国外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研究
        1.1.1 监管迷信:基于市场失灵考量的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理论及监管实践
        1.1.2 监管质疑:基于政府失灵考量的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理论及监管实践
        1.1.3 监管重构:激励性监管理论及监管实践
    1.2 国内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研究
        1.2.1 关于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手段的研究
        1.2.2 关于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主体的研究
        1.2.3 关于自然垄断行业监管制度的研究
    1.3 文献综述简评
第2章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体制、制度功能耦合分析
    2.1 监管机制、体制、制度的内涵与外延
        2.1.1 监管机制、体制、制度的内涵
        2.1.2 监管机制、体制、制度的外延
    2.2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体制、制度功能耦合
        2.2.1 耦合的涵义
        2.2.2 耦合的理论模型
        2.2.3 监管机制、体制、制度功能耦合理论分析框架
    2.3 法经济学语境下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体制与制度关系
        2.3.1 监管机制、体制、制度的法经济学解释
        2.3.2 法经济学语境下监管机制、体制、制度功能耦合
第3章 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嬗变及其适用性分析
    3.1 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嬗变
        3.1.1 自然垄断的动态性
        3.1.2 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的嬗变
    3.2 主要发达国家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的适用性分析
        3.2.1 “全方位、立体式”放松监管改革
        3.2.2 垂直分解和剥离重组结合,引入竞争机制
        3.2.3 放开市场准入,为竞争开辟通道
        3.2.4 实行非对称监管,维护、保证公平竞争
        3.2.5 激励性监管机制的运用
        3.2.6 放松监管的成效
        3.2.7 关于自然垄断产业监管机制适用性的若干思考
    3.3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嬗变及其适用性分析
        3.3.1 价格监管机制嬗变及其适用性
        3.3.2 市场准入监管机制嬗变及其适用性
        3.3.3 激励性监管机制嬗变及其适用性
        3.3.4 非对称监管机制嬗变及其适用性
第4章 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分析
    4.1 中国主要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改革实践
        4.1.1 电信产业:逐步走向监管下的竞争
        4.1.2 电力产业:弱监管下的强垄断
        4.1.3 铁路运输产业:政企双重角色缺位下的业内垄断
        4.1.4 航空运输产业:竞争下的过度监管
        4.1.5 邮政产业:垄断经营模式下的体制改革滞后
        4.1.6 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缺失下的公益性矛盾
    4.2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的基本类型、问题及成因
        4.2.1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的基本类型
        4.2.2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4.3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问题的成因
        4.3.1 行政体制缺陷
        4.3.2 监管体制自身的缺陷
    4.4 国外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改革经验借鉴
        4.4.1 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4.4.2 监管机构的权力配置与协调
        4.4.3 监管机构的动态调整
        4.4.4 监管机构的外部监督体系
        4.4.5 对中国的启示
第5章 自然垄断行业监管制度研究
    5.1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的法律制度框架
        5.1.1 针对监管主体考量的法律制度安排
        5.1.2 针对监管客体考量的法律制度安排
    5.2 自然垄断行业价格听证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5.2.1 自然垄断行业价格监管制度与价格听证制度
        5.2.2 价格听证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5.2.3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价格听证制度的改进
    5.3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制度的若干缺陷
        5.3.1 监管体制层面的法律制度缺失
        5.3.2 监管客体层面的法律制度缺失
        5.3.3 监管机制层面的法律制度缺失
    5.4 美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制度建设的经验借鉴
        5.4.1 美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法律制度的变迁
        5.4.2 美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法律制度分析
        5.4.3 美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法律制度的特点
        5.4.4 对中国的启示
第6章 完善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体制、制度的政策建议
    6.1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目标
        6.1.1 以提升政府监管质量为核心目标
        6.1.2 公平与效率的博弈与协调
        6.1.3 监管改革与城镇化步伐的同步
        6.1.4 消费者话语权的制度保障
        6.1.5 垄断一般和特殊的权衡
        6.1.6 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开阔的研究视角
    6.2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的制约因素
        6.2.1 监管理念及理论发展的滞后
        6.2.2 并未真正破除的原有垄断格局和垄断利益
        6.2.3 “俘获”现象严重,监管执行不力
        6.2.4 政府职能转变迟缓
        6.2.5 法治的薄弱
        6.2.6 改革的参差不齐、互不配套
        6.2.7 转轨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压力
        6.2.8 国际竞争环境对国内经济的压力
        6.2.9 改革实践和理论研究相背离
        6.2.10 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改革的不匹配
    6.3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新思路
        6.3.1 监管主体和监管客体的转化
        6.3.2 监管机制调整要求监管体制、监管制度的适应性变化
        6.2.3 监管制度、监管体制改革需要监管机制支撑
        6.3.4 监管体制传动、整合监管机制和监管制度
        6.3.5 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功能耦合路径
    6.4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的实施路径
        6.4.1 以提升政府监管质量为核心,通盘考量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体制与制度功能耦合问题
        6.4.2 完善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设计,同步考虑监管体制搭建和监管制度匹配问题
        6.4.3 搭建合理的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衔接监管机制的实施与监管制度安排
        6.4.4 进一步健全自然垄断行业监管制度,充分考量其与监管体制、机制的匹配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4)中国垄断行业改革的全景路径与总体趋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垄断行业改革历程
    (一) 改革酝酿期 (1978~1984年)
    (二) 改革启动期 (1985~1993年)
    (三) 大规模改革期 (1994~2004年)
    (四) 改革沉寂期 (2005~2010年)
    (五) 改革重启期 (2011年至今)
二、垄断行业改革路径与进展
    (一) 改革目标相同, 改革路径相似
    (二) 改革进展悬殊
三、垄断行业改革的难点
    (一) 技术经济特征复杂
    (二) 国际改革趋势迂回不定
        1.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管制强化期
        2.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管制放松期
        3.21世纪第一个十年:管制重构期
    (三) 学术界和政策层面缺乏改革共识
        1. 学术界对垄断行业改革至今未达成共识
        2. 政府是垄断行业改革的重要推动者
    (四) 利益集团的阻挠
四、垄断行业改革的经验与再思考
    (一) 垄断行业改革的基本经验
    (二) 垄断行业改革的再思考
五、我国垄断行业改革的前景与趋向

(5)中国垄断行业公平规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提出
    1.2 文献评述
    1.3 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结构与创新
        1.4.1 结构安排
        1.4.2 主要创新
2 中国垄断行业改革回顾与公平规制现状
    2.1 中国垄断行业改革回顾
        2.1.1 改革初期阶段
        2.1.2 改革深入阶段
        2.1.3 构建和谐社会阶段
    2.2 中国垄断行业公平规制现状
        2.2.1 产品市场
        2.2.2 劳动力市场
    2.3 垄断行业公平规制的理论基础
        2.3.1 产品市场
        2.3.2 劳动力市场
    2.4 小结
3 中国垄断行业产品市场公平规制Ⅰ:撇脂现象的理论解读
    3.1 基本模型
        3.1.1 基本假设
        3.1.2 模型分析
    3.2 引入竞争后在位运营商利润及消费者福利的变化
        3.2.1 在位运营商利润变化
        3.2.2 消费者福利变化
    3.3 进一步地讨论
    3.4 小结
4 中国垄断行业产品市场公平规制Ⅱ:竞争环境下的融资机制
    4.1 基本模型
        4.1.1 基本假设
        4.1.2 垄断时期的内部交叉补贴
    4.2 财政补贴
    4.3 分片包干
    4.4 普遍服务基金
    4.5 小结
5 中国垄断行业产品市场公平规制Ⅲ:竞争环境下的分配机制
    5.1 基本模型
        5.1.1 基本假设
        5.1.2 完全信息
        5.1.3 不完全信息
    5.2 不同固定成本情形
        5.2.1 完全信息
        5.2.2 不完全信息
    5.3 不同边际成本情形
        5.3.1 完全信息
        5.3.2 不完全信息
    5.4 实现机制
    5.5 小结
6 中国垄断行业劳动力市场公平规制Ⅰ:行业收入差距的演化与特征
    6.1 数据与方法
        6.1.1 数据
        6.1.2 方法
    6.2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演化
        6.2.1 门类行业收入差距的演化
        6.2.2 细分行业收入差距的演化
    6.3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变化分解
        6.3.1 门类行业收入差距变化分解
        6.3.2 细分行业收入差距的变化分解
    6.4 中国行业收入流动性
        6.4.1 门类行业收入流动性
        6.4.2 细分行业收入流动性
    6.5 小结
7 中国垄断行业劳动力市场公平规制Ⅱ:行业垄断对行业收入差距的贡献
    7.1 数据与方法
        7.1.1 数据
        7.1.2 方法
    7.2 门类行业测算
        7.2.1 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收入比
        7.2.2 基于泰尔第一指数的测算
        7.2.3 基于泰尔第二指数的测算
    7.3 细分行业测算
        7.3.1 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收入比
        7.3.2 基于泰尔第一指数的测算
        7.3.3 基于泰尔第二指数的测算
    7.4 小结
8 中国垄断行业劳动力市场公平规制Ⅲ:垄断行业高收入的实证分析
    8.1 数据与方法
        8.1.1 数据
        8.1.2 方法
    8.2 收入方程的估计结果
        8.2.1 OLS回归结果
        8.2.2 分位数回归结果
    8.3 收入差异的分解结果
        8.3.1 均值收入差异分解
        8.3.2 分布收入差异分解
    8.4 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未来研究展望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6)电信业垄断规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本文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2章 自然垄断的基本理论及在电信业中的应用
    2.1 自然垄断理论的发展过程
        2.1.1 规模经济理论阶段
        2.1.2 成本次可加性理论阶段
        2.1.3 网络经济性理论阶段
    2.2 自然垄断行业环节的分类
        2.2.1 强自然垄断环节
        2.2.2 弱自然垄断环节
    2.3 自然垄断理论在电信业的应用
        2.3.1 自然垄断理论在部分基础电信业务中的应用
        2.3.2 增值电信业务的弱自然垄断性
第3章 我国电信业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电信行业的改革发展过程
    3.2 我国电信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3.2.1 我国电信行业规制法律缺失
        3.2.2 我国电信行业产权制度不合理
        3.2.3 我国电信业竞争机制严重缺乏
        3.2.4 我国电信行业存在互联互通障碍
        3.2.5 我国电信行业的监管混乱
第4章 国外电信业改革和经验介绍
    4.1 美国电信改革和经验
        4.1.1 电信管制与竞争机制相互交替
        4.1.2 管制竞争在强弱之间的具体应用
    4.2 英国电信改革和经验
        4.2.1 电信业产权私有化和引入竞争机制
        4.2.2 价格上限管制和不对称管制
    4.3 新西兰电信改革和经验
        4.3.1 轻手管制和完全引入竞争
        4.3.2 竞争立法
第5章 对完善我国电信业规制的建议
    5.1 完善电信业规制的主要举措
    5.2 构建我国电信业规制的建议
        5.2.1 完善我国电信行业立法
        5.2.2 移动业务和增值业务合理引入竞争
        5.2.3 加强对固定网络国内长途和本地电话业务的管制
        5.2.4 规范我国电信市场的互联互通
        5.2.5 弱垄断环节实行价格不对称管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国电信业动态规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框架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框架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3.1 主要内容
        1.3.2 创新点
第二章 规制理论基础和研究综述
    2.1 规制的客观基础——自然垄断
        2.1.1 自然垄断认识的深化
        2.1.2 自然垄断产生的原因
        2.1.3 自然垄断的动态边界
    2.2 规制理论
        2.2.1 规制定义和分类
        2.2.2 规制方法和手段
        2.2.3 规制失灵和规制滞后
        2.2.4 放松规制与可竞争市场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章 中国电信动态规制问题的分析
    3.1 动态规制问题的经济学基础
        3.1.1 动态规制问题的经济分析
        3.1.2 动态规制问题的诱因分析
    3.2 电信动态规制问题的诱因分析
        3.2.1 电信业的业务性质
        3.2.2 电信规制动态调整问题的诱因
    3.3 从中国电信业变迁看电信的动态规制
        3.3.1 中国电信技术进步的历史轨迹
        3.3.2 中国电信规制机构的历史沿革
        3.3.3 中国电信规制政策的变迁轨迹
    3.4 中国电信业的动态调整问题小结
        3.4.1 三个动态脉络对比
        3.4.2 电信业带来的社会福利变化
        3.4.3 结论
第四章 中国电信规制政策的动态调整
    4.1 中国电信业进入规制政策的动态调整
        4.1.1 中国电信业进入规制政策现状
        4.1.2 进入规制理论的经济学分析
        4.1.3 进入规制动态调整策略
    4.2 中国电信业价格规制政策的动态调整
        4.2.1 中国电信业价格规制政策现状
        4.2.2 价格规制理论的经济学分析
        4.2.3 价格规制周期动态调整模型
        4.2.4 价格规制动态调整策略总结
第五章 中国电信动态规制改革的实施思路
    5.1 建立高效率的规制机构
    5.2 变革规制体系
    5.3 完善社会参与和监督的规制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2000-2009中国电信业福利变化数据
    附录二:英国历年CPI指数与英国电信BT部分财务数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8)治理模式、规制变迁及其下一步:由5类垄断产业破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垄断产业发展态势
    (一) 主要垄断产业的发展成就
        1. 电力产业取得的成就
        2. 电信产业取得的成就
        3. 铁路产业取得的成就
        4. 邮政产业取得的成就
        5. 民航产业取得的成就
    (二) 制度建设成就
        1.《反垄断法》颁布实施
        2.《邮政法》颁布实施
二、“十一五”期间我国垄断产业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 运营模式改革
    (二) 竞争模式改革
    (三) 产权模式改革
    (四) 治理模式改革
    (五) 规制模式改革
三、“十一五”期间我国垄断产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 改革总体进展缓慢
    (二) 各行业仍未形成有效竞争格局
    (三) 民营企业遭遇不公平对待
    (四) 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不规范
    (五) 现代意义上的规制体系仍未建立
四、“十一五”期间我国垄断产业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一)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
    (二) 运营模式选择是改革的首要任务与关键, 一定要慎之又慎
    (三) 垄断产业中国有企业之间的重组要暂缓
五、进一步推进我国垄断产业改革的思路
    (一) 放松规制是我国垄断行业改革的方向
    (二) 改革应由相对独立的权威综合机构统一推进
    (三) 采取“整体渐进式”的改革模式和路径
    (四) “十二五”期间争取在部分产业与部分措施方面实现阶段性突破

(9)中国电信行业行政垄断与竞争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理论界关于行政垄断的研究成果及主要观点
        1.2.2 有关我国电信行业的研究情况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本文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1.4.1 论文研究框架
        1.4.2 论文主要内容
    1.5 本文创新点及不足
第2章 中国行业性行政垄断形成原因及作用机理分析
    2.1 中国行业性行政垄断形成的成因分析
        2.1.1 体制成因
        2.1.2 经济主体原因
    2.2 中国行业性行政垄断形成的机理分析
        2.2.1 市场失灵
        2.2.2 政府规制
        2.2.3 规制失灵
        2.2.4 行业性行政垄断的形成
    2.3 中国行业性行政垄断的G-SCP分析框架
        2.3.1 产业组织理论SCP范式的简单介绍
        2.3.2 行业性行政垄断的G-SCP分析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电信行业行政垄断问题研究
    3.1 中国电信行业发展现状及国际比较
        3.1.1 我国电信行业发展现状
        3.1.2 我国电信行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3.2 中国电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3.2.1 单项预测模型
        3.2.2 单项预测模型结果比较
        3.2.3 组合模型的建立
    3.3 中国电信行业垄断类型的判断
    3.4 中国电信行业行政垄断形成原因及造成的后果
        3.4.1 我国电信行业行政垄断形成原因
        3.4.2 我国电信行业行政垄断造成的后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电信行业行政垄断程度测度
    4.1 中国电信行业行政垄断测度方法研究
        4.1.1 国内外学者对行政垄断程度测度的研究成果
        4.1.2 本文对电信行业行政垄断程度测度的方法
    4.2 中国电信行业行政垄断程度的测度
        4.2.1 政府指标
        4.2.2 结构指标
        4.2.3 行为指标
        4.2.4 绩效指标
        4.2.5 最终的汇总结果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电信行业行政垄断造成的影响分析
    5.1 行政垄断对中国电信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5.1.1 电信企业整体经营绩效分析
        5.1.2 四大电信运营商的动态效率
    5.2 行政垄断对中国电信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5.2.1 全要素生产率及贡献率的测算
        5.2.2 考虑到行政垄断影响的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
    5.3 行政垄断对中国电信行业经济效率的影响
        5.3.1 方法介绍
        5.3.2 对数形式时变技术效率随机前沿生产模型与数据选择
        5.3.3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的结果与分析
        5.3.4 行政垄断对我国电信行业经济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5.4 中国电信行业行政垄断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5.4.1 垄断福利
        5.4.2 非正式开支
        5.4.3 寻租成本
        5.4.4 社会净福利损失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电信行业竞争政策研究
    6.1 中国电信行业竞争现状
        6.1.1 我国电信行业竞争现状
        6.1.2 阻碍我国电信行业竞争格局形成的主要问题
    6.2 中国电信行业竞争的博弈分析
        6.2.1 价格竞争的博弈分析
        6.2.2 非价格竞争的博弈分析
    6.3 国外电信行业竞争格局形成的经验借鉴
        6.3.1 发达国家电信业竞争格局形成经验
        6.3.2 发展中国家电信业竞争格局形成经验
        6.3.3 各国电信业竞争格局形成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7章 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7.1 文章主要结论
    7.2 中国电信行业打破行政垄断和促进竞争的政策建议
    7.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从中国电信看中国垄断行业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电信产业的R-SCP分析[D]. 程瓯. 武汉大学, 2016(01)
  • [2]垄断行业放松规制的进程测度及其驱动因素分解——国际比较与中国实践[J]. 戚聿东,李峰. 管理世界, 2016(10)
  • [3]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体制、制度功能耦合研究[D]. 刘佳丽. 吉林大学, 2013(08)
  • [4]中国垄断行业改革的全景路径与总体趋向[J]. 范合君,柳学信. 改革, 2013(05)
  • [5]中国垄断行业公平规制问题研究[D]. 彭树宏. 东北财经大学, 2012(06)
  • [6]电信业垄断规制问题研究[D]. 尹舐舐. 湖南大学, 2012(05)
  • [7]中国电信业动态规制问题研究[D]. 亓永杰. 北京邮电大学, 2011(10)
  • [8]治理模式、规制变迁及其下一步:由5类垄断产业破题[J]. 范合君,戚聿东. 改革, 2011(01)
  • [9]中国电信行业行政垄断与竞争政策研究[D]. 杨秀玉. 山东大学, 2010(09)
  • [10]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年:成就、问题与趋势[J]. 黄速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8(06)

标签:;  ;  ;  ;  ;  

从中国电信看中国垄断行业改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