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损伤修复基因ERCC2与肺癌铂类耐药的研究进展论文_张琼,周航

DNA损伤修复基因ERCC2与肺癌铂类耐药的研究进展论文_张琼,周航

(遵义医学附属医院 贵州 遵义 563000)

【摘要】 ERCC2基因主要是指DNA损伤修复途径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是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但同时铂类药物耐药也是致使该方法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通过对ERCC2基因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在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耐药中的作用,对进一步认识铂类耐药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机制,现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就两者的研究予以综述。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DNA损伤修复;ERCC2/XPD;铂类耐药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2-0357-01

作为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肺癌因其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持续增长,其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了全球和我国第一恶性肿瘤[1]。在肺癌中,80%~85%的患者均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lungcancerNSCLC),其中超过70%的新发病例分期可达到ⅢB-Ⅳ期,这使得他们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治疗机会,多采取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治疗。有研究证实,DNA损伤修复能力的强弱与其耐药性、易感性有着密切关联,并发现在NER途径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ERCC2)是非常重要的因子。鉴于此,本研究对近几年肺癌、ERCC2基因以及铂类耐药之间的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总结,并作如下综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铂类药物与DNA损伤修复系统

1.1 铂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在肺癌化疗治疗中,顺铂是较常运用的抗肿瘤药物,其与双功能烷化剂非常相似,细胞DNA是其主要作用靶点,当顺铂进入到细胞中,会迅速进行水解并转化为双氯双氨铂,与DNA单链中双链或者两点出现交叉联结,并因此形成铂-DNA加合物(Pt-DNA加合物),致使细胞DNA的转录和复制受到干扰,从而致使其受损死亡。而在这个损伤信号传导的通路中,主要因子有:p53、AKT信号传导以及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ABL的通路。而在损伤信号传导中,p53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中枢作用,TFIIH、XPC等基因与p53通路均可对DNA损伤进行识别,并通过相互作用实现信号的快速传导,从而触发NER修复启动,并以此实现修复。

1.2 DNA修复及铂类耐药

在常规条件下,当机体因生物体自身损伤和外界损伤因素的刺激,必然会迅速启动DNA损伤修复系统,并以此来实现对受损细胞稳定性和完整性的有效恢复。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主要通过五种途径来实现,分别为: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excisionrepair,NER)、错配修复(Mismatchrepair,MMR)、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ousrecombinationrepair,HRR)、碱基切除修复(Baseexcisionrepair,BER)以及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endjoining,NHEJ)。其中在DNA损伤修复中,NER与BER可以说是两个非常关键的途径。不同的修复途径可对不同类型的DNA损伤进行有效修复,但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效果。

2.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ERCC2)

2.1 ERCC2结构及生物学功能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 (excisionrepaircrosscomplementinggroup2,ERCC2)主要存在于19号染色体中,主要通过23个外显子组合成54000个碱基对,XPD基因的蛋白产物中所含氨基酸数量达到了760个,属于多功能基因,为此,其又被称之为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erodermapigmentosumgroupD,XPD)。该因子不仅与P53凋亡过程直接相关,同时也属于转录因子TFIIH的核心成分。

2.2 核酸切除修复(NER)与ERCC2

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NER途径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通路。在修复过程中,参与蛋白数量可达到20多种,属于一种连续性的修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其包括了多个方面:①以切割酶来实现对损伤部位两端的连接;将被损伤的核苷酸片段切下,针对不同的DNA损伤,其采取的切割和核酸内切酶识别也存在较大差异;②在损伤DNA识别中,主要依靠核酸酶蛋白复合体;③通过DNA连接酶来实现原有片段和合成片段的有效连接[2];④在DNA聚合酶的作用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碱基配对的原则对一小段完整的核苷酸片段进行合成,并对空隙进行及时的修补。

3.ERCC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大量国内外研究报道均认为,肺癌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与汽车尾气排放、吸烟以及环境污染等各方面因素均直接相关。李代荣等[3]学者通过选取89例肺癌患者,对其基因芯片进行采集分析,对比ERCC1和ERCC2基因多态性进行单独检测,结果显示,两者的化疗敏感性并无显著差异,而XPD基因Lys751Gin也主要是在与其他基因进行联合分析的过程中,才能够及时提供相应帮助。

4.前景与展望

在肺癌临床治疗中,耐药性问题一直是困扰学界的主要问题。通过寻找合适的耐药基因,将其作为化疗治疗靶点,不仅能够有助于提高DNA修复能力,同时还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肿瘤耐药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Peggy L,Porter,MD.Global trends in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J],Salud Publica Mex,2009,51(2):141-146.

[2] Riedl T,Hanaoka F,Egly JM.The comings and goings of 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factors on damaged DNA [J]. EMBO, 2003,22(19):5293-5303.

[3]李代蓉,杨燕青,田玲等.DNA修复基因多态性与肺癌顺铂化疗敏感性的研究[J].Tumor,2011,31(4):348-353.\

论文作者:张琼,周航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8

标签:;  ;  ;  ;  ;  ;  ;  ;  

DNA损伤修复基因ERCC2与肺癌铂类耐药的研究进展论文_张琼,周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