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探索论文_卢作民

关于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探索论文_卢作民

卢作民

(广西柳城县人民医院 广西 柳州 545200)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和2014年间的检验标本各1000份,包括250份呼吸道标本、250份其它非呼吸道标本、250份血培养标本和250份大便标本,统计不同标本的阳性率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2013年抽取的呼吸道标本、其它非呼吸道标本、大便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显著高于2014年的检验结果(P<0.05),2013年的血液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与2014年的血液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会因为不同的标本、不同的时间而存在差异,需要引起临床人员注意,积极做好对流行性病学分布情况的分析,严格按照规范开展微生物检验,从而提高微生物检验的准确率。

【关键词】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199-02

目前,临床在开展诊疗工作过程中,微生物检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该项技术的应用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病原学依据,对提高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和预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是临床开展微生物检验的重要举措。本文旨在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特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和2014年间的2000份检验标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和2014年间的检验标本各1000份,包括250份呼吸道标本、250份其它非呼吸道标本(主要包含中段尿、伤口分泌物、穿刺液)、250份血培养标本和250份大便标本。

1.2 方法

所有的标本均进行微生物检验,检验使用的仪器为法国梅里埃公司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以及迈瑞BS820全自动生化仪,并严格依据仪器使用说明规范进行各项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χ2检验统计计数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2013年抽取的1000份标本中,250份呼吸道标本有86份阳性,呼吸道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34.4%;250份其它非呼吸道标本有78份阳性,其它非呼吸道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31.2%;250份大便标本有4份阳性,大便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1.6%。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014年抽取的1000份标本中,250份呼吸道标本有70份阳性,呼吸道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28.0%;250份其它非呼吸道标本有62份阳性,其它非呼吸道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24.8%;250份大便标本有1份阳性,大便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0.4%。2013年抽取的呼吸道标本、其它非呼吸道标本、大便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显著高于2014年的检验结果(P<0.05)。同时,2013年抽取的250份血液标本有16份阳性,血液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6.4%;2014年抽取的250份血液标本有14份阳性,血液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5.6%。2013年的血液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与2014年的血液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如今,伴随着各项医疗设备的大力改进,微生物检验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多种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特别是近年来对于传染性疾病及流行疾病的观察和控制。当然,微生物检验依然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典型的便是临床标本检验阳性率低[2]。

本文主要抽取了我院2013年和2014年间的检验标本各1000份进行了微生物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时间不同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比较存在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导致:首先是在标本的采集上不符合要求,由于不同的采集者专业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存在差异,没有掌握标本采集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比如采集的标本剂量不足、没有询问患者标本采集前是否有进食、用药,或者一些粪便、尿液常规检查的患者自行留取标本而导致标本污染等等[3]。微生物标本检验流程本身就比较繁琐,需要经历检验申请、患者的基础准备、检验标本的采集和保存以及运输等等,这些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均容易受到干扰,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其次是在标本的保存和运送上不符合规范,比如标本运输过程中未做好其密封性、送检时间过长等等导致了兼性厌氧菌过度生长降低了检验的阳性率,另外是在要求的检测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质量控制要求进行[4-5]。因此,微生物检验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准确的判断每一步骤是否符合要求,并要求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充分依据质量保证体系开展检验工作[5],加强质量控制,以综合提高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会因为不同的标本、不同的时间而存在差异,需要引起临床人员注意,积极做好对流行性病学分布情况的分析,严格按照规范开展微生物检验,从而提高微生物检验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 杨柳,郭清莲,申及等.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4):1573-1574.

[2] 杨安芳.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41(11):1893-1893,1895.

[3] 姜良飞.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8):146-146.

[4] 王淑惠,司元国,高静等.不同临床标本对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2):82-83.

[5] 邓文强,傅广华,蔡元菊等.《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方案的探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9):1138-1139.

论文作者:卢作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7

标签:;  ;  ;  ;  ;  ;  ;  ;  

关于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探索论文_卢作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