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管理信息标准化问题研究论文_于冰

车辆管理信息标准化问题研究论文_于冰

齐齐哈尔市交警支队非机动车登记管理所 161000

摘要:新时期,车辆管理具有较高重要性,本文针对车辆管理信息不规范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实体编码、车辆管理活动信息描述、采集源突出等进行了总结。提出完善车辆信息标准的新体系,旨在加快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保证基础信息源开发的有效性、合理性。

关键词:车辆管理;信息标准化;问题

1车辆管理信息标准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信息描述方式不统一

车辆管理信息作为表征业务活动本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影像,客观显现了车辆管理各要素状况,是管理过程控制与决策的基础。因此,必须建立管理要素信息“一对一”的规范统一描述,准确反映车辆管理规律和特点,才能充分发挥信息主导优势,提高管理决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由于车辆管理信息缺乏统一标准规范,加之业务管理职能部门的条块分割,客观上出现了“多对一”的描述状况,特别是一些基础性信息,如反映车辆保障任务完成情况的“车辆行驶里程”,在描述上给出了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的采用汉字、有的采用字母,有的给出全称、有的进行简化。由于车辆管理信息缺乏统一描述规则和方式,使得信息在不同的业务管理系统间难以交互共享,工作协同衔接与融合困难。

1.2信息存储归属不唯一

车辆管理状态最终是通过单车实体而显现,如车辆载运人员物资、油料器材消耗、车辆使用耗损、车辆运行安全等,单车实体状态的汇总与积累,显现了车辆的保障任务需求规律、油料器材消耗规律、技术状况变化规律、交通事故预防规律等,形成了车辆使用规定、器材油料消耗标准、保养修理规范、车辆检测审验办法等,进而规范车辆管理业务工作,并通过车辆管理部门和分队作用于单车实体(如图1所示)。因此,必须建立起车辆实体各种状态信息“一对一”的归属,准确记录车辆运用过程中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及状态,才能客观地形成车辆管理规律和特征。目前,由于单车实体尚未规范统一标识性编码,各业务部门根据自身需求,规范编码规则和运用方式,缺乏有机关联,造成车辆运用状态与发生信息不匹配,制约和影响了车辆管理业务规范和标准的制订。

1.3信息获取渠道不单一

车辆管理是多个相互关联业务工作构成的有机体,对同一车辆实体而言,车辆运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是唯一的,如同一车辆实体下的行驶里程、保养修理作业、油料器材消耗、交通事故等,并不因其业务管理环节不同而呈现不同结果。因此,必须建立车辆管理信息获取“一对一”的单一渠道,消除多头采集造成相互矛盾、效率低下的状态。

2车辆管理信息标准化解决方法

2.1车辆装备实体编码

编码即按一定规则排列起来的符号或信号序列,也是把一定意义信息转换为代码的过程。通过编码可为车辆识别提供一个简单、清晰的代号,以便于车辆控制以及相关信息的存储与检索,提高信息采集准确性和传输效率。现行车辆标识过程中,常常采取“车辆号牌号码”“射频标签自定义码”等,由于管理中车辆号牌的变更、标签使用中的更换等,造成车辆标识的变化,很难形成全寿命过程的唯一标识,使得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归属唯一性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必须建立车辆全寿命过程唯一编码,使得每一编码都能唯一代表一台确定的车辆,每一台车辆都有唯一确定的编码;同时,编码能够适应使用者和信息处理的需要,易被使用者了解和掌握,且具有足够的预留位置,适应车辆装备增加的发展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车辆实体编码可以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为基础,辅以车辆种类、装备时间等管理基本特征参数,建立车辆装备实体编码标准,在车辆装备配发时统一给出,直至车辆报废为止。

2.2信息单元要素描述

车辆管理活动可通过一系列不可分割的信息单元加以描述,每一信息单元反映了车辆管理活动的一个属性或特征,结构良好的信息单元可向管理者提供便捷准确的信息,大幅度减少数据处理总量。现行车辆管理信息单元大多依托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在单一系统开发实践基础上建立,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和影响,尚未形成标准的强制规范作用。如信息单元的命名,汉字、拼音、英文等交替使用,不同管理系统缺乏统一命名标准,造成同一车辆管理活动事件,具有不同的描述方式。因此,应建立车辆管理信息单元要素描述标准体系,包括属性标准、命名标准、标识标准、数据类型与值域标准等。

以车辆“车辆行驶里程”为例:属性标准。应包括“累计行驶里程、保障任务行驶里程、保养后行驶里程、修理后行驶里程”等,以满足车辆使用控制、车辆技术保障等不同管理的需求。

2.3信息采集源点规范

信息源作为车辆管理决策所需信息的源头,信息源选择关系信息采集的难易与准确性,车辆管理信息采集中信息源不统一、采集方式各异等,严重影响到信息的质量。围绕车辆保障过程和单车实体,信息主要发生源集中体现在:汽车分队,以产生车辆保障任务、行驶里程、运行安全、进出场时间、车辆维护等日常使用管理信息为主;修理分队,以产生车辆保养、车辆修理等信息为主;器材仓库,以产生单车车辆器材消耗为主;加油站,以产生单车油料消耗为主;车辆检测站,以产生车辆安全与环保检测状况信息为主;车辆检查站,以产生车辆运行安全与交通违法状况信息为主等。因此,应把车辆管理信息发生源作为优先建设选择对象,制订信息源规范标准,明确信息采集的源点、内容、方式、频度、传输渠道等,避免信息多次转接传输过程中质量的衰减,提高底层信息获取的规范化,以确保信息采集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3.车辆管理信息标准化建设对策

3.1完善信息标准体系

标准作为管理中共同遵守的准则和规范,是实现信息标准化的基础,应建立以车辆实体标识为核心,反映车辆管理要素的信息标准体系,准确标识车辆管理运行状态。主要包括:(1)车辆实体编码标准,规范车辆实体的标识信息,反映车辆的基本属性与特征;(2)车辆信息单元描述标准,规范车辆管理活动属性参数、命名规则、标识编码、数据类型与值域范围等;(3)车辆信息采集技术标准,规范信息采集方式、设备要求、接口协议等;(4)车辆信息用户视图标准,规范车辆管理信息登记统计数据元素、表簿样式、填报时间、汇总周期、上报单位、上报方式等。

3.2加速信息技术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车辆实体标识、信息获取提供了有效手段,不仅提高了信息管理效率,更为解决信息标准化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建立基于智能卡技术的车辆信息采集系统,能有效实现信息流的标准化。即通过智能卡的标识、触发与交互作用,将车辆管理各项业务活动连接为一个有机整体,使得车辆管理活动过程中产生信息的信源、对象、存储,在时间、空间与内容上唯一对应。

3.3加强基础信息源建设

车辆管理信息来自不同信息源,应根据业务需求信息特征不同,从业务管理系统、信息采集设备、保障支撑条件、管理制度标准等多方面,系统规范信息源的建设,形成体系配套的信息采集获取渠道。其中:(1)业务管理系统。现有车辆管理系统是一个多级(层)关系,系统功能的实现必须上下联动,如车辆使用信息采集系统,必须与汽车分队车辆业务管理系统、部队车辆业务管理系统,形成一个无缝连接的整体,才能充分发挥基础信息源的价值。(2)信息采集设备。信息设备种类、数量与功能应有效匹配,如车辆行驶信息自动记录设备,按日常动用车辆数量配发,由于各单位规定动用数不同,有的能够满足需求,有的还有空缺,易造成同一单位车辆有的安装、有的未安装,获取信息的方式出现自动与人工并存现象,直接影响了总体效能发挥。

参考文献:

[1]韩梅.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5):73-75.

[2]梁蜀忠.信息资源建设与知识服务[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10:346-349.

论文作者:于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  ;  ;  ;  ;  ;  ;  ;  

车辆管理信息标准化问题研究论文_于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