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人文之花绚丽绽放论文_朱可

如何让人文之花绚丽绽放论文_朱可

——高中文言文审美教育研究

朱 可 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211102

生活中处处有美的存在,语文教学正是一种体验生活美的过程,丰富的文字,精彩的表达,处处能够体现美的意识,尤其是融合了中国古典文化精粹的文言文,更是美不胜收。所以,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更应该融入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通过进行审美教育深层次地挖掘出文言文的审美因素,把理性的文字内容和感性的体会,抽象的概念和鲜活的形象进行有机的结合,有效地使传授知识和体验美感达到统一。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了解与掌握,而且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高中文言文审美教育的内涵

什么是审美教育呢?我们所谓的审美教育亦称美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高中文言文教学,其美的表现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概括起来,可以有美的表现形式,其中既有整体的,也有部分的,还有细节的;可以有人物塑造之美,既有成功的正面人物,也有成功的反面人物,琳琅满目多姿多彩;可以有美好的情感,喜怒哀乐悲愁,高尚的、积极的、催人觉醒的、令人振奋的等;可以有各种思想之美,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积淀了很多优美的思想哲理,如儒释道法墨农等诸家,还有它们在后来的发展,以及吸收的外来思想。其发展过程从周易开始,到百家争鸣,到后来的玄学、宋代理学,以至后来接受的西方哲学,无不包含哲理之美、思想的内涵……将这一切美好的因素综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迪、道德培育、审美提升,这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2000年秋季开始正式启用的新教材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无论是教材还是读本,文言文都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且从文言文的选篇来看,如《〈史记〉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唐诗宋词选读》,语文教材的编写也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选择,越来越重视高中文言中的审美教育,这也给语文教师们带来了文言文的教学压力。

二、高中文言文审美教育现状

随着新教材中文言文难度和容量的加大,升学压力也日益加重,以致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直接忽视甚至放弃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少高中语文教师简单地认为,学好文言文,就是“讲透”课本中的字词句含义及用法,同时让学生读熟背透,就算是完成了文言文课程内容的教学任务,实现了文言文教学的课程目标。在文言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三种。

1.串讲法。以课文讲解为核心,“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举凡翻译、文言历史知识,碰上什么讲什么,表面看很有“综合性”。

2.讲解法。以古汉语知识为线索,把课文当作一个例子,重点教授系统的文言文知识,表面看很有“系统性”。

3.翻译法。尤以直译为主,对照原文一句一句翻译,尤其近年来高考考文言文翻译,这种做法似乎更有了“合法性”。

这种“以言代文”“以讲代学”的教法使本来饶有趣味,风光旖旎的古文课变得味同嚼蜡。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不高,劲头不足,为了考试只能花大量的时间去硬着头皮死记硬背。长期下来,学生就丧失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审美情感,实际的文言成绩也不一定十分理想。

三、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

1.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情趣,拉近古今距离。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时代较久远,文章背景与学生的生活也相去较远,内容较深奥。最好能创设情境,像利用声音、图画、电影片段等手段把学生引入创设的氛围中,既能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进入文言文的语境,进入一个广阔而深邃的精神世界,得到审美的愉悦。

2.读说结合与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分享审美体验。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由说出他们的感想,表达自己的阅读审美感受;也可以让学生读后写出他们对文本中某些形象的认识,使他们更好地认识那个时代,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中蕴藏的古今人类共有的情感。学生还可以进行或讨论、互评。讨论是发扬民主,自由表达每个人的思想和相互学习的重要式方式。教学是由传统的教师对学生单向传输模式向现代开放式、启发式教学模式转换的基本形式。通过读说结合与读写结合等方式讨论、交流分享审美洞见,不仅能促进师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创造。学校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主阵地,而且无疑也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给学生提供创造美的舞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寻找未知的答案,使学习过程更具审美创造的意味。

总之,语文美育是一个复杂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过程,它在语文教学和塑造人格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学习和理解语文美育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特征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升华他们的感情,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美的修养。

论文作者:朱可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9月总第1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8

标签:;  ;  ;  ;  ;  ;  ;  ;  

如何让人文之花绚丽绽放论文_朱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