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老年性收缩期高血压的研究论文_周天恒

针刺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老年性收缩期高血压的研究论文_周天恒

周天恒 (成都市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 610200)

【摘要】目的 研究针刺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老年性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60例(均为长期居住本地人口)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结果 针刺配合穴位敷贴治疗的疗效情况好于药物治疗,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刺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老年性收缩期高血压可以在临床方面广泛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 老年 收缩期 针刺 穴位敷贴

【中图分类号】R24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013-02

The study about acupuncture coordinates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 applied in senile systolic hypertension treatment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bout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situation of acupuncture coordinates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 applied in senile systolic hypertension treatment. Method: To choose 60 patients’ (local permanent residence) cases during the time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2. Result: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ordinates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 is better than drug therapy, P< 0.05 the difference has systematic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acupuncture coordinates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 applied in senile systolic hypertension deserved to be widely used.

【Key Words】 Hypertension senium systole acupuncture acupoint application

老年性收缩期高血压是形成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并导致死亡的一项重要因素。本文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研究了针刺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老年性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应用情况。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60例(均为长期居住本地人口),男34例,女26例,研究了针刺配合穴位敷贴对老年性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作用。患者年龄在61—78岁之间,平均年龄72.57±0.79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6.45±2.23年。经过心血管科诊断为老年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情况:坐位收缩压(SBP)≥140mmHg,且舒张压(DBP)<90mmHg者为研究对象。排除心、脑、肾、糖尿病、恶性肿瘤、继发性高血压等。[1]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治疗组。采用了穴位敷贴加针刺的治疗方法,共有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61—77岁之间,平均年龄72.69±0.37岁,平均病程6.11±2.40年。(2)对照组。传统抗高血压药物(尼群地平)治疗,共有30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在62—78岁之间,平均年龄72.15±0.86岁,平均病程6.23±2.15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表示无差异统计学意义,有临床对比意义。

1.2观察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入选前,无论是否曾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均停药,停药后选三个不同日再行测血压,三次测量后有两次符合上述标准者再进行全面体格检查。[2]入选者需要检查身高、体重、血、尿常规、血糖、血脂、心电图、肾功能、以及24h动态血压,然后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敷贴加针刺组(治疗组)、药物对照组,建立每个入选病人的档案,进行前瞻性观察。

1.3治疗方法

年龄、性别、血压、生化检查等无显著差异性,均经过非药物治疗,包括限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平均治疗天数30.41±5.01天

1.3.1治疗组。采用了穴位敷贴加针刺组用栀子12g、桃仁12g、杏仁12g、胡椒6g、吴茱萸6g、粳米6g、薄荷3g研末醋调,外敷于单侧涌泉穴并配合针刺百会、人迎、曲池、内关、合谷、血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溪、太冲穴,隔日一次,十次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隔5天进行下一个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

1.3.2对照组。选用尼群地平作为治疗药物。口服1次10mg,1日30mg。

1.4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的舒张压下降≥10 mmHg左右,血压情况处于正常水平。有效:患者的舒张压下降10~19 mmHg,血压情况接近正常水平。无效:患者的情况没有改善,甚至更为严重。[3]

1.5随访

本次研究的全部患者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1年,平均随访时间为4.56±1.33月。穴位敷贴加针刺组一周为一个疗程,三个疗程结束后,同对照组再次检测身高、体重、血、尿常规、血糖、血脂、心电图、肾功能、以及24h动态血压,后每月随访一次观察有无并发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4]

1.6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了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对比资料用具体数值和百分比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详细情况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情况对比分析

项目例数显效(n/%)有效(n/%)无效(n/%)总有效率(n/%)

治疗组

对照组

P值

T值30例

30例

18/60.0 12/40.0 <0.05 9.14112/40.0 6/20.0 <0.05 6.4130/0 12/40.0 <0.05 11.41730/100.0 18/60.0

<0.05

8.024

从表1中可以看出,治疗组的疗效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详细情况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对比分析

项目例数SBPDBP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30例167.92±6.45

mmHg131.52±6.82

mmHg95.15±7.52

mmHg81.69±6.05

mmHg

对照组30例168.12±5.36

mmHg135.52±3.41

mmHg95.63±5.41

mmHg86.15±8.25

mmHg

P值<0.05<0.05<0.05<0.05

T值6.1525.1521.2522.524

从表1中可以看出,治疗组的血压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分析

本次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对高血压中特殊且危害性较大的一种类型进行细化研究。2010年30个省、市、自治区高血压抽样调查情况显示: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25%,也就是说全国患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病人约有1500万,其中60%以上的是老年人,就有1300多万,占86.6%。[5]由此可以看出,本次研究的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治疗方式有着较高的临床代表性。(2)结合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用中药外敷涌泉穴配合特定穴位针刺辅助治疗老年性收缩期高血压。施治原则:以平肝潜阳为主,佐以对症加减为主。常用穴:百会、人迎、曲池、内关、合谷、血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溪、太冲穴。方法:针曲池时可透少海,中。强度刺激,留针约30分钟。(3)选用辛香透达的薄荷做为诸药之引,透皮效果好,有利于药力的发挥。薄荷应用于皮肤针刺和敷贴有凉感,以后有轻微刺灼感。此种凉感并非皮肤温度降低,而系刺激神经末梢之冷觉感受器所引起。性味辛,凉,有疏风,散热,辟秽,解毒的重要作用。(4)强调了在治疗高血压中,调整血压原有的谷型昼夜变化规律的重要性。(5)为降低心脑血管病危险,探讨可行模式。本次临床调查研究为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基本的治疗模式和方案,有利于在临床方面广泛推广。[6]

3.2临床治疗原则及优势分析

近年来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越高,心脑血管并发症就越多,死亡率就越高,特别是脑卒中更为多见。因为,虽然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对老年人来说是一种常见病,往往有轻重不等的并发症,但是对心、脑、肾的损害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常见症心律失常、主动脉结明显凸出,眼底动脉硬化。其发病机制除心脏因素外与主动脉顺应性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大动脉顺应性减退,大动脉中层弹性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多,动脉中层钙化沉着及内膜的粥样硬化,使得大动脉弹性降低。本次研究的评价标准要求对收缩压显著增高的患者暂时降至<160mmHg是必要的,而标准目标为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高血压患者<140/90mmHg,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30/80mmHg,肾功能受损蛋白尿<1g/日者<130/85mmHg,肾功能受损蛋白尿>1g/日<125/75mmHg),才能达到延缓,减少心血管事件及降低死亡率。在临床治疗方面,如果采用药物治疗则不论选用何种降压药,均应从小剂量开始,并根据血压波动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同时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心、脑、肾功能,注意药物的副作用。本次研究过程中的对照组采用了药物治疗方式,选择的是传统治疗药物尼群地平,尼群地平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具有显著而持久的降压及血管扩张作用。它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与心痛定相似,并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对缺血性心肌有保护作用。已经证明极少数的患者,特别是那些有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在服用此药或者增加剂量期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增加,故服用期间须定期作心电图。而治疗组采用的治疗方法则更为安全,例如:针灸的穴位刺激能够降低血压,如曲池穴是临床上常用降压穴位。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合穴,阳明经多气多血,“合主逆气而泄”,能治气逆诸证。另外曲池穴还有理血通络之效。针刺曲池穴可能通过拮抗内皮素的升压反应和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效应,减少内皮细胞分泌血浆内皮素,从而达到降压效应。而敷贴的栀子、桃仁、杏仁、胡椒、吴茱萸、粳米、薄荷等诸味药材均有治疗高血压并平衡肝火、肾虚等症状的作用,对于合并多种疾病的老年收缩高血压患者有临床辅助治疗作用,并通过表1和表2可以看出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谢璞. 中医治疗高血压研究近况[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05) :79-81.

[2]罗发生, 李功辉, 李奇林, 夏东斌, 刘曲汇, 彭燕飞, 刘小霞. 辨证分型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1,(21):30-31.

[3]邢齐树, 董昌武, 董梅, 黄开泉, 周雪梅, 陈雪功.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管紧张素原M235T基因多态性相关性[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11,(04):96-97.

[4]焦宁.止眩化痰通络汤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干预作用的研究[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1-59.

[5]秦照梅.耳尖放血法与穴位埋线法治疗高血压病的即刻及近期降压疗效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1-125.

[6]张冰.高血压患者不规范用药原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28):36-37.

论文作者:周天恒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8

标签:;  ;  ;  ;  ;  ;  ;  ;  

针刺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老年性收缩期高血压的研究论文_周天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