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土上的微型国际市场明星_国际市场论文

中国领土上的微型国际市场明星_国际市场论文

中国版图上的微型国际市场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版图论文,国际市场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回眸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不禁惊奇地发现:“保税区”这一让我们刚刚有所熟悉的名字,早已留下了辉煌的足迹。

所谓保税区,即豁免关税区,是指在本国领土上,国家关税区外的一个特定封闭性区域。在保税区内可以从事进口货物的装卸、搬运、储存、加工、中转、贸易、金融展览等多种业务。区内关税全免,境外人员、货物进出自由。由于进口货物在保税区上岸,即视为境外而不必纳税;而出口货物进入保税区后,也即视为离境而不再接受海关监管。故保税区又有“边境之内,关境之外;出关不出境,入境不入关”之谓。

因此,在普遍意义上,保税区的特殊功能有利于吸引大量的国外货源在港口储存、中转,促进了港口城市的加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增加了外汇收入。具体可以说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积极作用:1、简化了通关手续。对于产品全部外销或大部分外销的独资、合资企业来说,作为保税区,他们办理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手续比较简便。海关验关以后,只要定时前往核对,保证进口原材料的消耗、结存无误就可。若部分内销,则验明数量后再补交关税。2、减少了企业的资金占用。采用保税措施,经济边境后移,进口原材料全部免税。虽然海关要严格控制货物的走向,但在生产流通中却避免了资金占用,大大方便了厂商。3、扩展了港口业务。通过采取保税措施,更好地吸引客商投资,拓展国际经贸合作领域,增加外轮来港次数、港口收益,使城港融为一体,提高了港口在国际中的知名度。4、促进企业进步。保税业务的开展要求高,其运行必须建立在海关认可的规范化管理体系之上。5、社会效益显著。不仅创造了劳动力就业的机会,增加了外汇收入,而且促进了旅游服务行业及文化、信息业的发展。

保税区以其特殊的功能,渐渐引起了中国的注意。

八十年代初,中国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突破,逐步辐射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的梯度开放格局,最终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内地的全方位开放。那么,九十年代初,面对全方位开放的格局,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又应该如何迈向更高层次,实现新的突破呢?

于是,保税区这个中国扩大开放的新的启动点便应运而生。而这从一定意义上说,离不开深圳的探索与启示。

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沿海开放格局的推进,地区间优惠政策趋同。经济特区在这种态势下,必须对自身提出新要求,保持自己在对外开放中的领先地位,以继续起到推动沿海开放的作用。因此1986年底,深圳特区在探索其发展模式时,便提出了“特区办特区”的概念和建立沙头角保税区、福田国际工业村的设想。1987年12月25日深圳市政府下发493号文件,正式批准创办沙头角保税工业区,对保税区的规模、形式、性质、权限以及政策优惠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中国的保税区在地方政府的开创下终于启动起来。这种启动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进入九十年代,国务院统一研究批建保税区成了中国经济领域里的大事。1990年9月国务院批准上海浦东建立外高桥保税区,这是中国政府正式批准兴办的第一个保税区。从那时到目前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政府批准建立的保税区已达13个,都是分布在东部黄金海岸。其中已有11个保税区通过国家海关总署的验收,全面启动运营。它们是——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天津保税区、深圳福田保税区、深圳沙头角保税区、大连保税区、广州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海口保税区、宁波保税区、青岛保税区和汕头经济特区保税区。

保税区政策规定,进区企业可以经营国际转口及过境贸易,并可直接将其在保税区生产、加工、制造、包装及分选的货物销往国际市场,这就为长期以来难于同国际市场见面的企业提供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保税区完全可以进行真正的国际贸易。这正是中国的外向型经济追求的一个目标。

中国经济要现代化必须实现国际化。这就需要一些最发达的沿海城市率先国际化,与国际市场接轨、交汇。而保税区正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结合的地方。有人甚至用信息语言说,它将是接通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两条电缆的“插头座”。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保税区将成为沿海经济国际化的新的启动点。

具有特殊功能的保税区,将成为中国版图上日益发达的微型国际市场群。

更有一些有胆识之士,把保税区与香港对照起来,力图建成一个个香港。他们认为,作为保税区发展的高级形态的自由港——香港,最有可能在保税区这样的特殊区域被“仿真”——一些保税区已提出按香港模式运转。那么,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提出在中国大陆“再造几个香港”的伟大构想,这个一直未破的课题,终因保税区的出现而具有了成为现实的可能性。香港的发达与自由港政策紧密相关,保税区是唯独可以参照香港的方式运作的地区,而且保税区所在的地区一般具有下列优势条件:地处国际交通的枢纽地位,能够提供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有良好的外贸、金融和人才条件;外贸进出口有一定规模,能满足各国货物集散、经销及设立公司的种种要求;有众多的国际航线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仓储设备良好、装卸能力较强,能迅速分散、转运货物;有现代化的通信及生活服务设施。当然具备了这些条件,要再造香港也具有很远的距离。而作为一种追求目标,应当说是一种积极的精神。

从现实角度上看,保税区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保税区可以促进所在口岸国际贸易和转口贸易的发展,进而带动口岸经济的发展。例如青岛保税区北靠新兴的大港前湾港,该港一期工程年吞吐能力1700万吨,二期年吞吐能力为4000万吨。宁波保税区北靠我国发展条件较好的天然深水良港北仓港,该港目前已建成大陆沿海最大的深水泊位群。随着保税区的发展,今后完全可以在这两个港口开展港口装卸业务、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中转港。

保税区可以给企业一个接触国际环境的机会,进而锻炼人才,培养干部。保税区的政策条件使企业具备了做国际贸易的机会,又给了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平等竞争的环境。这就使企业有了一个在“国际仿真经济环境”下培养国际型贸易人才和经营人才的机会,可为中国完全进入世界经济奠定人才基础。

保税区可以依靠最优惠的软硬件投资环境吸引国外大规模投资,特别是吸引国外从事国际贸易和金融业的大型财团,进而繁荣保税区建设,迅速带动地方经济的腾飞。保税区的建立实际上开辟了一个引进国外资金、管理、技术的全新渠道,成为吸引外资的磁石。

保税区还可以在较高起点上发展国内出口加工业,进而增强国内企业实力,带动国内企业发展。

保税区的发展趋势甚旺,从通过国家海关总署验收的10个保税区的情况看,几乎每一个保税区的开张,都成为吸引投资的新热点。抓准商机,尽享优惠,捷足先登,必有作为,这已成了保税区早期开发者们的渴望与信念。

青岛保税区到1992年4月底已引进项目21个,签订各类协议40多项,合同及协议外资额2亿多美元。天津保税区已有百余家企业投资,总投资额2亿多美元。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公开招商后,不到半年即引进外资1亿多美元。宁波保税区招商个数已愈半百,获投资2亿美元。保税区吸引力如此之大,实可谓“点土成金”。

正是看到了保税区作为国际市场的特殊优势,我国沿海地区已经出现一股“保税区热”,不管条件如何,争相办保税区,甚至不经中央政策批准而想自办保税区,这种现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在保税区的建设发展问题,上,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各沿海城市和地区应当降降“争办保税区热”。抓住当前开放时机,充分利用现已享有的政策办保税工厂、保税仓库、保税商店等,待形成一定规模,创造一定条件了,再争取设立保税区也为时不晚。这样比坐等批办保税区要好得多。

第二,国家对保税区数限应有一个科学分析,严格控制保税区数量,不准省、市自办保税区。

第三,保税区管理机构设置多少,应由国家统一规定。保税区按国际惯例,由海关独揽监管即可。但目前,一些保税区在筹建过程中,工商、商检、动植物检疫等部门都提出要与海关一起进驻。没有统一规定,保税区难挡驾。

第四,保税区在管理机构运作上应大胆尝试。目前一些保税区的机构设置性质、运作方式难以摆脱传统体制的影子,难以保证高效率运转。

第五,保税区在选址上应当有所突破。不仅在有港口的地方设立保税区,在条件较好的边境或空港也要探索设立保税区,以推动对外开发的深入发展。

第六,要注意外资内资比例。要解放思想,充分利用保税区的高开放度,在保税区给中国企业与外商平等竞争的机会,把国内一些过去让外商赚钱的进口生意也让国内企业来做。克服不允许国内企业进保税区经营的思想。当然,还要看内外资比例。从主导上,要更多地通过吸引外资把保税区办好。

第七,要尽快解决人才缺乏问题。中国保税区目前比较普遍缺乏参与国际市场、有国际化经济业务经验的人,按国际惯例运作还未深入人心,传统的习惯与经验主义还有可能继续成为前进道路上的羁绊。如此等等,切莫等闲视之。

标签:;  ;  

中国领土上的微型国际市场明星_国际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