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途径激发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思考论文_谢碧华

多种途径激发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思考论文_谢碧华

谢碧华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下河小学 四川 蓬溪 629100

【摘要】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模块,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不断提升语文素养,而且还可以为后续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阅读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学习的过程,只有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才会真正爱上阅读,真正受益一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阅读就会变得十分枯燥。目前,我国小学生普遍存在着阅读能力差的情况。这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探索阅读教学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阅读环境,从多方面入手,为阅读教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激发;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2-056-0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了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而要使学生能自觉地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一、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理解

1、课外阅读:就是课堂教学时间以外的一切阅读。从时间上,可以是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时间的阅读;从方式上,可以是看书读报,也可以是上网浏览;从内容上,教材以外的一切有益的、健康的阅读。通过阅读,一方面可以扩大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阅读兴趣:一是具有阅读的强烈兴趣,见到书报有看的欲望,经常看书看报;二是具有一定的阅读方法,注意力集中,边看边思考,查工具书,收集资料,写读书笔记;三是具有一定的阅读鉴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书籍,有健康的阅读期待。

3、在“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这一定义中蕴含着两个教育观念。

(1)实践观:这个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目的是迅速而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吸收量,开拓学生的视野,获得丰富的知识,加宽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进而培养和提高读写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必然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只有具体的阅读才能给学生在过程中带来快乐,也只有具体的阅读才能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锻炼学生的能力,为语文教学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2)环境观:营造读书的环境比单独阅读一本书要重要和有意义的多。只有老师、学生都行动起来,共同形成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才能推进阅读活动的进行,也能使学生所读之书更有实效。

二、创造课外阅读条件,深化学生语文阅读乐趣

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从而深化阅读兴趣。

1.组织图书角。孩子们都订阅了不少杂志,但是家长反映,很多书孩子读完一遍甚至没有读就束之高阁,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藏书资源,弥补班级部分学生书源的不足的问题,我动员学生把自己的图书从家里带来存放在班里组成图书角。图书角设在教室的一角,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学生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既解决了部分学生书源不足的问题,也深化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2.保证阅读时间。我每天不给学生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目的是让学生有时间去读书。我要求学生每天晚上有一个固定的“阅读时间”,15--30分钟即可。根据每个孩子的能力水平而定,不可太心急,否则适得其反。为保证阅读切实有效,我鼓励孩子把阅读到的内容讲给家人或朋友听,这样坚持下来,孩子就能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组织语言,把阅读内容清楚、概括地讲出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之后的训练,就是鼓励孩子把阅读内容变成自己的话写出来。事实证明,这样的阅读不流于形式,还为孩子下一步的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教学中多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这样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激发了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突破了阅读的难点,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阅读的文章。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并对课堂的有效拓展起到了巨大作。

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通过图文、动画、音响及色彩等形式,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从而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自觉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中。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一环,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不但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地发展,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指导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

良好的语言阅读习惯指的是:小学生可以在课堂外积极选择性地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识别信息,以促进自己的语言素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在阅读和指导儿童课外语言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课外阅读阅读习惯,使学生能够逐步将课外阅读作为自己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有意识地主动去阅读。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学会选择。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目前,市场上各种小学生读物琳琅满目,教师需要指导孩子去选择那些积极的思想健康的读物来阅读,教会孩子选择读物。另一方面,教会学生在所读读物中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尽管是一部好作品,但其中的内容、观点未必都适合自己,因此,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有益于自己的信息,以促进自己的健康发展。

2.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给学生以适当的“强制”。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

由此可见,学生知道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具备了一定的鉴别和选择能力,但未必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还有必要通过一定的“强制”,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所谓“强制”,在这里是指给学生规定相应的课外阅读任务,通过一些必要的手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监督。这种“强制”,在小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尚未完全形成之前,是十分有效的。

3.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首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其次,教师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就必须坚定不移,不允许有一次违反,必须严格要求,毫不放松。再次,教师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留心去发现学生中由于好的课外阅读行为而取得好的效果的典型,给予积极正确的评价,让个别学生的成功成为榜样,让其他人效仿,从而提高整体同学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兴趣是激发其学习动机的一个关键因素。小学生的阅读总量不高,一直是小学生阅读能力低的主要原因。因此,老师必须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总量,通过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相应的指导,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根本上改善小学生的阅读困难的状况。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模块,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不断提升语文素养,而且还可以为后续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久而久之,学生在增加课外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开拓视野,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文艳.浅议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111+119.

[2]杨斌林,胡彪.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09):3+5.

[3]周晓艳.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5(35):147.

论文作者:谢碧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9

标签:;  ;  ;  ;  ;  ;  ;  ;  

多种途径激发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思考论文_谢碧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