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首次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论文_邓姸莉

早期护理干预对首次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论文_邓姸莉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山西太原 030013)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早期的护理干预对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例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在透析前、中、后三个阶段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评价早期干预措施对首次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结果:20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首次透析,提高后续规范治疗的依从性。结论:通过实施三个阶段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后可显着患者的心理生理状态,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首次透析过程的顺利进行,使患者能更好地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从而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165-01

首次透析是关系到患者能否平稳过渡到规律透析的重要阶段,在首次透析之前,患者往往受到来自疾病、透析治疗知识的相对缺乏及医疗费用和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导致一系列心理生理反应,如出现情绪不稳、对透析治疗的盲目无知、不合作、紧张、焦虑恐惧和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和产生的心身反应会直接影响首次透析的顺利进行及疾病的转归,如处理不当,会干扰后续透析治疗的实施,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所以对尿毒症患者首次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早期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帮助患者能以积极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我们对患者在首次透析前中后期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现将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首次血液透析且神志清楚,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的患者20例;年龄18~75岁,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5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病5例,多囊肾1例,过敏性紫癜肾1例;对20例尿毒症终末期患者首次透析采用费森尤斯机型,其中使用临时性导管12例,动静脉内瘘8例, 治疗时间2小时。

2.护理干预措施

2.1 透析治疗前的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初期患者由于知识缺乏,对血液透析治疗存在较多的顾虑,主要表现在家庭生活层面、社交层面、经济层面、职业层面及医疗层面[1],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透析治疗前采取的护理措施主要是积极疏导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在透析治疗前一天责任护士到病房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病情、血管通路的情况及检查结果;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恰当的沟通,通过访谈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配合程度;护士可针对性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血液透析的作用、血液透析的治疗流程、时间、安全性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透析治疗涉及的经济费用和医保政策等,安慰鼓励病人正确对待疾病,鼓励家属支持、理解、关心病人,以提高病人的治疗信心,必要时可让患者及家属参观血液透析室,介绍血液透析环境、透析过程、医护人员、透析病友、通过一些透析病友的治疗实例尽可能减少患者恐惧及不适;使患者对透析治疗有了初步了解,从认知上接受透析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透析治疗中的护理干预措施

首次透析患者的透析时间安排要错开治疗高峰时段,便于护理人员有充分时间接待患者,透析当日由病房护士护送至透析室后,由责任护士和护理组长共同负责接待患者,要主动热情的接待,使患者尽快适应环境,必要时允许患者家属陪伴患者以减轻陌生环境带给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2.2.1血管通路干预措施 对于初次使用内瘘的患者,害怕透析穿刺针穿刺疼痛,在穿刺前护士可轻握患者穿刺侧的手,安慰患者放松心情,以免紧张引起血管收缩、痉挛不利于穿刺的成功,导致血流量达不到透析要求,影响透析效果。护士在取得患者配合的前提下进行穿刺,首次均由有经验的护理组长进行穿刺,力求一次成功,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紧张痛苦。首次穿刺部位选用内瘘上方两根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贵要静脉,采用17G的穿刺针平行向心穿刺,病人刚开始使用内瘘,存在不适应的现象,穿刺侧肢体过于紧张或习惯性活动,不易固定造成穿刺针移位或脱针,责任护士给予适当约束固定同时要特别提醒和监护病人[2];对于临时静脉插管的患者告知可避免穿刺引起的疼痛,操作时提醒患者插管侧肢体勿紧张适当制动,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卧位,妥善固定导管,防止牵拉;防止体位变化过度引起血流量不足机器报警,股静脉置管患者操作时注意患者隐私部位的保护。

2.2.2首次透析根据患者的情况实施个体化透析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透析并发症的发生,首次透析血流量小,一般以180ml/min为宜,透析时间短,开始每次透析时间2~3小时为宜;首次透析超滤量不应超过1L,对于容量负荷过重和水肿明显的患者可以采用单纯超率再进行血液透析[3],选择膜面积为1.3m2 透析器,在透析过程中护士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把对患者的关怀贯穿于整个透析治疗过程中,适时主动地询问患者的感受,告知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适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胸背痛、出汗、呼吸困难、肌肉抽搐等症状时及时报告,将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有效的控制,使透析并发症发生率降至最低;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及舒适感。

2.3 透析结束后护理措施

透析结束后内瘘穿刺的患者由责任护士按压血管穿刺部位,按压的同时要教会患者透析后血管通路的观察和维护要点,如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肿胀,穿刺部位压迫时间、放松方式及放松后再次出血的紧急处理方法等,告知下次透析时间,对静脉置管患者做好卫生宣教及自我护理的指导,患者如无不适测量体重后,专人护送回病室,与病室护士作详细交接,增强病人的安全感;透析当日到病房看望患者,询问其有什么不适,观察患者穿刺部位的状况,对患者的疑问给予合理解释,虚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及建议,以便改进工作,循序渐进将透析室的制度及如何配合治疗、饮食药物的调整等方面的健康知识告知患者,以提高对透析治疗的依从性。

3.讨论

通过对患者实施透析前中后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后,使患者早期参与透析治疗的各个环节,让患者对透析治疗有相对客观真实的了解,有效改善患者对透析治疗紧张焦虑的情绪,能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思想准备并能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在透析过程中的不适,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明显降低了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安全感增强,护理人员通过恰当的语言、娴熟的操作、快速解决病人出现的并发症和一针见血的穿刺技术,使患者能够顺利完成首次透析,加强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及对自身治疗的信心,提高了患者后续规范透析治疗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田君叶,管艳萌,刘钟缘.血液透析初期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9):623-624.

[2]向晶,马志芳,肖光辉.主编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护理操作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9-20.

[3]梅长林,叶朝阳,戎殳.实用透析手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99.

论文作者:邓姸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9

标签:;  ;  ;  ;  ;  ;  ;  ;  

早期护理干预对首次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论文_邓姸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