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价值的再认识论文_吴荷芬

对《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价值的再认识论文_吴荷芬

江苏省宜兴市官林中学 214251

摘 要: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已用过十多年,为了更加突出教材的教学、育人功能,需要结合实践,对教材使用过程中的特点、问题和导向进一步梳理,进行反思和再认识,从而更加突出教材的使用价值,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能。

关键词:教材 理念 交际 认识

作为课程的载体,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已经在课改中“飞入寻常百姓家”,此教材高度体现了课程理念,突现了以生为本的学生视角,教材通篇彰显了以下主题词:话题导向、强化语用、凸现任务、贯穿交际等,并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和写的过程中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谈谈对此教材的认识,一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教材,二是为了和同行分享教材使用中的感受。

一、对教材定位的再认识

毫无疑问,《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是中西合璧的结晶,它既是学生的学材,又是学习的纲要,兼有学习材料和学习指南的双重功用。教师要树立“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教材观,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打通教材和生活以及学生认知特点的关系,从而活化教材,动态化教材内容,拓宽教材内涵,延展教材边界。教师要树立新的教材观和课程观,将教材和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教材的使用价值,这也体现了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课改理念。

二、对教学理念的再认识

面对新教材,首先教师的思想观念要转变,有了新的观念才能接受新事物,才能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新课程的实施不能简单地被视为换一个大纲、换一套教材、调整一些课程内容。在欠缺英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不仅要崇尚“苦读”、“勤教”,更要以人为本;对学生“乐学”的潜能大力开发,英语教学过程既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教学观念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相适应。因此,要突出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

1.培植学生自我学习的新动能。

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应尽一切努力和方法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英语学习的兴趣产生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会逐步改善,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的主体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与学真正进入良性循环。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可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2.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要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认知结构。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满足感,并以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去面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同时,使基础知识转移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人的地位。

教学活动以学生在课堂上做事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从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

我们要充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English can not be taught. It must be learned. 学生们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对教材交际功用的再认识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英语教学要“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学以致用,这是英语学习的价值诉求和终极旨归。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英语也不例外,如何让英语凸显其交际功能,彰显其工具属性,是学习英语教材中的首要命题。教师要根据情景、创造情境为学生设计一系列任务,让学生以任务为导向,在交际、共享、分担和合作中内化语言,形成能力。

1.教学设计要体现互动性。

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交际 ( 交往 ) 活动,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的教学过程,它是师生之间或是学生之间为了协调沟通、达成共识、联合力量去达到教学目的而进行的互动。在教学中存在着师生之间的交往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千方百计地创造各种交往情境,设法使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在真实与互动的情境中,教材是脚本,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师生双方共同参与,频繁交流,形成主动参与、探究合作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同时,活化了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主动学习、乐意学习,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寓学于乐。

2.教学任务要有可操作性。

英语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给予学生明确的任务,同时强调完成任务是值得珍惜的学习机会,是对他们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教师要从任务的真实性、实用性、功能性三个方面保证任务的可行性,并且确保学生领会并全面执行教师布置的任务。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应以大多数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为基点,设计难度适中、切实可行的活动或任务,使学生敢于去尝试不同难度的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堂课中都能体会到“获得感”。

参考文献

[1]刘晓莉 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评价及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2,(13)。

[2]伍凤 对《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优缺点的分析与评价[J].海外英语,2012,(24)。

论文作者:吴荷芬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5月总第1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0

标签:;  ;  ;  ;  ;  ;  ;  ;  

对《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价值的再认识论文_吴荷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